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有感】作者:张耒 朝代:宋代
[至日有感]至日有感原文
前年至日在何处,寒事萧萧客许昌。
乞火夜温行客酒,披裘晓冒五更霜。
暮投阳翟荒凉驿,正见人家灯火光。
饥马卧嘶毛瑟缩,羸童晓对色苍茫。
二年旅宦孤村僻,东望归心洛水长。
佳节几逢长索寞,我生何事苦凄凉。
更无宾客青山满,只有风霜老树苍。
昭代宁须厌留滞,冯公白首任为郎。
[至日有感]诗词问答
问:至日有感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问:至日有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耒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耒
[至日有感]参考注释
[至日有感]前年
去年前边的那一年
前年予病。——清· 袁枚《祭妹文》
[至日有感]至日
(1) 指夏至日
(2) 指冬至日
淳熙丙申至日。——宋· 姜夔《扬州慢》
[至日有感]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至日有感]寒事
(1).谓秋冬的物候。 南朝 梁 陆倕 《以诗代书别后寄赠》:“江关寒事早,夜露伤秋草。” 唐 王昌龄 《秋山寄陈谠言》诗:“巖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 清 曹寅 《过沂水有怀芷园弟》诗:“寒事 顓臾 早,征軺 沂水 初。西风正驱雁,回首益踌躇。”
(2).过冬之事。 唐 杜甫 《小园》诗:“问俗营寒事,将诗待物华。” 仇兆鳌 注:“寒事,御寒之事。” 唐 无名氏 《朝元阁赋》:“每岁农务隙,寒事兴。”
[至日有感]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至日有感]许昌
中国中东部,河南省北部的城市,京广铁路经过此市,为烟草集散地,工业有卷烟、机械等,有霸陵桥、春秋楼等古迹
[至日有感]乞火
(1).求取火种。《淮南子·览冥训》:“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唐 王维 《游悟真寺》诗:“买香燃緑桂,乞火踏红莲。” 清 吴伟业 《堇山儿》诗:“父言急去牵儿衣,母言乞火为儿炊作糜。”
(2).《汉书·蒯通传》:“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緼请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鬭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故里母非谈説之士也,束緼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有适可。臣请乞火於 曹相国 。”后因用“乞火”为向人说情、推荐的典故。 唐 杜牧 《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荐 衡 昔日知 文举 ,乞火无人作 蒯通 。” 宋 徐铉 《吴王陇西公墓志铭》:“投杼致慈亲之惑,乞火无里妇之辞。” 清 谈迁 《北游录·纪闻上》:“侧足含吝,乞火絶望於邻姬;曳尾怀安,热中久冷於渔父。”
[至日有感]行客
(1).行旅;客居。 汉 刘向 《列女传·阿谷处女》:“行客之人,嗟然永久,分其资财,弃於野鄙。”《后汉书·儒林传下·服虔》:“举孝廉,稍迁, 中平 末,拜 九江 太守。免,遭乱行客,病卒。”
(2).过客;旅客。《淮南子·精神训》:“是故视珍宝珠玉犹砾石也,视至尊穷宠犹行客也。” 高诱 注:“行客,犹行路过客。”《南史·夷貊传下·文身国》:“土俗欢乐,物丰而贱,行客不齎粮。” 明 王廷相 《秋日巴中旅行》诗:“ 巴 东秋气早,行客已悽悽。”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平时很寥寂的行店都竞争着装饰起来招诱行客。”
(3).指后到的客人。与坐客相对。《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讲行客拜坐客,也是等他二位来;难道母亲就这样跑到街上去不成?”《天雨花》第二七回:“行客每先看坐客,徧望乡中亲友们。”
[至日有感]披裘
(1). 汉 严光 少时与 刘秀 同游学,有高名。及 刘秀 称帝,隐居不出。 刘秀 思其贤,令以物色访之。后 齐国 有人报告:“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刘秀 估计他就是 严光 ,三次派人才把他请到京师。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因以“披裘”指归隐。 宋 欧阳修 《蔡州再乞致仕第二表》:“俾其解组官庭,还车故里,披裘散髮,逍遥垂尽之年;凿井耕田,歌咏太平之乐。” 清 赵翼 《严滩》诗:“披裘跡近衒,加腹气非傲,特恃故人恩,巧立高士操。” 胡怀琛 《海上雪》诗:“披裘独往为何事,赢得诗添 长吉 囊。”
(2).见“ 披裘负薪 ”。
[至日有感]五更
(1) 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 指第五更
