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_乾隆 | 清代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原文

夏谚度休助,所重春省耕。

体贴小民艰,尚有待施行。

譬之一郡内,高下本不平。

下者被水涝,高者原收成。

有司细勘灾,一定遵章程。

涝则议蠲赈,收则当输征。

不能为权宜,均俾官租停。

然予为之思,总在一郡并。

左右及前后,皆灾那独亨。

闾里贵任恤,缓急相通情。

众窘一必窘,催科安可仍。

降旨廿四郡,概待秋后徵。

所以纾民力,惟有竭吾诚。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诗词问答

问:《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

2. 宛平涿州等二十四州县濒河村庄被灾八分以上业已屡加抚恤蠲免并展赈期其中毗连地亩勘不成灾者例不能一体邀恩因思灾地既在八分以上其不成灾村庄虽属有收而左右前后闾里缓急相通事所必有苦照例徵输未免拮据因降旨缓至本年秋成后徵收以纾民力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参考注释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夏谚

相传流行于 夏 代的谚语。《孟子·梁惠王下》:“ 夏 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朱熹 集注:“ 夏 谚, 夏 时之俗语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侍游曲阿后湖作》诗:“ 虞 风载帝狩, 夏 谚颂王游。”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乐迁 夏 谚,礼变 商 俗。”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省耕

古代帝王视察春耕。《孟子·梁惠王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体贴

(1) 对别人的心理或境况进行了解并予以关心和照料

(2) 体会

体贴他的意思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小民

普通人民群众;平民百姓

小民闻当去。——清· 张廷玉《明史》

小民罢市。

农夫小民。——宋· 苏轼《教战守》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有待

尚待;需要等待

这个问题有待解决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施行

执行,实施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譬之

谓把它比方作。《论语·子张》:“ 子贡 曰:‘譬之宫墙, 赐之 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譬之种树,久则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叶。” 唐 韩愈 《太学生何蕃传》:“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高下

指高低、优劣(用于比较双方的水平)

两个人的技术不分高下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不平

(1)

(2)

不公平

(3)

不公平的事

(4)

因不平的事而激动,愤怒或不满

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被水

遭水灾。《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乙丑, 河 决 顿丘 及 白马 ,旋遣左衞大将军 李崇矩 按行 河 势,缮治 河 堤,蠲被水田租。”《清史稿·世宗纪》:“八月丙午,以 山东 被水较重,特免通省漕粮。”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收成

指农业、渔业等收获的成果

谷物收成从来不曾这样好过

今年算是好年时,收成好,还是亏本!——《多收了三五斗》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有司

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陛下可将彼家属送有司问罪。——《三国演义》

召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授之于有司。——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勘灾

清 制,地方发生灾情,由督抚委派官员勘定受灾程度,六成以上的为成灾,五成以下的为不成灾。然后结报督抚,限期奏闻。夏灾限六月报完,秋灾限九月报完。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一定

(1) 规定的,确定的

(2) 固定不变的

(3) 必定;必然

(4) 特定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章程

(1) 指组织的规程或办事条例,也泛指各种制度

(2) 〈方〉∶指办法;主张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议蠲

谓审议灾情,蠲免赋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然与其议蠲于既散之后,孰若輟徵于未散之先。”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输征

谓纳税。 宋 楼钥 《彭子复临海县斋》诗:“田里不知役,纤粟无输征。” 清 蒋士铨 《第二碑·土冢》:“办输征,办刑名,那有功夫冷处行。”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能为

(1).语出《左传·隐公四年》:“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后用作能有所为或有所作为之意。《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则是王失之於 齐 而取偿於 秦 也,而 齐 赵 之深讎可以报矣,而示天下有能为也。” 唐 韩愈 《郑群赠簟》诗:“法曹贫贱众所易,腰腹空大何能为?”

