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感怀五首】_赵蕃 | 宋代

【感怀五首】作者:赵蕃 朝代:宋代

[感怀五首]感怀五首原文

短褐不御寒,哀哉不言贫。
远客自多感,况此霜露晨。
惋彼篱下菊,粲粲晚始新。
余荣何足恃,枯槁同荆榛。

[感怀五首]诗词问答

问:感怀五首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问:感怀五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蕃的名句有哪些?答:赵蕃

[感怀五首]参考注释

[感怀五首]短褐

古代平民穿的粗布短衣

邻有短褐而欲窃之。——《墨子·公输》

[感怀五首]御寒

防冷;保暖

[感怀五首]不言

(1).不说。《书·说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 晋 孙绰 《天台山赋》:“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九:“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

(2).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管子·心术上》:“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南史·王俭传》:“所以得厝私怀,实由禀明公不言之化。”

(3).不料。 唐 宋之问 《桂阳三日述怀》诗:“愚谓嬉游长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

[感怀五首]远客

(1).远方的来客。《楚辞·九辩》:“去乡离家兮徠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 宋 苏轼 《和子由除日见寄》:“府卒来驱儺,矍鑠惊远客。” 丰子恺 《作客者言》:“而今天我是远客,别的客人都是主人请来陪我的。”

(2).茉莉的拟人戏称。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花客诗》:“ 张敏叔 尝以牡丹为贵客……茉莉为远客,芍药为近客,各赋一诗, 吴 中至今传播。”参见“ 十客 ”、“ 十二客 ”。

[感怀五首]多感

(1).谓易伤感;多感触。 唐 徐魁 《闲游赋》:“伤孤雁之失伴,怀哀鵠之离羣;何物类之多感,□□逸而心广。” 唐 杜牧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诗:“闻君亦多感,何处依阑干?” 宋 陆游 《浪迹》诗:“山川惨淡秋多感,灯火青荧夜少眠。” 元 郝经 《癸酉闰六月十三日夜病中闻笛》诗:“怨曲人多感,离肠恨易生。”

(2).犹多谢。《水浒传》第四一回:“自从刺配 江州 ,经过之时,多感 晁头领 并众豪杰苦苦相留。”《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多感,多感!一样的同窗,也该记念着我的冷静。”

[感怀五首]霜露

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

[感怀五首]粲粲

(1).鲜明貌。《诗·小雅·大东》:“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朱熹 集传:“粲粲,鲜盛貌。”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暮春春服成,粲粲綺与紈。” 宋 贺铸 《踏莎行》词:“黄帘絳幕掩香风,当筵粲粲人如玉。”

(2).广阔貌。 清 龚自珍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粲粲中原,有削有吞,浩彼诸藩,岂无革沿?”

(3).笑貌。 宋 梅尧臣 《谢师厚归南阳·效阮步兵》诗:“解剑登北堂,幼妇笑粲粲。” 锺延豪 《华西街上》四:“ 阿牛 嘿的一声粲粲的仰头大笑。”

[感怀五首]余荣

(1).馀光。《文选·左思<魏都赋>》:“权假日以餘荣,比朝华而菴蔼。” 吕延济 注:“言二国之君,若日在桑榆,犹可假其餘光。”

(2).谓草木繁荣。 明 宋濂 《题<北山纪游>卷后》:“尝采芝山中,经诸公倡酬之处,巖红涧碧,其餘荣儼然在目。”

(3).多馀的荣宠。 晋 陶潜 《咏二疏》:“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离别情所悲,餘荣何足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并飞辩以驰术,饜禄而餘荣矣。”

(4).谓身后的荣耀。 清 曾国藩 《湘乡昭忠祠记》:“请立昭忠祠於 湘乡 ,令有司春秋致祭。天子许之。吾邑军士,殁有餘荣已。”

[感怀五首]何足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感怀五首]枯槁

(1) 干枯;枯萎

今夫徙树者,失其阴阳之性,则莫不枯槁。——《淮南子·原道训》

(2) 憔悴

形容枯槁。——《楚辞·渔父》

[感怀五首]荆榛

(1).亦作“ 荆蓁 ”。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三国 魏 曹植 《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 荆蓁 ”。 唐 李白 《古风》之一:“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金 元好问 《续小娘歌》之七:“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清 吴伟业 《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风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里声。”

(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闻讣》:“闺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云泥。”

(3).比喻艰危,困难。《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中援立 寿王 。” 元 许谦 《冯公岭》诗:“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

(4).比喻恶人。 元 麻革 《过陕》诗:“豺狼满地荆榛合,目断 中条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未许其冠带春秋,遂至夫荆榛天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陈御史元倩》:“手披荆榛,身御魑魅。” 周实 《民立报出版日祝赋》诗:“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荆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笑谭之顷,便起荆榛。”

,

  • 【次韵冯吉老】_许景衡 | 宋代
  • 【次韵冯吉老】_许景衡 | 宋代 >> 【次韵冯吉老】_许景衡 | 宋代...

  • 【减字木兰花】_赵彦端 | 宋代
  • 【减字木兰花】_赵彦端 | 宋代 >> 【减字木兰花】_赵彦端 | 宋代...

  • 【千叶莲/鹧鸪天】_贺铸 | 宋代
  • 【千叶莲/鹧鸪天】_贺铸 | 宋代 >> 【千叶莲/鹧鸪天】_贺铸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