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忆旧】作者:王士禄 朝代:清代
[婆罗门引·忆旧]婆罗门引·忆旧原文
记分携日,斜风密雨送兰舟。
共君无计夷犹。
瞥眼垂杨夹岸,人影闭红楼。
叹前期渺渺,往事悠悠。
经春涉秋。
梦尚隔、见何由。
闻道吟侬旧句,红泪时流。
侬诗总好,问争如、絮语话绸缪。
须抛却、莫费凝眸。
[婆罗门引·忆旧]诗词问答
问:婆罗门引·忆旧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禄
问:婆罗门引·忆旧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王士禄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禄
[婆罗门引·忆旧]注释
1. 押尤韵
[婆罗门引·忆旧]参考注释
[婆罗门引·忆旧]分携
离别。 唐 李商隐 《饮席戏赠同舍》诗:“洞中屐响省分携,不是花迷客自迷。” 宋 吴文英 《风入松》词:“楼前緑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清 秋瑾 《失题》诗:“惜别阶前雨,分携水上萍。”
[婆罗门引·忆旧]密雨
细密的雨点。 晋 张协 《杂诗》之三:“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唐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宋 朱熹 《冬日》诗之二:“密雨有时集,寒云无定容。”
[婆罗门引·忆旧]兰舟
木兰木制造的船。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对船的美称
[婆罗门引·忆旧]夷犹
(1) 犹豫迟疑不前。也作[夷由]
(2) 从容不迫
双桨小船夷
[婆罗门引·忆旧]瞥眼
转眼,极言时间之短;忽然,迅速地
[婆罗门引·忆旧]垂杨
(1).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 南朝 齐 谢朓 《隋王鼓吹曲·入朝曲》:“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唐 万齐融 《送陈七还广陵》诗:“落花馥河道,垂杨拂水窗。”《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 济南府 ,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鲁迅 《送增田涉君归国》诗:“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2).词牌名。双调,一百字或九十八字。本咏垂杨,后为词牌名。参阅《词谱》卷二八。
[婆罗门引·忆旧]夹岸
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 晋 陶潜 《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繽纷。” 唐 杜牧 《隋堤柳》诗:“夹岸垂杨三百里,祇应图画最相宜。” 许地山 《桥边》:“夹岸遍是桃林:桃实、桃叶映入水中,更显出溪边底静谧。”
[婆罗门引·忆旧]人影
(1).人的身影。 唐 张谓 《送裴侍御归上都》诗:“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宋 苏轼 《后赤壁赋》:“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三:“极目荒凉,黯黯的夕阳,投着散乱的人影。”
(2).指人的踪迹。《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此道人未必是好人了。喫酒喫肉,又在此荒山居住,没个人影的所在。”
[婆罗门引·忆旧]红楼
(1).红色的楼。泛指华美的楼房。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 长乐坊 安国寺 红楼, 睿宗 在藩时舞榭。” 宋 史达祖 《双双燕》词:“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清 洪昇 《长生殿·偷曲》:“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
(2).富贵人家女子的住房。 唐 白居易 《秦中吟》:“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宋 王庭珪 《点绛唇》词:“花外红楼,当时青鬢颜如玉。”
(3).犹青楼。妓女所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艷。”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记》卷二:“二卿有此才貌,误落风尘,翠馆红楼,终非结局,竹篱茅舍,及早抽身。”
[婆罗门引·忆旧]前期
(1) 某一时期的前一阶段
战国前期
(2) 减数分裂的初期
[婆罗门引·忆旧]渺渺
形容悠远;久远
云海渺渺无际
[婆罗门引·忆旧]往事
从前的事情
往事历历在目
[婆罗门引·忆旧]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婆罗门引·忆旧]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婆罗门引·忆旧]闻道
(1).领会某种道理。《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唐 韩愈 《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父子儻亦闻道於此,虽万里可也。”
(2).听说。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闻道 长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岂不闻道是哀哀父母劬劳。” 李木庵 《东山吟》:“闻道时危党錮急,伤心不许问家国。”
[婆罗门引·忆旧]红泪
(1).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文帝 所爱美人,姓 薛 名 灵芸 , 常山 人也…… 灵芸 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霑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 常山 ,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因以“红泪”称美人泪。 唐 白居易 《离别难》诗:“不觉别时红泪尽,归来无泪可霑巾。” 宋 晏几道 《点绛唇》词:“妆席相逢,旋匀红泪歌《金缕》。” 清 纳兰性德 《河传》词:“微雨花间昼閒,无言暗将红泪弹。”
(2).犹血泪。 唐 章孝标 《织绫词》:“去年蚕恶綾帛贵,官急无丝织红泪。” 清 唐孙华 《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题长句》之六:“东市朱衣多裹血,西臺红泪与招魂。” 清 龚自珍 《补题李秀才<梦游天姥图>卷尾》诗:“一卷临风开不得,两人红泪溼青山。”
[婆罗门引·忆旧]时流
世俗之辈。《晋书·阮裕传》:“诸人相与追之, 裕 亦审时流必当逐己,而疾去。” 前蜀 韦庄 《绛州过夏留献郑尚书》诗:“因循每被时流誚,奋发须由国士怜。”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凡暗转、暗接、暗提、暗顿,必须有大气真力,斡运其间,非时流小蕙之笔能胜任也。”
[婆罗门引·忆旧]争如
(1).怎么比得上。 前蜀 韦庄 《夏口行》诗:“双双得伴争如雁?一一归巢却羡鵶。”《秦併六国平话》卷上:“龙虎未能争社稷,争如两个上将军?”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争如我盖间茅屋临幽涧,披片 * 坐法坛?”
(2).犹怎奈。 唐 骆浚 《题度支杂事典庭中柏树》诗:“争如燕雀偏巢此,却是鸳鸯不得栖。” 宋 晏几道 《临江仙》词:“争如南陌上,占取一年春。”
(3).犹不如。 宋 辛弃疾 《婆罗门引》词:“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譬如往日害相思,争如今夜悬梁自尽,也胜他时憔悴死。”《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玄德 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 曹瞒 。” 清 丁澎 《见燕》诗:“相期定似逢寒食,乍见争如説故乡。”
[婆罗门引·忆旧]絮语
连续不断地说话
[婆罗门引·忆旧]绸缪
(1) 紧密缠缚
绸缪束薪。——《诗·唐风·绸缪》
(2) * ;情意深厚
发函伸纸,是何文采之巨丽,而慰喻之绸缪乎!——吴质《答东阿王书》
绸缪之旨,有同骨肉。——卢湛《赠刘琨一首并书》
[婆罗门引·忆旧]抛却
丢掉放弃
抛却烦恼,寻找新天地
[婆罗门引·忆旧]凝眸
定睛去看
敛笑凝眸意欲歌,高云不动碧嵯峨。——李商隐《闻歌》
凝眸远望
婆罗门引,忆旧,清代,王士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