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作者:宋太宗 朝代:宋代
[缘识]缘识原文
中秋夜,圆转魄,东升慢上露先湿。
起清风,明似雪,薄衣阶下寒泉滴。
随且情,何豁达,五音罢去无踪迹。
星稀斗暗一宽窄,桂华望处谁不惜。
[缘识]诗词问答
问:缘识的作者是谁?答:宋太宗
问:缘识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太宗的名句有哪些?答:宋太宗
[缘识]宋太宗缘识 书法图
缘识书法作品
[缘识]参考注释
[缘识]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
会中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缘识]转魄
传说中的神剑名。 晋 王嘉 《拾遗记·昆吾山》:“至 越王 句践 ,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祠 昆吾 之神,採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三曰转魄,以之指月,蟾兔为之倒转。”
[缘识]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缘识]寒泉
(1).清冽的泉水或井水。《易·井》:“井洌寒泉,食。”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二:“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 唐 王昌龄 《行路难诗》:“双丝作綆繫银瓶,白尺寒泉轆轤上。”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忠魂入梦》:“遂耸身投井死,土人义之,遂闭塞井,阑上加黄土,因近官衙,不敢作殯宫墓道,然亦不忍再酌寒泉,遂筑如平阜。”
(2).《诗·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诗序谓“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后世遂以“寒泉”为子女孝敬母亲的典故。《文选·潘岳<寡妇赋>》:“览寒泉之遗叹兮,咏《蓼莪》之餘音。” 吕向 注:“《诗》云:‘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孝子思养其亲,故览咏是篇而有遗叹。”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思寒泉之罔极兮,託彤管於遗咏。”参见“ 寒泉之思 ”。
(3).犹黄泉,九泉。 唐 王勃 《为原州赵长史为亡父度人表》:“但臣霜露之感,瞻彼岸而神销;乌鸟之诚,俯寒泉而思咽。” 蒋清翊 注:“寒泉,今指黄泉。”
(4).古代泉名。在今 湖南 祁阳县 境内。 唐 元结 《寒泉铭序》:“ 湘江 西峯 直 平阳 江口,有寒泉出於石穴……其水本无名称也,为其当暑大寒,故命曰 寒泉 。”
[缘识]豁达
(1) 心胸开阔,性格开朗
潇洒豁达
(2) 开通;通敞
豁达来风凉
[缘识]五音
(1) 中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唐代以来叫合、四、乙、尺、工。更古的时候叫宫、商、角、徵( zhǐ)、羽
(2) 音韵学上指五类声母的五类发音部位,即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和唇音
[缘识]罢去
(1).免去;除去。 唐 元稹 《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罢去职劳,正名端揆,俾絶积薪之嘆,且明尚齿之心。” 宋 苏轼 《谢南省主文启·欧阳内翰》:“於是招来雄俊魁伟敦厚朴直之士,罢去浮巧轻媚丛错采绣之文。”
(2).指免职。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 淮 既罢去,陛下趣 熹 入对,用为郎官。”
[缘识]无踪
见“ 无踪 ”。
亦作“ 无踪 ”。没有踪迹或踪影。 唐 张乔 《送僧雅觉归东海》诗:“鸟行来有路,帆影去无踪。” 宋 惠洪 《效李白湘中体》诗:“雁字初成春有信,烟鬟空好雨无踪。”《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张寅 ﹞被恶宦谋财害命……尸首无踪,滔天大变,万古奇冤。”
[缘识]宽窄
指宽度
这块布做窗帘,宽窄正合适
[缘识]华望
华宗望族。《北史·韩显宗传》:“至於伎作官涂,得与膏粱华望接閈连甍,何其略也。” 唐 颜真卿 《送刘太冲序》:“ 刘太冲 者, 彭城 之华望者也。”
[缘识]不惜
(1)
不顾惜
不惜工本
(2)
舍得
为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宋代,宋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