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四章】作者:曹雪芹 朝代:清代
[琴曲四章]琴曲四章原文
风箫箫兮秋气深, 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 倚桂杆兮涕沾襟。
山迢迢兮水长, 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 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 予之遇兮多烦忧。
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 思古人兮俾无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 天上人间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惙, 素心如何天上月!
[琴曲四章]诗词问答
问:琴曲四章的作者是谁?答:曹雪芹
问:琴曲四章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曹雪芹的名句有哪些?答:曹雪芹
[琴曲四章]参考注释
[琴曲四章]风箫
指风声。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天籟虚徐,风簫冷澈。”
[琴曲四章]秋气
指秋日凄清、肃杀之气。《吕氏春秋·义赏》:“春气至,则草木产,秋气至,则草木落。”《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一:“ 曲江 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 明 刘基 《秋日即事》诗之七:“秋气萧条 宋玉 悲,西风唯有雁相宜。”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其时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
[琴曲四章]美人
(1)
(2) 美女
一个长着油光发亮的黑头发、红嘴唇、眼睛一点也不怯懦的大胆的美人
(3) 品德高尚的人;贤人
全州的美人和绅士都聚集在那里
[琴曲四章]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琴曲四章]独沉
谓独自韬晦。 唐 韩愈 孟郊 《遣兴联句》:“时危抱独沉,道泰怀同翔。” 唐 司空曙 《喜外弟卢纶见宿》诗:“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琴曲四章]故乡
家乡,自己出生的地方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琴曲四章]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琴曲四章]沾襟
浸湿衣襟。多指伤心落泪。《庄子·应帝王》:“ 列子 入,泣涕沾襟以告 壶子 。” 唐 白居易 《慈乌夜啼》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明 夏完淳 《大哀赋》:“瞻山而陨涕,抚草木而沾襟。”
[琴曲四章]迢迢
(1) 形容遥远。也作[迢递]
千里迢迢
(2) 漫长;长久
夜迢迢
恨迢迢
[琴曲四章]轩窗
亦作“ 轩窓 ”。窗户。 唐 孟浩然 《同王九题就师山房》诗:“轩窗避炎暑,翰墨动新文。”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 河伯 轩窓通贝闕,水宫帷箔卷水綃。”一本作“ 轩窗 ”。 宋 陆游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诗:“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临 锦屏 。”《红楼梦》第七九回:“﹝ 宝玉 ﹞见其轩窗寂寞,屏帐翛然,不过只有几个该班上夜的老嫗。” 清 舒大成 《当时》诗:“晓日轩窓閒梦少,晚凉庭院别怀多。”
[琴曲四章]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琴曲四章]耿耿
(1) 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楚辞·屈原·远游》
耿耿于怀
(2) 明亮;显著;鲜明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谢眺《夜发新林至京邑》
(3) 诚信守节的样子
忠心耿耿为祖国
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汉· 刘向《九叹·惜贤》
[琴曲四章]银河
完整地环绕天球伸展的一条宽而发亮的不规则光带,看起来像一条河,银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见,它是由无数暗星(恒星)的光引起的
[琴曲四章]渺茫
(1) 时地远隔,模糊不清
一别音容两渺茫。——白居易《长恨歌》
(2) 烟波辽阔的样子
扶桑已在渺茫中。——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琴曲四章]罗衫
丝织衣衫。 唐 韦应物 《白沙亭逢吴叟歌》:“龙池宫里上皇时,罗衫宝带香风吹。” 唐 章孝标 《柘枝》诗:“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鈿罗衫耸细腰。” 唐 温庭筠 《黄昙子歌》:“罗衫褭回风,点粉金鸝卵。”
[琴曲四章]怯怯
(1).胆怯不前貌。 唐 元稹 《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是时,贼始盛, 陈 、 许 、 怀 、 汝 之众怯怯未振举。” 郭小川 《木瓜树的风波》诗:“ 小范 也突然喊声‘报告’,怯怯地不敢进门。”
(2).为惊恐貌。 沉从文 《泥涂》:“妇人快要到门边时,又怯怯的回过头来。”
(3).虚弱貌。 明 徐士俊 《春波影》第三折:“这半日向身子好不耐烦也,可早懨懨弱息,冷冷空房,怯怯残生!” 清 黄景仁 《苏幕遮》词:“第一番风须放輭,怯怯春魂,万一惊他转。”
(4).娇羞貌。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三折:“我坐着窄窄半边床,受了他怯怯两拜礼。”
[琴曲四章]风露
(1).风和露。《韩非子·解老》:“时雨降集,旷野閒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 唐 王昌龄 《东溪翫月》诗:“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 郁达夫 《采石矶》二:“昨天晚上,因为月亮好得很, 仲则 竟犯了风露,在园里看了一晚的月亮。”
(2).犹风寒。《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
[琴曲四章]自由
(1) 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约束
汝岂得自由。——《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自由的国家和民族
认为过独身生活要比结婚的人生活自由得多
(2) 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
*
信仰自由
出版自由
(3) 哲学上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
[琴曲四章]烦忧
(1).麻烦和忧患。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州郡有忧,能治章上奏,解理结烦,使州郡连事,有如 唐子高 、 谷子云 之吏,出身尽思,竭笔牘之力,烦忧适有不解者哉?”
