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_释德洪 | 宋代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作者:释德洪 朝代:宋代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原文

三世如来尊顶法,覆藏深密碧螺寒。

通身是眼自不见,擘面出头窥更难。

四义仅能分肉髻,八还终恐隔花冠。

争如劈佛丹霞手,揭露从教觌体看。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诗词问答

问:《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释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德洪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参考注释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三世

(1) 三代,常指祖孙三代

(2) 在美洲,尤指在美国出生并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如来

佛的别名。梵语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 释迦牟尼 的十种法号之一。《金刚经·威仪寂静分》:“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仰弘如来,宣扬法雨;俯授法师,威仪允举。”《西游记》第七回:“众神随至 寳莲臺 下啟知, 如来 召请。”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是谁凿破山骨裂,幻出如来身半截。”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覆藏

遮掩隐藏。《百喻经·偷犁牛喻》:“破戒之人亦復如是,覆藏罪过,不肯发露。”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著些覆藏。”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深密

(1).深沉缜密。谓内心掩藏很深。《三国志·魏志·荀攸传》:“ 攸 深密有智防,自从 太祖 征伐,常谋謨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北史·齐纪上·神武帝》:“ 神武 性深密高岸,终日儼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 老舍 《牺牲》:“他的深密没能完全胜过他的简单,可是他必须要深密。”

(2).指关系深厚密切。《北史·恩幸传·齐诸宦者》:“仓头始自家人,情寄深密,及於后主,则是先朝旧人,以勤旧之劳,致此叨窃。”

(3).浓密。《宋书·薛安都传》:“所在皆棘榛深密,难为用师,故能久自保藏,屡为民患。”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绿》:“我又曾见过 杭州 虎跑寺 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迭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4).指地方、处所很隐蔽。《朱子语类》卷八七:“西北隅为屋漏,西南为奥……此是至深密之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文若虚 搬在一个深密谨慎的卧房里头去处。”

(5).深奥隐秘。 许地山 《空山灵雨·爱流汐涨》:“孩子实在不能理会那‘一百日’底深密意思。”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碧螺

指少女的一种螺壳状发髻。 宋 王珪 《宫词》:“十三垂髻碧螺鬆,学舞经年后苑中。”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通身

(1).全身;浑身。《陈书·高祖纪下》:“仙人见於 罗浮山 小石楼,长三丈所,通身洁白,衣服楚丽。” 清 李渔 《蜃中楼·辞婚》:“听了使君之言,不觉通身汗下。” 曹禺 《雷雨》第一幕:“她通身黑色。旗袍镶着银灰色的花边。”

(2).整个物体。《北史·穆观传》:“ 明元 亲临其丧,悲动左右,赐以通身隐起金饰棺。” 张洁 《尾灯》:“那个暖水瓶通身雪白,上面还画了一枝蓝色的水仙。”

(3).完全,全部。《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合那刑房 张瑞风 明铺夜盖的皮缠,敢是那刑房不进去,就合那禁子们鬼混,通身不成道理!”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擘面

扑面,迎面。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四折:“怎将我擘面拳敦,涌身推抢,那里降阶接待?”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出头

多一点的

年纪四十出头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四义

四种义行。所指不一。《管子·幼官》:“八会诸侯,令曰:立四义而毋议者,尚之於玄官,听於三公。” 尹知章 注:“四义者,谓无障谷,无贮粟,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淮南子·兵略训》:“将者必有三隧四义五行十守……所谓四义者,便国不负兵,为主不顾身,见难不畏死,决疑不辟罪。”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肉髻

梵语嗢瑟尼沙的意译。 释迦牟尼 头顶有肉团隆起如髻,故称。为佛三十二相中的顶髻相。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上作如来经行之像,像形杰异,威严肃然,肉髻之上特出髾髮,灵相无隐,神鉴有徵。”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八还

