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则】作者:释正觉 朝代:宋代
[颂古一百则]颂古一百则原文
圆珠不穴,大璞不琢,道人所贵无棱角。
拈却肯路根尘空,脱体无依活卓卓。
[颂古一百则]诗词问答
问:颂古一百则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问:颂古一百则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正觉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正觉
[颂古一百则]释正觉颂古一百则 书法图
颂古一百则书法作品
[颂古一百则]参考注释
[颂古一百则]道人
(1)
(2) 旧时对道士的尊称
(3) 称道教徒为道人
(4) 和尚的旧称
[颂古一百则]贵无
魏 晋 玄学的重要思想。谓以“无”为天地万物的精神本原。本于《老子》:“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代表人物为 何晏 、 王弼 。 晋 裴頠 《崇有论》:“察夫偏质有弊,而覩简损之善,遂阐贵无之议,而建贱有之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然滞有者全繫於形用,贵无者专守於寂寥,徒鋭偏解,莫诣正理。” 唐 李磎 《广废庄论》:“夫虚无用之心也,必凭於有者也;有之得行也,必存於虚也。是以有无相资,而后功立,独贵无贱有,固已疎矣。”
[颂古一百则]棱角
(1) 棱与角
(2) 比喻器物的尖利部分;外露出来的才干
棱角太露
(3) 物体上两个平面相交而形成的尖角
[颂古一百则]根尘
佛教语。佛家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色之所依而能取境者谓之根;根之所取者,谓之尘。合称根尘。《楞严经》卷五:“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唐 王维 《能禅师碑》:“至于定无所入,慧无所依,大身过于十方,本觉超于三世,根尘不灭,非色灭空,行愿无成,即凡成圣。”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长老守钦见寄》之四:“根尘各清浄,心境两奇絶。” 清 黄宗羲 《泽望黄君圹志》:“深恨释氏根尘洗涤未浄。”
[颂古一百则]脱体
(1).全身。 宋 向子諲 《采桑子》词:“人如濯濯春杨柳,彻骨风流,脱体温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小诗便是得效药,读罢顿然痊较。入时衣袂,脱体别穿一套。”
(2).指病愈。《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 陈青 道:‘就是小儿侥倖脱体,也是水底捞针,不知何日到手,岂可担阁人家闺女。’” 郭沫若 《创造十年》四:“我去看他时,他的病也快要脱体了。”
(3).从根本上脱离。 鲁迅 《集外集·咬嚼未始“乏味”》:“这是严分男女的国度里必有的现象,一时颇不容易脱体的,所以正是传统思想的束缚。”
[颂古一百则]卓卓
(1).高远貌。 汉 严忌 《哀时命》:“处卓卓而日远兮,志浩荡而伤怀。” 王逸 注:“卓卓,高貌。” 唐 孟郊 《峡哀》诗:“月魄高卓卓,峡窟清沉沉。”
(2).特立;高超出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延祖 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羣。”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 明 徐渭 《赠沉母序》:“ 伯子 又知书,能操笔,而比於分隶,行卓卓为乡人表。” 鲁迅 《准风月谈·中国文坛的悲观》:“我们现在大抵只知道 嚣俄 和 霍普德曼 是卓卓的文人。”
宋代,释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