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野望】_杜甫 | 唐代

【野望】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野望]野望原文

《野望》七言律诗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野望》五言律诗

清秋望不极,迢递起层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野望]诗词问答

问:野望的作者是谁?答:杜甫
问:野望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野望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甫

[野望]译文和注释

[野望]译文

《野望》七言律诗

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

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我独自地骑马郊游,常常极目远望,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

《野望》五言律诗

秋天一眼望去清旷无极,远处隐隐约约荡起层云。

水天相接空中一片明净,一座孤城呈现云雾深深。

秋风吹起枯叶更快脱落,眺望远山太阳刚刚下沉。

孤独的白鹤为何回得晚,要知道昏鸦早已宿满林。

[野望]注释

⑴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戍:防守。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城:一作[奇],一作[年]。

⑵南浦:南郊外水边地。清江:指锦江。万里桥:在成都城南。蜀汉费祎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这两句写望。

⑶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

⑷日:一作[自]。

⑸迢递:遥远貌。

[野望]诗文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成都草堂。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西山]在成都西,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松、维、保三州,(在今四川松潘、理县一带),此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南浦,南郊外水滨。清江,锦江。万里桥,在成都城南。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五六句又由[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供],付托。[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

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足见他的爱国意识是很强烈的。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尔将诗人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特别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

七八句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人事],人世间的事。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这是结句用意所在。诗人从草堂[跨马],走[出]南[郊],纵目四[望]。[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远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乱的感叹,由[万里桥]兴起出蜀之意。这是中间四句有关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

杜甫[跨马出郊],[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尤其为[迟暮][多病]发愁,为[涓埃]未[答]抱愧。

此诗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在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

,

  • 【怀西峰隐者】_周贺 | 唐代
  • 【怀西峰隐者】_周贺 | 唐代 >> 【怀西峰隐者】_周贺 | 唐代...

  • 【过津口】_杜甫 | 唐代
  • 【过津口】_杜甫 | 唐代 >> 【过津口】_杜甫 | 唐代...

  • 【打令口号】_佚名 | 唐代
  • 【打令口号】_佚名 | 唐代 >> 【打令口号】_佚名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