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起五更,睡半夜
[至日有感]荒凉
荒芜冷落。形容旷野无人的景况
一个荒凉的村庄
[至日有感]正见
(1).佛教语。八正道之一。意为具有“四諦”理的见解,亦即关于人生真理的彻底领悟。 唐 澄观 《华严经纲要》:“正见牢固,离诸妄见。”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深嘵正见,玅识来果。” 宋 洪迈 《容斋五笔·八种经典》:“用正见,观真理,莫出于《观音普贤菩萨法行经》。”
(2).正确的见解。 郭沫若 《沸羹集·<历史·史剧·现实>》:“应该写成好还是坏,你再要拿出正见来,然后才能下出一个‘不妥’。”
[至日有感]人家
(1) 代词,指说话人或听话人以外的人
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2) 代词,指某个人或某些人
把信给人家送去
(3) 代词,指说话者本人
人家等你半天了
[至日有感]灯火
泛指亮着的灯烛
[至日有感]毛瑟
“ 毛瑟枪 ”的省称。 清 胡燏棻 《上变法自强条陈疏》:“就近年新製而论,步枪以曼里夏毛瑟 * 为佳。”
[至日有感]苍茫
空旷辽远
苍茫大地
暮色苍茫
[至日有感]旅宦
外出求官或做官。 南朝 宋 王僧达 《和琅琊王依古》:“少年好驰侠,旅宦游关源。” 唐 郎士元 《送长沙韦明府》诗:“秋入 长沙县 ,萧条旅宦心。” 唐 曹寅 《赵北口》诗:“回身感旅宦,辕辙何时休。”
[至日有感]村僻
(1).偏僻。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四出:“此处村僻荒羌(芜),那人烟最稀。”《水浒传》第三七回:“又见打麦场边屋后,是一条村僻小路。”
(2).指村野偏僻之处。《三国演义》第三五回:“牧童亦停牛罢笛,熟视 玄德 ,曰:‘将军莫非破 黄巾 刘玄德 否?’ 玄德 惊问曰:‘汝乃村僻小童,何以知吾姓字?’”
[至日有感]归心
(1) 回家的念头。即归思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晋· 王讚《杂诗》
(2) 真心归附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尧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魏· 曹操《短歌行》
[至日有感]洛水
(1).古水名。即今 河南省 洛河 。 汉 扬雄 《羽猎赋》:“鞭 洛水 之 宓妃 ,餉 屈原 与 彭胥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 洛水 出 京兆 上洛县 讙举山 。” 唐 王维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赋掩 陈王 作,杯如 洛水 流。”
(2).古水名。一名 北洛水 。即今 陕西省 北洛河 。《山海经·西山经》:“ 丹水 出焉,东南流注于 洛水 ,其中多水玉,多人鱼。”
(3).古水名。即 雒水 。今 四川省 沱江 诸源之一。
(4).古水名。一名 洛涧 。即今 安徽省 洛河 。
[至日有感]佳节
美好的节日
每逢佳节倍思亲
[至日有感]逢长
久长。《楚辞·天问》:“眩弟并淫,危害厥兄,何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 姜亮夫 校注:“逢长,犹言久长,古长大久远厚重诸字义皆得相通。”
[至日有感]索寞
(1) 形容消沉,没有生气
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莫与先异。——《乐府诗集·鲍照·拟行路难》
(2) 寂寞萧索
山上杂草丛生,异常索寞
索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宋· 王禹偁《暮春》
(3) 也作[索莫]、[索漠]
[至日有感]我生
(1).我之行为。《易·观》:“六三:观我生进退。” 孔颖达 疏:“我生,我身所动。” 朱熹 本义:“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亲。《后汉书·崔駰传》:“岂无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 李贤 注:“我生,谓母也。”
[至日有感]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至日有感]凄凉
(1) 孤寂冷落
夜景凄凉
(2) 悲凉
字字凄凉
[至日有感]宾客
(1)
(2) 客人的总称
宾客盈门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3) 门客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得,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至日有感]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至日有感]只有
(1) 表示必需的条件,下文常用[才]、[方]呼应
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2) 唯有;仅有