(2).烦恼忧愁。 南朝 齐 王融 《敬重 * 篇颂》:“翼善开贤敷教义,照蒙啟惑涤烦忧。” 金 元好问 《西园》诗:“登山临水祛烦忧,物色无端生暮愁。” 戴望舒 《静夜》诗:“你在我心头开了烦忧路。”
[琴曲四章]之子
这个人。《诗·周南·汉广》:“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郑玄 笺:“於是子之嫁,我愿秣其马。” 晋 潘岳 《悼亡诗》:“之子归穷泉,重壤永休隔。” 金 元好问 《寄赠庞汉》诗:“之子贫居久,诗文日有功。” 清 方文 《李临淮玄素招集松筠阁》诗:“之子蓄奇怀,中宵肆良讌。”
[琴曲四章]相投
(1) 彼此投合
脾气相投
(2) 投靠;投奔;求托
[琴曲四章]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琴曲四章]无尤
(1).没有过失。《老子》:“夫唯不争,故无尤。”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奉礼度以战兢,及亲疎而无尤者,良人也。”
(2).不加谴罪。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祀》:“天无尤焉,而辞顺恭,宜可喜也。”
没有过失。《老子》:“夫唯不争,故无尤。”《晋书·挚虞传》:“若推之於物则无忤,求之於身则无尤,万物理顺,内外咸宜。”无,一本作“ 无 ”。
[琴曲四章]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琴曲四章]斯世
此世,今世。《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收止足以言归,汎皓然以容裔,欣环堵以恬娱,免咎悔於斯世。”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生丁斯世,言语道断,为 守常先生 的遗文写了几句,塞责而已。”
[琴曲四章]轻尘
(1).尘土。尘土质轻,易于飞扬,故称。 晋 木华 《海赋》:“若乃霾曀潜销,莫振莫竦。轻尘不飞,纤萝不动。” 唐 温庭筠 《题李处士幽居》诗:“水玉簪头戴角巾,瑶琴寂歷拂轻尘。”《花月痕》第三三回:“綉幰珠帘都不下,轻尘一任上乌云。”
(2).形容女子姿态飘逸。《隋唐演义》第二十回:“ 煬帝 举目往上一看,果然有宫人拥一位女子,态度幽嫻,轻尘夺目。”
[琴曲四章]天上人间
(1) 天上和人间
(2) 比喻客观条件迥异,差别极大。亦作[人间天上]
[琴曲四章]夙因
前世因缘;前世的根源。 明 杨珽 《龙膏记·错媾》:“有缘千里能相见,这其间夙因不浅,看锦帐流香度百年。”《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郑老爹 迎了出来,翁婿一见,才晓得就是那年回去同船之人,这一番结亲,真是夙因。”《黑籍冤魂》第二四回:“问:‘转世后復须食烟乎?’曰:‘然。是有夙因,哪得不吸?’” 鲁迅 《坟·论睁了眼看》:“有时遇到彰明的史实,瞒不下,如 关羽 、 岳飞 的被杀,便只好别设骗局了。一是前世已造夙因,如 岳飞 ;一是死后使他成神,如 关羽 。”
[琴曲四章]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琴曲四章]素心
(1) 本心;素愿
与素心相违
(2) 心地纯洁
素心人
[琴曲四章]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琴曲四章]上月
(1).上弦月。 南朝 梁 刘孝绰 《饯张惠绍应令》诗:“鲜云积上月,冻雨晦初阳。”
(2).前月。《红楼梦》第二回:“我这女学生名叫 黛玉 ……可惜上月其母竟亡故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 鸿甫 的老婆,上月在 上海 死了,所以 景翼 穿了重孝。” 丁玲 《奔》:“上月不知怎的,他眼一花,只听见一声喊,他就昏倒在地上。”
曹雪芹,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