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作者:钱时 朝代:宋代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原文
往年蚕老古乏食,采遍山桑无处觅。
救饥恨不到口头,略无拣择和枝吃。
今年叶亦未为荒,稍罗粉米寻山桑。
掉头不肯吃,大似向来藜藿肠。
山中连遭岁事恶,饿羸颠倒填沟壑。
草根拔尽不能充,往往珍羞视藜藿。
屈指于今能几时,日前仅饱非有余。
问着只要青稈米,薄贱粟麦如沙泥。
马鸣不应也时样,学尔愚氓恶情状。
天公嗔尔警尔深,饱时忘却饥时心。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诗词问答
问:《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的作者是谁?答:钱时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钱时的名句有哪些?答:钱时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参考注释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往年
以往的年头;从前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乏食
食用不足。《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 数侵夺 汉 甬道, 汉 军乏食,遂围 汉王 。”《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自 蓟 东南驰,至 饶阳 ,官属皆乏食。” 宋 苏轼 《送郑户曹》诗:“公业有田常乏食,广文好客竟无毡。”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山桑
桑树的一种,叶可饲蚕,内皮可造纸,木可制弓。《诗·大雅·皇矣》“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毛 传:“檿,山桑也。”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山桑野蚕,足克贡赋。” 唐 李贺 《野歌》:“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 黑肥衝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无处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孟子·公孙丑下》:“若於 齐 ,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 注:“我在 齐 无事,於义未有所处也。义无所处而餽之,是以货财取我。”
(2).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高诱 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
(1).没有处所;没有地方。《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 吕氏 今无处矣。” 颜师古 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这样的苦闷却又无处可以告说。”
(2).无一处,没有任何地方。 唐 方干 《送孙百篇游天台》诗:“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救饥
(1).救济饥民。《国语·晋语四》:“ 晋 饥,公问於 箕郑 曰:‘救饥何以?’对曰:‘信。’”
(2).解除饥饿。 鲁迅 《南腔北调集·“密蜂”与“蜜”》:“蜜蜂为了采粉或者救饥,在一花上,可以有数匹甚至十余匹一涌而入。”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到口
吃,尝一尝。《水浒传》第四回:“ 智深 见他躲开,便扯一块狗肉,看着上首的道:‘你也到口。’”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略无
全无,毫无。《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以 云 为翊军将军” 裴松之 注引《赵云别传》:“ 赵云 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至《十九首》及诸襍诗,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辞藻气骨,略无可寻。” 张真 《谈京剧<猎虎记>》:“ * ,对每个人都是很大的冒险,而这一些人,却都挺身而出,略无难色。”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拣择
挑选;挑拣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粉米
(1).古代贵族礼服上的白色米形绣文。《书·益稷》:“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綉。”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粉米,白米也。” 蔡沉 集传:“粉米,白米,取其养也。”一说,粉米为二物。 孔 传:“粉,若粟冰;米,若聚米。”《后汉书·舆服志下》:“天子备章,公自山以下,侯伯自华虫以下,子男自藻火以下,卿大夫自粉米以下。” 清 刘大櫆 《<王载扬诗集>序》:“ 载扬 之于诗,无所不窥,而其雕鏤刻画之巧,未尝不与其玩弄之具同,如珠如玉,如时花,如 蜀 锦之新濯,如藻火粉米之煌煌,盖其工如此。”
(2).指花粉。 元 郝经 《野蓼》诗:“细蕊亦鲜洁,粉米糅丹素。”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掉头
回头,泛指转成相反方向
船能在自身长度范围内掉头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不肯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
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向来
(1) 一贯如此
(2) 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藜藿
(1) 指粗劣的饭菜
尧王天下也,…粝粢之食,藜藿之羹。——《韩非子·五蠹》
(2) (藜藿——吃野菜。动用)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岁事
(1).一年中应做的事。《礼记·王制》:“成岁事,制国用。” 孔颖达 疏:“‘成岁事’者,断定计要,一岁事成,乃制来岁之国用。”
(2).多指一年的农事。《尚书大传》卷五:“耰鉏已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餘子皆入学。” 郑玄 注:“祈乐当为新穀。”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书》:“薄从岁事,躬歛山田。” 宋 苏辙 《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之二:“新丝出盎冬裘具,贡枣登场岁事休。” 清 赵翼 《恭纪》诗之二:“沧溟无警妖氛熄,绚甸咸登岁事丰。”
(3).指诸侯每年秋天朝见天子的事。《诗·商颂·殷武》:“岁事来辟,勿予祸适。” 孔颖达 疏:“常以岁时行朝覲之事,来见君王。”《周礼·秋官·小行人》“令诸侯春入贡” 孙诒让 正义引 清 林乔荫 曰:“岁事者,君亲行之。《大宗伯》‘朝覲宗遇会同’,以其或一岁一行,或数岁一行,故为岁事。”
