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正仲赋赪桐彩蝶】作者:舒岳祥 朝代:宋代
[同正仲赋赪桐彩蝶]同正仲赋赪桐彩蝶原文
守著赪桐不为香,翩如凤子往来忙。
徘徊最爱真红色,摇曳偏垂五彩裳。
宁号孟蝉随鬓袅,莫为鬼蝶幻身藏。
惜花却似诗从性,日舞中间夜宿房。
[同正仲赋赪桐彩蝶]诗词问答
问:同正仲赋赪桐彩蝶的作者是谁?答:舒岳祥
问:同正仲赋赪桐彩蝶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舒岳祥的名句有哪些?答:舒岳祥
[同正仲赋赪桐彩蝶]参考注释
[同正仲赋赪桐彩蝶]赪桐
落叶灌木。叶大花艳,色红如火,可供观赏。又名贞桐花、百日红、状元红。 宋 陆游 《思政堂东轩偶题》诗:“唤起十年 闽 岭梦,赬桐花畔见红蕉。”自注:“赬桐, 嘉州 谓之百日红。”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海桐》﹝集解﹞引 陈翥 《桐谱》:“赬桐,身青,叶圆大而长。高三四尺,便有花成朶而繁,红色如火,为夏秋荣观。”
[同正仲赋赪桐彩蝶]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同正仲赋赪桐彩蝶]凤子
(1).大蛱蝶。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蛺蝶﹞其大如蝙蝠者,或黑色,或青斑,名为凤子。” 唐 韩偓 《深院》诗:“鵞儿唼啑梔黄觜,凤子轻盈腻粉腰。” 清 曹寅 《梨花》诗:“浪传玉雨徧 瀛洲 ,已是凄清凤子游。”
(2).绣着蝴蝶花的女轿。 前蜀 尹鹗 《女冠子》词:“懒乘丹凤子,学跨小龙儿。”《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公婆不必苦憎嫌……搭搭凤子回去罢。”
(3).燕卵。《礼记·月令》“﹝仲春之月﹞玄鸟至” 郑玄 注“玄鸟,燕也……玄鸟遗卵, 娀简 吞之” 唐 孔颖达 疏:“ 娀简狄 吞凤子之后,后王为媒官嘉祥,祀之以配帝。”
(4).传说中的仙人名。 南朝 宋 鲍照 《药奁铭》:“ 毛姬 饵叶, 凤子 藏花。” 钱振伦 注引《修真录》:“仙人名 凤子 ,与 笙璡 会于九口,各以生生二肆之符相授。”
[同正仲赋赪桐彩蝶]往来
(1) 去和来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来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交往;过从
老死不相往来。——《史记·货殖列传》
诚欲往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交往的人
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
[同正仲赋赪桐彩蝶]徘徊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同正仲赋赪桐彩蝶]红色
像血或红宝石的颜色或是可见光谱的长光波末端的颜色
[同正仲赋赪桐彩蝶]摇曳
(1) 晃荡;飘荡
摇曳的烛光
住宅角落处的竹枝在晚风轻微吹拂下缓缓摇曳
(2) 逍遥
[同正仲赋赪桐彩蝶]五彩
泛指各种颜色(五彩,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
[同正仲赋赪桐彩蝶]鬼蝶
即鬼蛱蝶。 宋 苏轼 《雍秀才画草虫八物·鬼蝶》诗:“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 元 王逢 《无家燕》诗:“含情盼鬼蝶,失意依训猴。”参见“ 鬼蛺蝶 ”。
[同正仲赋赪桐彩蝶]幻身
佛教语。肉身;形骸。谓身躯由地、水、火、风假合而成,无实如幻,故曰幻身。《圆觉经》卷上:“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 唐 清江 《早春寄崔少府》诗:“宇宙成遗物,光阴促幻身。”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四折:“恰纔杀了的是他的幻身。他是 瑶池 仙种,已入长生不老之乡。”
[同正仲赋赪桐彩蝶]从性
放任天性。《列子·杨朱》:“从性而游,不逆万物所好;死后之名非所取也,故不为刑所及。”
[同正仲赋赪桐彩蝶]中间
(1) 中心
中间突破
(2) 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
中间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坐在他们两个中间
(3) 在里面
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
宋代,舒岳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