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_梅尧臣 | 宋代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代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原文

玉盘叠捧溪女归,鱼鳞作室待水婓。
竹间山鬼入夜啼,古庙久闭谁启扉。
屈原憔悴江之圻,芙蓉木兰托兴微。
贾谊未召绛灌挤,香草嘉禾徒菲菲。
曾无半辞助诃讥,国风幸赖相因依。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诗词问答

问: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参考注释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玉盘

(1) 用玉做成的盘子

(2) 又指月亮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鱼鳞

(1).鱼身上的鳞片。《楚辞·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闕兮朱宫。” 王逸 注:“言 河伯 所居,以鱼鳞盖屋。” 南朝 梁 王筠 《春日》诗:“风生似羊角,云上若鱼鳞。” 徐朝夫 《孤鹜》:“有的干脆说:鱼鳞也没吃过一片!”

(2).鳞次,依次相接。《墨子·备蛾傅》:“荅广丈二尺,□□丈六尺,垂前衡四寸,两端接尺相覆,勿令鱼鳞三。” 孙诒让 间诂:“言为荅之法,以木两端相衔接,以尺为度,不可鳞次不相覆也。”《汉书·刘向传》:“今 王 氏一姓乘朱轮华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 颜师古 注:“言在帝之左右,相次若鱼鳞也。” 北周 庾信 《温汤碑》:“ 秦皇 餘石,仍为雁齿之阶; 汉武 旧陶,即用鱼鳞之瓦。” 宋 梅尧臣 《和吴冲卿元会》:“殿前冠剑鱼鳞立,东风入仗旗脚迴。” 章炳麟 《沉荩哀辞》:“块抱关于大别兮,龙蛇虎豹坌沓而鱼鳞。”

(3).引申为依次,一个接一个地。 宋 叶适 《送郑虞任赴京西检法官》诗:“事繁丝唾乱,神静鱼鳞理。”

(4).古代兵阵名。即鱼丽阵。 唐太宗 《<帝范>序》:“躬擐甲胄,亲当矢石,夕对以鱼鳞之阵,朝临以鹤翼之围。”

(5).比喻水面细碎的波纹。 唐 白居易 《早春西湖闲游》诗:“小桥装雁齿,轻浪甃鱼鳞。”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中:“眼看江水成秋色,吹到鱼鳞是断云。”

(6).借指鱼鳞状的云。 宋 梅尧臣 《春晴对月》诗:“云扫鱼鳞静,天开桂魄清。”《花月痕》第五回:“﹝ 痴珠 ﹞便提起笔,另行将那段末数联誊出,是:彩云三素,忽散鱼鳞;宝月一奩,旋亏蟾魄。”

(7).借指瓦片。 宋 陆游 《村舍》诗:“新墙拆龟兆,疎瓦断鱼鳞。”《花月痕》第八回:“阁分三层,上层左临试院,万片鱼鳞,右接东城,一行雉堞。”

(8).代称鱼。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囚笼中的小鸟还想飞返山林,豢池中的鱼鳞还想逃回大海。”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作室

汉 上方所属工场。上方, 汉 官署名,主管制造宫中应用器物及兵器。《汉书·王莽传下》:“城中少年 朱弟 、 张鱼 等恐见卤掠,趋讙并和,烧作室门,斧 敬法 闥,謼曰:‘反虏 王莽 ,何不出降?’”《三辅黄图·杂录》:“作室,上方工作之所。”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鬼入

道家指如有鬼神入于心中而能悟万物的一种境界。《庄子·寓言》:“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六年而鬼入。” 成玄英 疏:“鬼入,神会理物。”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屈原

(约公元前340—前278)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国贵族出身,任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5月秦军一举攻破楚都郢。他怀着亡国的悲痛,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 * 。他一生写下许多感人肺腑、彪炳千秋的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代表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昏庸王室和腐败贵族的无比憎恨和对楚国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体现了他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献身精神。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感情奔放。他的作品千古传诵,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的诗篇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宝库的伟大贡献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憔悴

(1) 黄瘦;瘦损

憔悴孤虚。——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形容憔悴

憔悴了许多

(2) 枯萎;凋零

花有点憔悴

(3) 困顿

漂沦憔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生民憔悴

(4) 烦恼

何苦将钱去买憔悴,白折了五百两银子,又送了五条性命。——《二刻拍案惊奇》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芙蓉

(1) 芙蓉花。中国的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丽,白色或粉红色,在夜间变深红色

(2) 荷花的别名。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木兰

(1) 一种落叶乔木,叶子互生,倒卵形或卵形,花大,外面紫色,里面白色,果实是弯曲的长圆形。花蕾供药用

(2) 这种植物的花。也叫[辛夷]或[木笔]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托兴

借物寄托情趣。 明 刘基 《<犁眉公集>序》:“若夫优游閒雅,托兴微婉,而有以尽其自得之趣者。”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每蕊心有两瓣相并,词人托兴曰比目、连理云。”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绛灌

汉 绛侯 周勃 与 颍阴侯 灌婴 的并称。均佐 汉高祖 定天下,建功封侯。二人起自布衣,鄙朴无文,曾谗嫉 陈平 、 贾谊 等。《晋书·刘元海载记》:“吾每观书传,常鄙 随 ( 随何 ) 陆 ( 陆贾 )无武, 絳 灌 无文,道由人弘,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人所耻也。” 唐 韩愈 《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诗:“ 椒 兰 争妬忌, 絳 灌 共谗諂。” 清 顾嗣立 《贾傅故宅》诗:“ 絳 灌 不知才子贵,漫轻年少 洛阳 人。” 景耀月 《读史感言》诗:“ 汗漫 学屠龙, 絳 灌 学屠狗;屠狗位通侯,屠龙不糊口。”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香草

