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别李儋】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寄别李儋]寄别李儋原文
首戴惠文冠,心有决胜筹。
翩翩四五骑,结束向并州。
名在相公幕,丘山恩未酬。
妻子不及顾,亲友安得留。
宿昔同文翰,交分共绸缪。
忽枉别离札,涕泪一交流。
远郡卧残疾,凉气满西楼。
想子临长路,时当淮海秋。
[寄别李儋]诗词问答
问:寄别李儋的作者是谁?答:韦应物
问:寄别李儋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寄别李儋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韦应物的名句有哪些?答:韦应物
[寄别李儋]译文和注释
全唐诗:卷189_51
[寄别李儋]参考注释
[寄别李儋]惠文冠
冠名。相传为 赵惠文王 创制,故称。 汉 谓之武弁,又名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侍中插左貂,常侍插右貂。因又称“貂璫”、“貂蝉”。《汉书·昌邑王刘贺传》:“王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小目……衣短衣大絝,冠惠文冠。”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治狱法冠也。’ 孟康 曰:‘今侍中所著也。’ 服虔 曰:‘武冠也,或曰 赵惠文王 所服,故曰惠文。’ 晋灼 曰:‘柱后惠文,法冠也。但言惠文,侍中冠。 孟 説是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 王先谦 集解:“ 赵惠文王 , 武灵王 子也。其初制必甚麤简,金玉之饰,当即 惠文 后来所增,故冠因之而名。” 清 方文 《赠黄穆生》诗:“圣朝用人破资格,安知不冠惠文冠。”一说此冠在 惠文王 父 武灵王 效胡服时已有。见 王国维 《观堂集林·胡服考》。
[寄别李儋]决胜
决定胜负
决胜千里之外
[寄别李儋]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寄别李儋]结束
(1) 完毕,不再继续
这个演讲结束了典礼
(2) 装束;打扮
结束而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收拾;处置
(4) 拘束
[寄别李儋]并州
古州名。相传 禹 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 并州 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 河北 保定 和 山西 太原 、 大同 一带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州之国……正北曰 并州 ,其山镇曰 恒山 。”
[寄别李儋]相公
(1)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敬称
(2) 旧称成年男子
(3) 相君。旧时对宰相的敬称;泛称官吏
(4) *
在京城里面,逛相公是冠冕堂皇的…不算犯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寄别李儋]丘山
(1).山丘;山岳。《庄子·则阳》:“丘山积卑而为高, 江 河 合水而为大。”《荀子·修身》:“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 唐 黄滔 《以不贪为宝赋》:“提携而日月耀手,跪拜而丘山属意。”
(2).指山林。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时年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 晋 陶潜 《归田园居》诗之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3).坟墓。《文选·张载<七哀>》:“昔为万乘君,今为丘山土。” 李善 注:“《方言》曰:冢大者为丘。”
(4).比喻重、大或多。《汉书·王莽传上》:“及至 青戎 摽末之功,一言之劳,然犹皆蒙丘山之赏。”此言重赏。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故乃建丘山之功,享不訾之誉。”此言大功。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常平之粟,累经振发,所存无几矣,而饥寒之民所在皆是,人得升合,官费丘山。”此言费用之多。
[寄别李儋]妻子
(1) 男子的正式配偶
(2) 妻子和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
[寄别李儋]不及
(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几年前
(2)
赶不上,来不及
躲避不及
后悔不及
(3)
够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为对风采的描绘…,这部书是其他任何书都不及的
[寄别李儋]亲友
亲朋好友
[寄别李儋]宿昔
(1) 从前;往常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唐· 张九龄《照镜见白发》
(2) 指很短的时间
宿昔而死
(3) 一向;向来
[寄别李儋]同文
