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原文
塔巳山尖又塔尖,竿头进步那辞兼。
宁惟纵望目眸豁,真是入微情性恬。
窣堵饶他劫火阅,江波照我鬓霜添。
便教险韵赓千度,不外如来一朵拈。
[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诗词问答
问: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盐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二十
[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参考注释
[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山尖
山顶。 唐 罗隐 《蜂》诗:“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天雨花》第一回:“试看那个山尖后,一枝斜露像枪缨。” 杨朔 《雪花飘飘》:“山神庙盖在一座山尖上。”
[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进步
(1) 向上或向前发展
进步未可量。——清· 梁启超《文集》
进步则国进步。
祝你学习进步
(2) 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的
进步力量
[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真是
确实;的确
真是松了一口气
[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入微
指达到非常精细微妙的程度
表情细腻入微
[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情性
(1) 本性
情性殊异
(2) 性格
情性温柔
(3) 情意
一时情性相感
[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窣堵
见“ 窣堵波 ”。
[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劫火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1.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 唐 张乔 《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 宋 李纲 《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 清 龚自珍 《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 康 昭 二明楼,并遭劫火亡。” 清 纳兰性德 《南歌子·古戍》词:“何年劫火賸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 龙堆 。”
[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江波
江水;江中波浪。《文选·左思<蜀都赋>》:“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刘逵 注引 谯周 《益州志》:“ 成都 织锦既成,濯於江水。” 宋 朱熹 《次敬夫登定王台韵》:“山色愁无尽,江波去不回。” 明 黄哲 《过梁昭明太子墓》诗:“虎战龙争二十秋,江波日夜自东流。” 王统照 《遗音》:“江边的风,受了水气的调和,虽是秋末冬初,尚不十分冷冽,有时吹了些树叶子落到江波上,便随着微细的波花,无踪影的流去。”
[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鬓霜
形容鬓发斑白如霜。 宋 梅尧臣 《依韵和诚之淮上相遇》:“形槁已能同散木,鬢霜从听著寒蓬。” 元 姚燧 《南乡子·次冯雪厓韵》词之二:“日觉鬢霜加,欲对清罇恋物华。” 清 查慎行 《秋感》诗:“几见白头翁,髩霜復如漆。”
[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险韵
韵字生僻难押的诗韵
及至轮到妹子,又是险韵,想了许多句子,再也压不稳。——《镜花缘》
[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千度
千回,千遍。极言次数多。 北周 庾信 《梦入堂内》诗:“画眉千度拭,梳头百遍撩。” 唐 白居易 《和春深》诗之十四:“山中一沉醉,千度日西斜。” 宋 柳永 《昼夜乐·忆别》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不外
不超出某种范围以外。 明 张居正 《进世宗御笔疏》:“伏望皇上万几之暇,特加省閲,则致理之方,不外於法祖而得之矣。”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然求其细意熨贴,亦不外此数语。” 毛 * 《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到 延安 参观的人们,所以十分注意去看 抗大 ,我想也不外这个道理。”
[登金山塔顶再叠旧韵]如来
佛的别名。梵语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 释迦牟尼 的十种法号之一。《金刚经·威仪寂静分》:“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仰弘如来,宣扬法雨;俯授法师,威仪允举。”《西游记》第七回:“众神随至 寳莲臺 下啟知, 如来 召请。”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是谁凿破山骨裂,幻出如来身半截。”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