栽培用于烹调的一种芳香草本植物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嘉禾

(1).生长奇异的禾,古人以之为吉祥的征兆。亦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典出《书·微子之命》:“ 唐叔 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 唐叔 ,归 周公 于东,作《归禾》。 周公 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孔 传:“ 唐叔 , 成王 母弟,食邑内得异禾也……禾各生一垄而合为一穗。异亩同颖,天下和同之象, 周公 之德所致。” 孔颖达 疏:“此以善禾为书之篇名,后世同颖之禾遂名为‘嘉禾’,由此也。” 汉 王充 《论衡·讲瑞》:“嘉禾生於禾中,与禾中异穗,谓之嘉禾。” 唐 韩愈 《故金紫光禄大夫赠太傅董公行状》:“职事脩,人俗化,嘉禾生,白鹊集,苍乌来巢,嘉瓜同蔕联实。”《清史稿·礼志二》:“ 雍正 二年,耤田产嘉禾,一茎三四穗,越二年,乃至九穗。” 续范亭 《南泥湾今昔》诗:“黍麻麦穀新插稻,青菜洋芋杂嘉禾。”

(2).勋章的一种。 民国 初所定,中镂嘉禾,分九等,后废止。 李大钊 《大哀篇》:“共和后,又有所谓建国之勋者矣。其今日一榜,明日一榜,得勋位、嘉禾、上将、中将者,要以武人为多,而尤以都督为横,以其坐拥重兵,有恃无恐,上可以抗中央,下可以脇人民。”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菲菲

(1).花草盛多貌。 唐 杜甫 《甘林》诗:“相携行豆田,秋花靄菲菲。”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吴季野马上口占》:“溪头三月草菲菲,城畔春游惜醉稀。” 清 孙枝蔚 《溉堂诗》之一:“春月方娟娟,春花亦菲菲。”

(2).错杂貌。 汉 扬雄 《太玄·昆》:“白黑菲菲,三禽一角同尾。” 范望 注:“菲菲,杂也。”

(3).香气盛。《楚辞·离骚》:“佩繽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王逸 注:“菲菲,犹勃勃,芬香貌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吐芳扬烈,郁郁菲菲。” 元 揭傒斯 《题新安许氏兰秀轩》诗:“植之兮堂下,播芳馨兮菲菲。”

(4).形容花的美艳。

(5).上下不定貌。《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 李贤 注引《尔雅》:“菲菲,高下不定也。”

(6).花落貌。 唐 杜甫 《春远》诗:“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仇兆鳌 注引 吴见思 《论文》:“菲菲,落貌。”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诃讥

诃责讥讽。 宋 梅尧臣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诗:“曾无半辞助訶讥,《国风》幸赖相因依。” 清 孙枝蔚 《愧为举业师》诗:“等是衣食计,何忍相訶讥。”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国风

(1).《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 周 初至 春秋 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也称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作品大多体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对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揭露,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但也不尽是民间作品。

(2).国家的风俗。《史记·殷本纪》:“帝 武丁 即位,思復兴 殷 ,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於冢宰,以观国风。” 唐 宋中 《送韦参军》诗:“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幸赖

幸亏依靠;有幸依靠。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 惲 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厎,幸赖先人餘业,得备宿卫。”《后汉书·朱晖传》:“幸赖 顺烈皇后 初政清静,内外同力,反乃讨定。” 许地山 《无忧花》:“所得薪俸虽不很够用,幸赖祖宗给他留下一点产业,还可以勉强度过日子。”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相因

(1).相袭;相承。《史记·酷吏列传》:“二千石繫者新故相因,不减百餘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国初宰相权重,臺諫侍从,莫敢议己,至 韩琦 、 范仲淹 始空贤者而争之,天下议论,相因而起。”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史》:“惟八书十志, 迁 固 相因,作者沿波,递相撰述。”

(2).相关;相互依托。 唐 元稹 《莺莺传》:“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 宋 曾巩 《洪范传》:“﹝貌、言、视、听、思﹞五者,思所以为主於内,而用四事为外者也;至於四者,则皆自为用而不相因。”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景出想像,情在体贴,能以兴为衡,以思为权,情景相因,自不失重轻也。” 清 曹寅 《柳村画荷花长幅戏题》诗之二:“花花相似叶相因,数叶排花便失真。”

(3).价钱便宜。《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梁尚宾 听説,心中不忿,又见价钱相因,有些出息,放他不下。”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四章:“牛肉是顶养人的,价钱又比猪肉相因,为啥不吃?”

,

  • 【有客】_释智圆 | 宋代
  • 【有客】_释智圆 | 宋代 >> 【有客】_释智圆 | 宋代...

  • 【故友汤景文别六年乃十月甘一寻我松下临别见】_徐瑞 | 宋代
  • 【故友汤景文别六年乃十月甘一寻我松下临别见】_徐瑞 | 宋代 >> 【故友汤景文别六年乃十月甘一寻我松下临别见】_徐瑞 | 宋代...

  • 【城上】_李彭 | 宋代
  • 【城上】_李彭 | 宋代 >> 【城上】_李彭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