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吟】作者:邵雍 朝代:宋代
[教子吟]教子吟原文
为人能了自家身,千万人中有一人。
难用知如未知说,在乎行兴不行分。
该通始谓才中秀,杰出方名席上珍。
善恶一何相去远,也由资性出由勤。
[教子吟]诗词问答
问:教子吟的作者是谁?答:邵雍
问:教子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邵雍的名句有哪些?答:邵雍
[教子吟]邵雍教子吟 书法图
教子吟书法作品
[教子吟]参考注释
[教子吟]为人
(1) 做人和跟人交往的态度
他为人正直
为人正派
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为人。——《史记·魏公子列传》
其为人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为人迂讷。——《聊斋志异·促织》
(2) 与人友好地交往
他素日很为人
(3) 像貌特征
为人洁白晰。——《乐府诗集·陌上桑》
[教子吟]自家
〈方〉∶自己
[教子吟]千万
副词,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千万不复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千万无渝 。——唐· 李朝威《柳毅传》
[教子吟]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教子吟]一人
(1).古代称天子。亦为天子自称。《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 孔 传:“一人,天子。”《书·汤诰》:“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誥。’” 孔 传:“天子自称曰予一人。” 汉 班固 《 * 通·号》:“王者自谓一人者,谦也,欲言己材能当一人耳。故《论语》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臣谓之一人何?亦所以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故《尚书》曰:‘不施予一人。’”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记》:“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一人正位山河定,万国朝元日月明。”
(2).一个人。《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然则今日之是非,谓予 李卓吾 一人之是非,可也。”
(3).犹一体。《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4).谓使全国之人齐心协力。《荀子·富国》:“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将巧繁拜请而畏事之,则不足以持国安身,故明君不道也。” 杨倞 注:“谓不能齐一其人,同力以拒大国也。”
[教子吟]在乎
(1) 在于
进步完全在乎自己努力
(2) 放在心上;介意
对这一点,他倒不十分在乎
[教子吟]不行
(1)
不可以,强调非…不可
学外语不记单词不行
(2)
没用,不会有用或有效
这个方法不行
(3)
不成功,无用
这孩子一定不肯吃饭,要回去,说亦不行,哄亦不行,打亦不行
(4)
——表示程度很深,犹言不得了
高兴得不行
(5)
不好
他画画不行
(6)
指接近于死亡
老太太病得快不行了
[教子吟]该通
博通。 汉 蔡邕 《翟先生碑》:“该通五经,兼洞坟籍。” 唐 刘禹锡 《荐处士严毖状》:“歷代史及国朝故事悉能该通。” 清 顾炎武 《述古》诗:“六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
[教子吟]杰出
有出众的才能、成就(杰出的战士)
[教子吟]方名
四方之名。指辨识方向。《礼记·内则》:“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郑玄 注:“方名,东西。”《隋书·经籍志一》:“古者童子示而不誑,六年教之数与方名。十岁入小学,学书计。”
[教子吟]席上珍
(1).见“ 席珍 ”。
(2).可供席上珍玩的物品。 费砚 《抚印宗派绝句》:“百炼老铁圆且润,治印能为席上珍。”
[教子吟]善恶
好坏;褒贬。《楚辞·离骚》:“世幽昧以眩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善恶书於史册,毁誉流於千载。”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后之作者,在据事跡实録,则善恶自见。” 朱熹 注:“褒贬。”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之三:“善恶可劝戒,是非后世当考者,书之,其细故常行,更不备书。”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戒。”
[教子吟]一何
何其,多么
使君一何愚。——《乐府诗集·陌上桑》
一何怒。——唐·杜甫《石壕吏》
妇啼一何苦。
[教子吟]相去
相距;相差。《汉书·食货志上》:“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晋书·王祥传》:“吾等 魏 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 宋 曾巩 《答范资政书》:“而拜别朞年之间,相去数千里之远,不意阁下犹记其人。”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据 达夫 口述,则他们所答应者,和我所提出的相去并不远。”
[教子吟]资性
资质;天性。《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 宋 邵雍 《教子吟》:“善恶一何相去远,也由资性也由勤。”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以谓足下资性卓絶,造德隆崇,出之渊渊,等辈咸伏。”
宋代,邵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