(1).同用一种文字。《礼记·中庸》:“书同文。”《汉书·艺文志》:“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闕。”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四隩同文,五方异色。”
(2).犹言国人。因其所用文字同,故称。《陈书·吴明彻传》:“风威慴於异俗,功效著於同文。” 夏衍 《乐水》:“所以他们的作品也变成了只供‘同文’欣赏的‘技艺’,而失却了领导民众精神生活的作用。”
(3).通译文字。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内之有同文、方言之馆舍,外之有出洋学习之生徒,行之数十年,而国家不获人才之用,盖有由也。”参见“ 同文馆 ”。
[寄别李儋]交分
交情。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至於 乐天 之官族景行,与予之交分浅深,非叙文之要也,故不书。” 宋 梅尧臣 《裴如晦自河阳至同韩玉汝谒之》诗:“况与二三子,交分久已缔。”
[寄别李儋]绸缪
(1) 紧密缠缚
绸缪束薪。——《诗·唐风·绸缪》
(2) * ;情意深厚
发函伸纸,是何文采之巨丽,而慰喻之绸缪乎!——吴质《答东阿王书》
绸缪之旨,有同骨肉。——卢湛《赠刘琨一首并书》
[寄别李儋]别离
(1) 离别;分离
别离家乡,踏上征途
心知长别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商人重利轻别离。——唐· 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2) 》
[寄别李儋]涕泪
(1).鼻涕和眼泪。亦专指眼泪。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中心孔悼,涕泪涟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然人性自有少涕泪者,肠虽欲絶,目犹烂然。” 宋 司马光 《送张兵部知遂州》诗:“闻道 西州 遗画像,使我涕泪空霑衣。”《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他就接连不断地打了无数的喷嚏,闹得涕泪交流。”
(2).涕泪俱下;哭泣。《三国志·魏志·赵王干传》“ 黄初 二年,进爵,徙封 燕王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良 年小常呼 文帝 为阿翁。 帝 谓 良 曰:‘我汝兄耳!’ 文帝 又愍其如是,每为涕泪。” 唐 杜甫 《 * 送韦二少府匡赞》诗:“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纫针》:“妻携女归告两弟。两弟任其涕泪,并无一词肯为设处。”
[寄别李儋]一交
(1).一度交配或 * 。 晋 王嘉 《拾遗记·蓬莱山》:“有鸳鸯……栖息高岫,足不践地,生于石穴中,万岁一交则生雏。”《晋书·鸠摩罗什传》:“ 罗什 忽下高坐,谓 兴 曰:‘有二小儿登吾肩,慾障须妇人。’ 兴 乃召宫女进之,一交而生二子焉。”
(2).一次更代。《列子·汤问》:“帝恐流於西极,失羣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
(3).犹言一合。逢到一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言之秀矣,万虑一交。”
(4).谓交手一次。《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上》:“咱却不知得您元会武艺,既是如此,我与你厮赛一交,看取谁强谁弱。”
(5).一个跟头。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若不与我啊,就踢,就打,就撏毛,一交别番倒,剁上几脚。”《水浒传》第三回:“ 鲁达 焦燥,把那看的人,一推一交。”《海上花列传》第一回:“那后生扑澾地跌了一交,跌得满身淋漓的泥浆水。”
(6).犹言一遭。《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他也不看女人,前前后后跑了一交,又出来坐在那茶亭内。”
(7).一枚交子。交子, 宋 代纸币。《宋史·食货志下三》:“ 真宗 时, 张咏 镇 蜀 ,患 蜀 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緡,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
[寄别李儋]远郡
远方之郡。泛指边远地区。《汉书·张敞传》:“臣 敞 愿於广朝白发其端,直守远郡,其路无由。”《晋书·杨方传》:“ 方 在都邑,搢绅之士咸厚遇之,自以地寒,不愿久留京华,求补远郡,欲闲居著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 仲 有前室女 大娘 ,嫁於远郡。”
[寄别李儋]残疾
身体某部分或其生理功能上的缺陷
腿上落了点残疾
[寄别李儋]凉气
凉的空气;清凉之气
倒抽一口凉气
[寄别李儋]临长
犹言监临领导。《国语·晋语二》:“临长 晋国 者,非女其谁?” 韦昭 注:“临,监也;长,师也。”
[寄别李儋]时当
适当。《三国志·吴志·顾雍传》:“ 雍 为人不饮酒,寡言语,举动时当。”
[寄别李儋]淮海
指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现在的连云港市西南)一带的地区
唐代,韦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