只有他知道内情
[至日有感]风霜
(1) 在有冷空气吹来的地区出现的一种气霜
(2) 比喻旅途上或生活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久经风霜
[至日有感]昭代
政治清明的时代。常用以称颂本朝或当今时代。 唐 崔涂 《问卜》诗:“不拟逢昭代,悠悠过此生。” 宋 陆游 《朝饥示子聿》诗:“生逢昭代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味经斋遗书》:“经制之学,亦昭代名家矣。”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俱往矣!昭代盛世和熙朝在等待我们。”
[至日有感]留滞
亦作“ 留蹛 ”。1.停留;羁留。《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 汉 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 周南 ,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唐 王建 《荆门行》:“壮年留滞尚思家,况復白头在天涯。”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道光 丙申,余留滞 岭 外者,再閲岁矣。” 冰心 《六一姊》:“ 余妈 还舍不得走……她知道我万不愿再留滞了,只得站起来谢了 六一姊 ,又和四围的村妇纷纷道别。”
(2).指扣留,强行留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即将该魂验实放行,毋得勒索留滞。”
(3).搁置;阻塞。《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柔 ﹞处法允当,狱无留滞。”《南史·王俭传》:“令史諮事,宾客满席, 俭 应接銓序,傍无留滞。” 宋 司马光 《乞与诸位往来商量公事札子》:“其执政有欲商量公事者……所贵论议详尽,事无留滞。” 孙中山 《建国方略·国际共同开发实业计划》:“假使外国银行先遵正当之途……然后与政府订契约,则事顺易行,岂复有留滞之忧?”
(4).指搁置之事。《北齐书·循吏传·郎基》:“﹝ 基 ﹞后带 潁川郡 ,积年留滞,数日之中剖判咸尽。”
(5).屯积东西;积聚。《史记·平準书》:“日者,大将军攻 匈奴 ,斩首虏万九千级,留蹛无所食。” 司马贞 索隐:“留蹛无所食。墆(蹛)音迭,谓贮也。 韦昭 音滞,谓积也。又按《古今字詁》墆今‘滞’字,则墆与滞同。按,谓富人贮滞积穀,则贫者无所食也。”《后汉书·段熲传》:“ 匈奴 、种 羌 ,并擅其地,是为癕疽伏疾,留滞胁下,如不加诛,转就滋大。”
(6).指身处困境。《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軻而留滞。” 王逸 注:“言年已过五十,而輡軻沉滞,卒无所逢遇也。” 唐 杜甫 《引水》诗:“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宋 司马光 《送薛水部十丈通判并州》诗:“知君留滞久,从此欲腾驤。”
(7).指身处困境之人。《汉书·儒林传序》:“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 颜师古 注:“言治礼掌故之官,本以有文学习礼义而为之,又所以迁擢留滞之人。”
[至日有感]冯公
汉 冯唐 的尊称。《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论》:“ 冯公 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 晋 左思 《咏史》之二:“ 冯公 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至日有感]白首
(1).犹白发。表示年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 范雎 、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説力少也。”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元 钱应庚 《春草碧·次韵酬复孺》词:“西园长记前游,乘兴重来看兰药。白首友於情,同忧乐。”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三折:“青春易迈,白首无成。独坐无聊,老怀难遣。” 清 吴敬梓 《移家赋》:“羡白首之词臣,久赤墀之记注。”
(2).谓男女相爱誓愿白头偕老。 宋 陈师道 《送内》诗:“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诗:“深言匪曲衷,白首为所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妾向以君儇薄,未必遂能相白首。”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纯洁的初恋,信托的心,白首的约,不辞的别。”
宋代,张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