【早朝二首·其二】作者:石宝 朝代:明代
[早朝二首·其二]早朝二首·其二原文
散步瑶台侧,东方尚渺茫。
御沟惊佩落,宫雾著衣凉。
上将金装甲,台臣皂作囊。
景阳钟未尽,天语彻檐廊。
[早朝二首·其二]诗词问答
问:早朝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石宝
问:早朝二首·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早朝二首·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石宝的名句有哪些?答:石宝
[早朝二首·其二]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熊峰集卷三
[早朝二首·其二]参考注释
[早朝二首·其二]散步
(1) 为了锻炼或娱乐而随便走走
去散步
爱作长距离散步
上公园去散步
(2) 尤指在漫步中向人求婚
她同汽车修理厂的一个技工出去散步
(3) 漫步徘徊
到田野里散步
(4) 尤其为了炫耀而缓漫步行
贵妇们早晨穿着黑衣服,但是下午却穿着漂亮时髦的丝长袍散步
[早朝二首·其二]瑶台
(1).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 有娥 之佚女。” 游国恩 纂义引 徐焕龙 曰:“瑶臺,砌玉为臺。”《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 桀 紂 ,为琁室瑶臺,象廊玉牀。”《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臺,骄主之为丽。” 明 李梦阳 《去妇词》:“瑶臺筑就犹嫌恶,金屋装成不论钱。”
(2).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臺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臺基。”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瑶臺。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小娘子是瑶臺 閬苑 神仙, 蔡状元 是 天禄 石渠 贵客。”
(3).积雪的楼台。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赞》:“气徧霜繁,年丰雪积……权陋瑶臺,暂践盈尺。” 唐 许浑 《看雪》诗:“客醉瑶臺曙,兵防玉塞寒。” 宋 柳永 《望远行》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臺琼榭。”
(4).玉镜台。妆台的美称。 唐 刘禹锡 《伤往赋》:“寳瑟僵兮弦柱絶,瑶臺倾兮镜匳空。”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御饯》:“冠裳俊雅,正瑶臺镜里,凤妆浓乍。”
[早朝二首·其二]东方
——复姓 如:东方朔(西汉人,知识丰富,生性恢谐。长于文辞,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
[早朝二首·其二]渺茫
(1) 时地远隔,模糊不清
一别音容两渺茫。——白居易《长恨歌》
(2) 烟波辽阔的样子
扶桑已在渺茫中。——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早朝二首·其二]御沟
流经宫苑的河道。 晋 崔豹 《古今注·都邑》:“ 长安 御沟谓之 杨沟 ,谓植高杨於其上也。一曰 羊沟 ,谓羊喜抵触垣墙,故为沟以隔之,故曰 羊沟 也。” 南朝 齐 谢朓 《入朝曲》:“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五代 王继鹏 《批叶翘谏书纸尾》诗:“人情自厌芳华歇,一叶随风落御沟。” 明 张居正 《山月晓仍在》诗:“慈乌惊万树,歷乱御沟隄。” 郭沫若 《王昭君》第二幕:“庭前斜流御沟一道,沟上横一弓桥,前后有石阑。”
[早朝二首·其二]惊佩
惊奇佩服。 闻一多 《<西南采风录>序》:“他这种毅力实在令人惊佩。”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九章:“把 生宝 当做生活指导者的 欢喜 ,惊佩地盯着‘老师’。”
[早朝二首·其二]上将
(1) 指地位高的将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 宛、 洛。——《三国志·诸葛亮传》
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三国演义》
(2) [军衔]的一级。将官中的一级,低于大将,高于中将
[早朝二首·其二]金装
(1).黄金装饰。《梁书·诸夷传·河南》:“ 天监 十三年,遣使献金装马脑钟二口。” 唐 李廓 《送振武将军》诗:“金装腰带重,铁缝耳衣寒。”《宋史·舆服志六》:“寳用玉……皆饰以红锦,金装,裹以红緜,加红罗泥金夹帊,纳於小盝。盝以金装。”
(2).谓美装、盛装。 南朝 梁简文帝 《登山马》诗:“登山马,间树识金装。” 唐 张易之 《出塞》诗:“侠客重恩光,骏马饰金装。” 唐 李白 《洗脚亭》诗:“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
[早朝二首·其二]台臣
谏官,此特指元朝行御史台的长官
台臣弗为理。——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台臣惭。
[早朝二首·其二]景阳钟
见“ 景阳鐘 ”。
亦作“ 景阳钟 ”。 南朝 齐武帝 以宫深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 景阳楼 上。宫人闻钟声,早起装饰。后人称之为“景阳鐘”。 唐 李贺 《画江潭苑》诗之四:“今朝画眉早,不待 景阳 钟。”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 景阳 鐘动,临风隐隐犹闻。”《说唐》第二九回:“ 咬金 道:‘…… 王兄 ,你可为孤家去 金州 取 景阳 鐘。’”参阅《南齐书·皇后传·武穆裴皇后》。
[早朝二首·其二]天语
(1).上天之告语。 唐 李白 《明堂赋》:“听天语之察察,拟帝居之将将。” 宋 李清照 《渔家傲》词:“彷彿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明 唐顺之 《冬至南郊》诗:“神光人共见,天语帝亲闻。”
(2).谓天子诏谕;皇帝所语。 唐 刘禹锡 《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诗:“身带霜威辞凤闕,口传天语到 鷄林 。” 宋 苏轼 《用王巩韵赠其侄震》诗:“朝廷贵二 陆 ,屡闻天语温。”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茅元仪 《武备志》成,曾经 神宗 乙夜之览,天语称其该博。”
早朝,明代,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