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原文
经筵例著赐茶典,高阁成来遂此移。
鱼鲁纵教精致覈,居诸间有故为迟。
鸡鸣当绎善和利,蠹简要分公与私。
咨尔校雠总群辈,可宜淹过浃旬期。
[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诗词问答
问: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九
2. 向例讲筵毕赐茶自文渊阁成后丙申己亥经筵即命讲官及侍班诸臣于文渊阁列坐赐茶
[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参考注释
[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经筵
汉 唐 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宋 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宋 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 元 、 明 、 清 三代沿袭此制,而 明 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 清 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二:“ 神宗皇帝 御经筵,时方讲《周官》。”《元史·吴澄传》:“ 泰定 元年,初开经筵,首命 澄 与平章政事 张珪 、国子祭酒 邓文原 为讲官。”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经筵面奏》:“我朝经筵日讲,非徒辩析经史,为观美也;谓当旁及时务,以匡不逮。”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二:“ 康熙 十年二月,肇举经筵大典於 保和殿 ,以 孝感 熊文端公 为讲官,知经筵事。”
[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高阁
(1) 高度较大的阁楼
(2) 用以贮藏存放书、物的高架子(束之高阁)
[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鱼鲁
谓将鱼误写成鲁。泛指文字错讹。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先鈆擿於鱼鲁,乃纷定於陶阴。” 唐 王起 《和李校书》:“忆昨谬官在乌府,喜君对门讨鱼鲁。” 明 盛杲 《<齐东野语>后序》:“传写既久,鱼鲁滋多。”参见“ 鲁鱼亥豕 ”。
[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精致
精巧细致;细密
小首饰极为精致
[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居诸
(1).《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孔颖达 疏:“居、诸者,语助也。”后用以借指日月、光阴。《北魏元凝妃陆顺华墓志铭》:“居诸迭生,陵谷相贺。”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宋 叶适 《冯公岭》诗:“我独何为者,拊身念居诸。” 梁启超 《壮别》诗之十九:“劝君好爱惜,难得是居诸。”
(2).指来往。 唐 白居易 《和微之除夜作》:“恩光未报答,日月空居诸。” 明 李东阳 《哭舍弟东川》诗之五:“肝肠中断絶,日月几居诸。”
[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有故
(1).有变故。 汉 桓宽 《盐铁论·疾贪》:“常居则匱於衣食,有故则卖畜粥业。”
(2).有旧交。《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 曰:‘君安与 项伯 有故?’ 张良 曰:‘ 秦 时与臣游, 项伯 * ,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 良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刘三杰扶陛》:“﹝ 刘三杰 ﹞与 韩氏 有故,用为太守。”
[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鸡鸣
(1).鸡叫。常指天明之前。《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南朝 宋 鲍照 《行药至城东桥》诗:“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晨。” 清 顾炎武 《燕中赠钱编修秉镫》诗:“ 燕 市鸡鸣动客轮,九门驰道足黄尘。” 鲁迅 《秋夜有感》诗:“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2).《世说新语·赏誉》“ 刘琨 称 祖车骑 为朗诣”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逖 ( 祖逖 )与司空 刘琨 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 琨 同辟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见《晋书·祖逖传》。后以“鸡鸣”为身逢乱世当及时奋起之典。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和利
和乐安利。《国语·周语下》:“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嘉生繁祉,人民龢利。”
[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简要
简略扼要
[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咨尔
《论语·尧曰》:“ 尧 曰:‘咨,尔 舜 !天之厤数在尔躬。’” 邢昺 疏:“咨,咨嗟;尔,女也……故先咨嗟,叹而命之。”后常以“咨尔”用于句首,表示赞叹或祈使。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长离云谁,咨尔 陆生 。” 宋 叶适 《毋自欺室铭》:“咨尔弟昆,敬事一心。”《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咨尔髦众,服役甚勤,执劳无怠。”
[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校雠
亦作“校仇”。 1.一人独校为校,二人对校为雠。谓考订书籍,纠正讹误。 汉 刘向 《<管子>序》:“所校讎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 唐 韩愈 《送郑十校理序》:“秘书,御府也,天子犹以为外且远,不得朝夕视,始更聚书 集贤殿 ,别置校讎官,曰学士,曰校理。”《宋史·职官志四》:“﹝ 元祐 三年﹞十二月,詔礼部,本省长贰定校讐之课,月终具奏。” 清 吴翊 《洞庭山馆呈司寇东海公》诗之二:“锦堂恩詔许归休,妙选宾僚佐校讐。”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解故上》:“自 隋 以降,书府失其守,校讎之事,职诸世儒。”
(2).比试;比较。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潘烂头》:“或谓 潘 曰:‘汝素以术自衒,今天师至矣,敢与之校讎乎?’”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事物不相校讎,輒昧善恶。”
[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群辈
(1).朋辈;同类。《汉书·朱博传》:“ 姑幕县 有羣辈八人,报仇廷中,皆不得。”《南史·隐逸传下·庾承先》:“强记敏识,出於羣辈。”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后述》:“且凡禀精英之气,是或有智谋超出羣辈。”《明史·张士诚传》:“颇轻财好施,得羣辈心。”
(2).聚众结伙。《汉书·萧育传》:“ 南郡 盗贼,羣辈为害。”《后汉书·鲁恭传》:“是时 东州 多盗贼,羣辈攻刼,诸郡患之。”
[经筵毕文渊阁赐茶作]旬期
十天。《隶释·汉戚伯著碑》:“太岁丁亥,娉妻 朱氏 ,旬期 著 横遇邪度,不蒙祷卜,奄遂霣殁。”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