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一】作者:李时勉 朝代:明代
[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一]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一原文
深闺有思妇,惨悽亦何为。
容华不自惜,独理流黄机。
言将成匹帛,多裁游子衣。
衣新忽变故,恩爱从此衰。
以兹殷勤意,翻作长恨辞。
[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一]诗词问答
问: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一的作者是谁?答:李时勉
问: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李时勉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时勉
[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一]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选明诗卷二十一
[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一]参考注释
[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一]深闺
旧指富贵人家的闺房
[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一]有思
(1).谓道德纯净完备。《韩非子·诡使》:“閒静安居,谓之有思。”
(2).有意。 宋 苏轼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一]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一]容华
好的容貌
[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一]流黄
(1).褐黄色。《文选·江淹<别赋>》:“慙幽闺之琴瑟,晦高臺之流黄。” 李善 注引《环济要略》:“间色有五:紺、红、縹、紫、流黄也。”《西京杂记》卷二:“ 会稽 岁时献竹簟供御,世号为流黄簟。” 宋 高似孙 《纬略》卷七:“ 潁子颜 曰……中央土,土色黄,黄加黑为流黄,流黄为中央之间色。”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凡地球以上,人种五,其色黄、白、黑、赤、流黄。”
(2).褐黄色的物品。特指绢。《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大妇织綺罗,中妇织流黄。”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丑]手执流黄。[浄]你会织作,一发从我罢。” 清 周宸藻 《浪淘沙》词:“玉梭和泪织流黄,蹙得远山眉又浅,怕整残妆。”
(3).玉名。《淮南子·本经训》:“甘露下,竹实满,流黄出而朱草生。” 高诱 注:“流黄,玉也。”
(4).香名。《太平御览》卷九八二引 三国 吴 康泰 《吴时外国传》:“流黄香出 都昆国 ,在 扶南 南三千餘里。”
(5).即硫黄。《文选·张衡<南都赋>》:“赭堊流黄。” 李善 注引《本草经》:“石流黄生 东海 牧阳山 谷中。” 前蜀 贯休 《送僧归日本》诗:“流黄山火著,碇石索雷鸣。”
[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一]子衣
(1).古代天子对诸侯臣下赐服,以明封爵等。后称天子所赐衣服为“子衣”。《诗·唐风·无衣》:“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孔颖达 疏:“天子命诸侯必赐之以服,故请其衣。就天子之使请天子之衣,故云子之衣也。” 宋 苏轼 《谢赐对衣金带马表》之二:“子衣安吉,不待请而得之;我马虺隤,盖知劳而赐者。”
(2).即胞衣。也叫胎衣或衣胞。《隋书·东夷传·流求国》:“妇人产乳,必食子衣,产后以火自灸,令汗出,五日便平復。”
[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一]变故
意外发生的事故、灾难
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宋· 苏轼《教战守》
[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一]恩爱
亲热,夫妻之间的亲热和情爱,也指深厚的感情
[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一]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一]殷勤
(1) 情意深厚
鞠养殷情
致殷勤之意。——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热情周到
殷勤的服务员
(3) 勤奋
殷勤小心
(4) 礼物
日后致殷勤
[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一]翻作
写作。翻,按照曲调写歌词;谱制歌曲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一]长恨
(1).犹言遗恨千古。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所怀不章,长恨黄泉。”《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何意老志復不从哉?万年之日长恨矣!”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三盃取醉不復论,一生长恨奈何许。”
(2).指千古之遗恨。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门行》:“长歌欲 * ,弥起长恨端。”
(3). 唐 白居易 所作《长恨歌》的略称。 唐 白居易 《编集拙诗戏赠元九李二十》:“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明代,李时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