(4).每年祭祀的事。《仪礼·少牢馈食礼》:“用荐岁事於皇祖伯某。”《汉书·武帝纪》:“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为岁事。”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为农祈也。於此造之,岁以为常,故曰为岁事。”
(5).一年的时序。 宋 梅尧臣 《自感》诗之二:“有生无不老,岁事看秋籜。” 宋 苏辙 《次韵王巩元日》:“春风娜娜还吹霰,岁事駸駸已发机。”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饿羸
因飢饿而困乏衰弱。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餘,虽欲去,必不达。”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颠倒
(1) 反而
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水浒传》
(2) 又
你颠倒问!我等是小本经纪,那里有钱与你。
(3) 究竟;所以
只被你打的来不知一个颠倒。——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填沟壑
死的自谦说法。人死埋于地下,故称[填沟壑]
未填沟壑而托之。——《战国策·赵策》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草根
草根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把grassroots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是: ①群众的,基层的; ②乡村地区的; ③基础的;根本的。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认为'草根文化',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潮流现象,它实际是一种“副文化、亚文化”现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它有区别于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
“草根”(cǎo gēn)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珍羞
亦作“ 珍饈 ”。珍美的肴馔。 汉 张衡 《南都赋》:“珍羞琅玕,充溢圆方。” 宋 司马光 《和潞公真率会》:“不待珍羞方下筯,只将佳景便娱宾。” 明 无名氏 《双忠记·二仙点化》:“驾轻车出入皇朝,食有珍饈,衣有金貂。” 老舍 《茶馆》第一幕:“姑娘一过门,吃的是珍馐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屈指
弯着指头计数
屈指一算,离家已经十五年了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于今
(1) 至今
车站一别,于今十年
(2) 如今;到现在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几时
什么时候,哪一天
你几时来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日前
过去几天;前几天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有余
(1) 有剩余
绰绰有余
(2) 有零
五十有余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只要
表示具有充分的条件,正句常用[就]、[也]、[都]、[便]相呼应,表明由这种条件产生的一种结果
只要大家鼓足干劲,什么困难也能克服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不应
(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
(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1).不应该。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千载难消亡国恨,不应此地着 鴟夷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仙人不应若是。”
(2).不须。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解经诗》:“训释虽工君尚少,不应急务世人传。”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赠赵子野歌》:“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3).不是。 宋 黄庭坚 《王立之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定是 沉郎 作诗好,不应春能生许愁。” 宋 陈师道 《十五夜月》诗:“不应明白髮,似欲劝人归。” 宋 陆游 《九月晦日》诗:“自是老来多感慨,不应萧瑟为秋风。”
(4).不曾;未尝。 唐 韩翃 《送客之江宁》诗:“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 徐州 见柳花。” 宋 晁补之 《洞仙歌·咏菊》词:“不应夸絶艳,曾妬春华,因甚东君意不到?”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和赵德庄韵》:“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
(5).不知;不顾。 宋 陈师道 《河上》诗:“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宋 谢薖 《定风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陈虚中》词:“寂寞江天正云雾,回顾,不应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词:“只愁飞詔下青冥,不应霜塞远,横槊看诗成。”
(6).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失误了官身,本该扣厅责打四十,问你一个不应罪名。”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问个不应。”《水浒传》第三回:“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时样
(1) 时式,时新的式样
(2) 时尚
男女自由都平等,自由结婚新时样。——《王贵与李香香》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愚氓
愚昧之人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情状
情况,情景
嫛婗情状。——清· 袁枚《祭妹文》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天公
(1) 天。以天拟人,故称
(2) 神话传说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
天公不作美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忘却
不记得;忘记
宋代,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