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作者:王佐(汝学) 朝代:明代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原文
鼎非没器兮,麟难服车。
用之违其材兮,物乃龃龉。
孔子西行兮,返晋水浒。
删诗三百兮,逸此石鼓。
天实爱道兮,鬼物守护。
存此至宝兮,昭示万古。
载籍茫然兮,居然再睹。
巍巍荡荡兮,周宣御宇。
嗟彼何人兮,是之裁取。
此其为臼兮,焉可爱许。
使我心伤兮,泪下如雨。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诗词问答
问:《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的作者是谁?答:王佐(汝学)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王佐(汝学)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佐(汝学)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注释
1. 太学文庙戟门下,列岐阳之石鼓十。其中一鼓,昔人用为白焉。赋以伤之。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参考注释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服车
(1).服王事者所用之车。指官车。《周礼·春官·巾车》:“服车五乘。” 郑玄 注:“服车,服事者之车。” 贾公彦 疏:“服车,服事者之车者,其孤卿以下皆是辅佐之臣,服事於上,故以服事之车解之也。”
(2).驾车。《左传·哀公二十七年》:“今君命女以是邑也,服车而朝,毋废前劳。”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古者牛唯服车。《书》曰‘肇牵车牛’。《易》曰‘服牛乘马’。”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龃龉
上下牙齿对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互相抵触
其志龃龉。——《太玄·亲》
谁能坐此苦,龃龉于其中。——白居易《达里》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 * 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水浒
水边。《诗·大雅·緜》:“率西水滸,至於 岐 下。” 毛 传:“滸,水厓也。”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获 秦 餘於故兆,地拟 林光 ;访 周 旧於遗风,山连水滸。” 宋 杨万里 《浯溪赋》:“乃蹟故步,还至水滸。” 明 何景明 《津市打鱼歌》:“野人无船住水滸,织竹为梁数如罟。”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删诗
(1).指 孔子 删《诗》之说。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 孔子 ,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 孔子 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后世以 司马迁 去古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 唐 孔颖达 于《诗谱序疏》中称:“如《史记》之言,则 孔子 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 孔子 所録不容十分去九, 马迁 言古诗三千餘篇,未可信也。”更有甚者,如 清 崔述 则以《论语》有“诗三百”之语,断言“当 孔子 之时,已止此数,非自 孔子 删之而后为三百也。”考今存《诗经》三百零五篇内容,历岁久远,布地辽广,而分体编排,井然有序,比音用韵,大致相近,谓此未经删汰整理,本来如此,殆难想象。凡有成就,归美一圣,固未可信,而必谓 孔子 未曾删诗,亦逞臆之谈。
(2).泛指删选诗歌。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九○:“鄙人劝君割荣者,努力删诗壮盛时。”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三百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石鼓
中国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辖镇。举世闻名的长江虎跳峡在此,虎跳峡山顶和江面高差3000多米,宽不足60米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鬼物
(1).鬼;鬼怪。《列子·黄帝》:“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汉书·刘向传》:“上復兴神僊方术之事,而 淮南 有枕中《鸿寳》、《苑祕书》。书言神僊使鬼物为金之术,及 邹衍 重道延命方。” 唐 韦应物 《杂体》诗之二:“黄昏窥人室,鬼物相与期。” 宋 徐铉 《稽神录·陈守规》:“馆素凶, 守规 始至,即鬼物昼见,奇形怪状,变化倐忽。” 鲁迅 《集外集拾遗·<何典>题记》:“至于书呢?那是,谈鬼物正像人间,用新典一如古典。”
(2).喻指令人怪异惊惧的事物。 唐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诗:“夷音迷咫尺,鬼物倚朝昏。” 仇兆鳌 注:“夷音、鬼物,厌蛮俗之丑恶。” 宋 范成大 《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庑取凉》诗:“榱楣共突兀,鬼物相枝撑。”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守护
看守保护
由武装卫兵守护着两座高大的围墙
剑平守护着他,一边替他料理社里积压的文件。—— 高云览《小城春秋》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至宝
特别稀有的珍宝
竟把普通景泰蓝当成了至宝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昭示
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昭示后世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载籍
书籍,常用以形容人学识广博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史记·伯夷列传》
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后汉书·班固传》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茫然
(1) 模糊不清的样子
拔剑四顾心茫然。——唐· 李白《行路难》
茫然无知
(2) 失意的样子
茫然不知所措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这么重的担子,他居然挑着走了二十里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巍巍荡荡
语出《论语·泰伯》:“大哉 尧 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 尧 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朱熹 集注:“巍巍,高大之貌;荡荡,广远之称也。”后以“巍巍荡荡”形容道德崇高,恩泽博大。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况乎圣德巍巍荡荡,黎氓所不能命哉。” 唐 陆贽 《祭大禹庙文》:“经啟之功,于今是赖,巍巍荡荡,无得而名。”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周宣
即 周宣王 。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周宣 之盛,亦讎大邦。”《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昔 周宣 惰千亩之礼, 虢公 纳諫。” 李善 注:“《国语》曰: 宣王 即位,不藉千亩, 虢文公 諫曰:‘夫民之大事在农。’”《文选·刘孝标<辩命论>》:“ 周宣 祈雨,珪璧斯罄。” 刘良 注:“ 周宣王 大旱祈雨,罄尽珪璧於神明而雨不至。” 明 张居正 《考满谢手勅加恩疏》:“嘉乃丕绩,居然 虞 廷让美之风;惟公德明,蔼矣 周宣 毗贤之命。”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御宇
统治天下。《南齐书·礼志下》:“方今圣历御宇,垂训无穷。”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汉 王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臣伏愿登庸御宇,早继高位。”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裁取
犹酌取。谓裁度而取用之。《三国志·吴志·薛综传》:“县官羈縻,示令威服,田户之租赋,裁取供办。” 宋 苏轼 《上皇帝书》:“当部送者,量远近裁取,以三月刻纳,不取其息。” 明 李东阳 《封太孺人杨母熊氏墓志铭》:“手自织辟,畜鷄豚,易钱穀,为朝夕费。裁取自给,餘悉致京师为旅资。”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可爱
(1) 令人敬爱的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书·大禹谟》
(2) 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深受热爱的
可爱的孩子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心伤
心情悲伤
[伤石鼓赋送国子监丞先生赴徽州经历]泪下如雨
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明代,王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