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仙韵 过静远镇】作者:马钰 朝代:元代
[四仙韵-过静远镇]四仙韵 过静远镇原文
兵辱我。
戟丛中谁解祸。
辩如锋。
木和同是夏公。
今清脱。
兔日乌同作活。
底然香。
谢恩人鱼鼓张。
[四仙韵-过静远镇]诗词问答
问:四仙韵 过静远镇的作者是谁?答:马钰
问:四仙韵 过静远镇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四仙韵 过静远镇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马钰的名句有哪些?答:马钰
[四仙韵-过静远镇]马钰四仙韵 过静远镇 书法图
四仙韵 过静远镇书法作品
[四仙韵-过静远镇]参考注释
[四仙韵-过静远镇]解祸
解除祸难。 汉 王充 《论衡·辨祟》:“当风卧湿,握钱问祟;饱饭饜食,斋精解祸。”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一》:“ 爽 既解祸於 董卓 之朝,又旬日之间,位极人臣,君子以此讥之。”
[四仙韵-过静远镇]和同
(1).指 春秋 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常用语。和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和能生物,同无所成。《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务和同也。” 韦昭 注:“和谓可否相济,同谓同欲。”《国语·周语中》:“和同可观。” 韦昭 注:“以可去否曰和,一心不二曰同。和同之道行,则德义可观也。”《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何晏 集解:“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朱熹 集注引 尹毅 曰:“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参阅《左传·昭公二十年》。
(2).和睦同心。《管子·立政》:“大臣不和同,国之危也。”《汉书·吾丘寿王传》:“今 汉 自 高祖 继 周 ,亦昭德显行,布恩施惠,六合和同。” 宋 欧阳修 《笔说·富贵贫贱》:“凡事不和同,则不济。” 明 柯丹丘 《荆钗记·合卺》:“夫妻到老两和同。” 黄远生 《政界内形记》一:“国务卿之不能和同一致以进行者,则组织之始已种其因,固无可言矣。”
(3).调和。《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素问·生气通天论》:“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淮南子·俶真训》:“含阴吐阳,而万物和同者,德也。”《宋史·乐志十三》:“天人和同,恩泽洋普。”
(4).伙同;合伙。《唐律疏议·名例四·略和诱人》:“和同相卖者,谓两相和同,共知违法。”《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和同相卖为奴婢者,各断一百七。”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一》:“﹝按察使与藩司﹞厥后和同溺职,而事权归两院矣。”
(5).“和光同尘”的略语。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之一:“治惟尚和同,无俟於謇謇。” 龚颐正 《续释常谈》引 唐 韩偓 《金銮密记》:“上执 偓 手,涕泣曰:‘我劝你且和同,果如此,有何利益苦 * !’” 章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余私念助人为理,覆人之产,不祥;自折其志,苟为和同,不义。” 钱锺书 《围城》三:“买 * 是自己的滑稽玩世;认干亲戚是自己的和同随俗。”参见“ 和光同尘 ”。
(1).指 春秋 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哲学常用语。龢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龢能生物,同无所成。《国语·周语中》:“饮食可饗,龢同可观。” 韦昭 注:“以可去否曰和,一心不二曰同,和同之用行,则德义可观。”
(2).谓平和,不交战。《国语·周语中》:“夫战,尽敌为上,守龢同顺义为上。” 韦昭 注:“守龢同,谓不相与战而平和也。”
(3).调和。 宋 罗泌 《路史·后纪三·炎帝》:“因天地之资,而与之龢同。”
[四仙韵-过静远镇]清脱
新颖雅致,不落俗套。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四:“ 张端公 伯玉 ,大科成名,篇什豪迈,尤为清脱。”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语》卷四:“ 杨衡 诗云‘……殷勤一尊酒,晓月当窗白。’语意清脱,略无尘土纷华之气。”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乾称下》:“由其不窥圣学,乍於流俗利欲之中闻清脱之説,意为歆动,或遂讥圣学为卑近,或诬圣学为一致,皆所必然。”
[四仙韵-过静远镇]日乌
太阳。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昔分鼇命鳸之世,观 河 拜 洛 之年,则有日乌流灾,风禽骋暴,天倾西北,地缺东南,盛旱坼三川,长波含五岳。” 唐 方干 《感时》诗之二:“日乌往返无休息,朝出扶桑暮却迴。” 前蜀 杜光庭 《招友人游春》诗:“难把长绳繫日乌,芳时偷取醉功夫。”
[四仙韵-过静远镇]作活
(1).为生;过日子。《魏书·北海王详传》:“自今而后,不愿富贵,但令母子相保,共汝扫市作活也。” 唐 张籍 《移居静安坊答元八郎中》诗:“作活每常嫌费力,移居祇是贵容身。”
(2).干活。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快快倒水去,弄完了我好作活。”
[四仙韵-过静远镇]恩人
对自己有大恩的人;给予帮助或施恩惠者
救命恩人
[四仙韵-过静远镇]鱼鼓
亦作“ 鱼皷 ”。1.鱼形木鼓。寺院中击之以报时。 唐 真觉 《咏鱼鼓》之一:“我暂作鱼鼓,悬头为众苦。师僧喫茶饭,拈槌打我肚。身虽披鳞甲,心中一物无。” 宋 陆游 《眉州郡燕大醉中间道驰出城宿石佛院》诗:“径投野寺睡正美,鱼鼓忽报江天明。” 清 朱彝尊 《兜率院》诗:“六时响鱼皷,四面围筠杉。” 清 蒋景祁 《瑞鹤仙·慈仁寺松》词:“叹支离相伴,一篝佛火,沸彻僧寮鱼鼓。”
(2).一种竹制打击乐器。详“ 鱼鼓简子 ”。
元代,马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