(2).本领;能耐。《红楼梦》第四八回:“为这点子小事弄的人家倾家败产,也不算什么能为。” 管桦 《清风店》二:“我不戴见这种人。他有多大能为,我不戴见他。”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权宜

暂时适宜的措施

权宜之计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官租

政府征收的租税。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宋 范成大 《冬舂行》诗:“官租私债纷如麻,有米冬舂能几家?”《元史·武宗纪》:“ 江 浙 饥,中书省臣言:‘请令本省官租,於九月先输三分之一,以备賑给。’”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左右

(1) ∶左和右两方面

主席台左右,红旗迎风飘扬

(2) 附近;两旁

余立侍左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身边

在帝左右

(4) 近臣;随从

太后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帅左右登牙城拒战。——《资治通鉴·唐纪》

左右拥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5) 对人不直称其名,只称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以称呼对方

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史记》

(6) 反正

我左右闲着没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7)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

在六点或六点左右到的家

断断续续在上海住了三十年左右

(8) 支配;控制

他的行动为她所左右

(9) 身边办事的人,侍从

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前后

(1) 早于或迟于某一特定时间的一段时期

冬之望日前后。——清· 林觉民《与妻书》

春节前后

(2) 大约在特定的时间

在1969年前后

(3) 指时间上从开始到结束

全场演出前后用了两小时

(4) 总共

她前后来过四次

(5) 某一地点的前面和后面

宅院前后都已绿化

(6) 正面和背面

前后受敌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闾里

乡里

听闾里以版图。——《周礼·小宰》

虽在闾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后汉书·岑晊传》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贵任

(1).显贵的官位。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俗人贪荣好利,汲汲名利,以己之心,远忖昔人,乃復不信古者有逃帝王之禪授,薄卿相之贵任。”

(2).指官位显贵的人。 唐 张仲素 《内侍护国中尉彭献忠神道碑》:“派绪绵远,冠盖蝉联,贵任渐繁,乃祔 咸 镐 ,今为京兆 三原 人也。”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缓急

(1) 舒缓与紧急

(2) 指需要相助的事

缓急或可救助。——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缓急人皆有之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通情

(1) 通达情理;懂人情

他很通情

(2) 交流男女间感情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催科

催收租税。租税有科条法规,故称。 宋 郑文宝 《江南馀载》上:“ 钱氏 科敛酷惨,民欠升斗,必至徒刑。 汤悦 、 徐鉉 尝使焉,云夜半闻声若麞麂号叫,及晓问之,乃县司催科耳。”《宋史·职官志三》:“以四善、三最考守令:……狱讼无寃、催科不扰为治事之最。”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而身为州县者,又往往急催科,缓抚字,瘠百姓,肥身家。”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秋后

(1).立秋以后。《魏书·广陵王羽传》:“今始维夏,且待至秋后。” 唐 杜甫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诗:“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唐 皮日休 《怀鹿门县名离合》诗之一:“山瘦更培秋后桂,溪澄閒数晚来鱼。” 唐 罗隐 《寄徐济进士》诗:“霜压 楚 莲秋后折,雨催蛮酒夜深酤。”

(2).指秋收以后。 王安友 《协作》:“现在什么也别说了,等着秋后看产量吧。”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所以

(1) 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成绩提高很快

(2) 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来

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4) 原因;缘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民力

民众的人力、物力、财力

[降旨缓徵去岁被水州县中之不成灾村庄诗以志事]惟有

只有

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

  • 【埋轮图】_乾隆 | 清代
  • 【埋轮图】_乾隆 | 清代 >> 【埋轮图】_乾隆 | 清代...

  • 【题烟云集绘册·其七·周昉蕉阴籁吹】_乾隆 | 清代
  • 【题烟云集绘册·其七·周昉蕉阴籁吹】_乾隆 | 清代 >> 【题烟云集绘册·其七·周昉蕉阴籁吹】_乾隆 | 清代...

  • 【同豫轩】_乾隆 | 清代
  • 【同豫轩】_乾隆 | 清代 >> 【同豫轩】_乾隆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