佛教语。谓八种变化相,各自还其本所因由处。 宋 苏轼 《次韵道潜留别》:“异同更莫疑三语,物我终当付八还。” 宋 范成大 《次韵龚养正送水仙花》:“ * 香尘付八还,正观不起况邪观。”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花冠

(1)

(2) 花瓣的总称,连合者称合瓣,分离者称离瓣

(3) 华美的环形头饰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争如

(1).怎么比得上。 前蜀 韦庄 《夏口行》诗:“双双得伴争如雁?一一归巢却羡鵶。”《秦併六国平话》卷上:“龙虎未能争社稷,争如两个上将军?”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争如我盖间茅屋临幽涧,披片 * 坐法坛?”

(2).犹怎奈。 唐 骆浚 《题度支杂事典庭中柏树》诗:“争如燕雀偏巢此,却是鸳鸯不得栖。” 宋 晏几道 《临江仙》词:“争如南陌上,占取一年春。”

(3).犹不如。 宋 辛弃疾 《婆罗门引》词:“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譬如往日害相思,争如今夜悬梁自尽,也胜他时憔悴死。”《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玄德 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 曹瞒 。” 清 丁澎 《见燕》诗:“相期定似逢寒食,乍见争如説故乡。”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丹霞

(1).红霞。 三国 魏 曹丕 《丹霞蔽日行》:“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唐 元稹 《青云驿》诗:“丹霞烂成綺,素云轻若綈。” 明 夏完淳 《叙怀》诗:“丹霞照深池,清暉被嘉树。”

(2).比喻红艳的色彩。 晋 傅玄 《艳歌行》:“白素为下裾,丹霞为上襦。” 唐 李商隐 《和郑愚赠筝妓二十韵》:“茜袖捧琼姿,皎日丹霞起。”《红楼梦》第五八回:“﹝ 宝玉 ﹞从 沁芳桥 一带堤上走来。只见柳垂金綫,桃吐丹霞。”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揭露

揭发隐蔽的事,使之暴露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从教

(1).听从教导。《韩非子·诡使》:“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2).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江楚黜教》:“ 罗 至 抚州 中途,憩息於从教 陈 姓之宅。”

(3).指胁从、受教唆的人。 清 魏源 《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以其间缚悍 回 於 华 渭 ,禽餘匪於 寧羌 城固 ,皆治渠魁,宽胁从,曰:‘吾但治从逆,不治从教。’”

(4).从此使得;从而使。 唐 韩偓 《偶见》诗:“千金莫惜旱莲生,一笑从教 下蔡 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爱其晚年佳句,如:‘废书祇觉心无著,少饮从教睡亦清。’”

(5).听任;任凭。 宋 韦骧 《菩萨蛮》词:“白髮不须量,从教千丈长。” 明 高启 《夜雨》诗:“醉来独灭青灯卧,风雨从教滴夜长。” 清 钱谦益 《团扇篇》诗:“从教妾扇经秋掩,但愿君心并月圆。”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体看

犹体察。《朱子语类》卷六五:“只是‘阴’与‘阳’两箇字,看是甚么物事都离不得。只就身上体看,纔开眼,不是阴,便是阳,密拶拶在这里,都不着得别物事。”

,

  • 【沁园春(题桃源万寿宫)】_葛长庚 | 宋代
  • 【沁园春(题桃源万寿宫)】_葛长庚 | 宋代 >> 【沁园春(题桃源万寿宫)】_葛长庚 | 宋代...

  • 【初十日早炊蕉步得家书并家酿】_杨万里 | 宋代
  • 【初十日早炊蕉步得家书并家酿】_杨万里 | 宋代 >> 【初十日早炊蕉步得家书并家酿】_杨万里 | 宋代...

  • 【□□长老住宁国光孝寺并题雪矶三绝】_刘克庄 | 宋代
  • 【□□长老住宁国光孝寺并题雪矶三绝】_刘克庄 | 宋代 >> 【□□长老住宁国光孝寺并题雪矶三绝】_刘克庄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