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自寿)】作者:马子严 朝代:宋代
[感皇恩(自寿)]感皇恩(自寿)原文
深约海棠开,一庭儿女。
共插满头笑相语。
入春准备了,到今朝团聚。
近来都不怕,风和雨。
一个一杯,君山绿醑。
何必贪多似彭祖。
但须看遍,子生孙孙生子。
便年年拼一醉,花前舞。
[感皇恩(自寿)]诗词问答
问:感皇恩(自寿)的作者是谁?答:马子严
问:感皇恩(自寿)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感皇恩(自寿)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马子严的名句有哪些?答:马子严
[感皇恩(自寿)]马子严感皇恩(自寿) 书法图
感皇恩(自寿)书法作品
[感皇恩(自寿)]参考注释
[感皇恩(自寿)]海棠
(1)
(2) 即海棠树,落叶乔木,卵形叶,开淡红或白花,结红、黄色球形果,酸甜可食
(3) 该植物所结果实
[感皇恩(自寿)]儿女
(1) 儿子和女儿,子女
儿女成群
(2) 青年男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儿女泪,君休滴
[感皇恩(自寿)]相语
(1).相告,告知。《国语·齐语》:“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
(2).相互谈说。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捨酒去相语,共分一日光。”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词:“又檣燕,留人相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娄秀华》:“何处小郎,强来与人家闺秀相语?”
[感皇恩(自寿)]准备
(1) 事先计划、筹备
准备讲演稿
(2) 预备;设想
他准备明天出发
[感皇恩(自寿)]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感皇恩(自寿)]团聚
(1) 团结聚集,聚会
团聚数千弟兄到金田村
(2) 人或物在分离后重聚
夫妻团聚
[感皇恩(自寿)]近来
现时期或刚过去的时期
[感皇恩(自寿)]不怕
——连词。犹言纵然,即使
比如童生进了学,不怕十几岁,也称为[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儒林外史》
[感皇恩(自寿)]和雨
犹细雨。与骤雨相对。《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冬多霜雪,夏多和雨。” 宋 范成大 《阴寒终日兀坐》诗:“腊浅得春全未煖,雪慳和雨最难晴。” 明 文徵明 《晚雨饮子重园亭》诗:“芳草满庭飞燕子,晚凉和雨在梧桐。”
[感皇恩(自寿)]一个
(1).表数量。单个。用于人和各种事物。如:一个人;一个书柜;一个学校;一个理想;一个星期;一个地方。
(2).整个。如:他今天一个上午都没歇过。如:今年一个冬天没下过雪。
(3).用在动词和补语之间,表示程度。如:吃了一个饱;看了一个够;淋了一个透。
(4).跟名词、动词结合,用在谓语动词前,表示快速或突然。 张天翼 《儿女们》:“黑云越堆越重,拚命往下沉,一个不留神就得塌下来。” 沙汀 《丁跛公》:“昨天在一家买卖田地的酒席上,一个不提防,给两三个熟人,灌醉来躺下了。”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我扭头就走,真怕她一个箭步追上来。”
[感皇恩(自寿)]一杯
(1).指一杯的容量。《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朱子语类》卷二四:“如一杯羹在此冷了,将去温来又好。”
(2).表示少量。 唐 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诗:“ 鲁国 一杯水,难容横海鳞。”
(3).特指一杯酒。 唐 杜甫 《台上》诗:“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 宋 杨万里 《立春日有怀》诗之一:“白玉青丝那得説?一杯嚥下 少陵 诗!”《红楼梦》第六三回:“这位奶奶那里吃了一杯来了?嘮三叨四的,又排场了我们一顿去了。”
[感皇恩(自寿)]君山
山名。在 湖南 洞庭湖 口,又名 湘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湖( 洞庭湖 )中有 君山 …… 湘君 之所游处,故曰 君山 矣。” 唐 李白 《陪族叔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诗之五:“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 君山 。”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词:“日落 君山 云气,春到 沅 湘 草木,远思渺难收。”
[感皇恩(自寿)]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感皇恩(自寿)]彭祖
传说中的人物。因封于 彭 ,故称。传说他善养生,有导引之术,活到八百高龄。见 汉 刘向 《列仙传·彭祖》。《荀子·修身》:“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身后 彭祖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 尧 禹 。” 唐 杨炯 《庭菊赋》:“降 文皇 之命,脩 彭祖 之术,保性和神,此焉终吉。”
[感皇恩(自寿)]孙孙
孙儿。多用于爱称。《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等他中了举人,中了进士,点了翰林,你两个再一个人给我们抱上两个孙孙。”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我替你告诉,先告诉表嫂,她想着要抱孙孙,就不会待你那样了。”
[感皇恩(自寿)]生子
(1).刚成人的少年。《书·召诰》:“王乃初服。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貽哲命。” 孔 传:“言王新即政,始服行教化,当如子之初生,习为善则善矣。”按,古以十五岁的少年为“生子”。参阅 汉 王充 《论衡·率性》。
(2).生育幼子;生儿子。《诗·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唐 杜甫 《杜鹃》诗:“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 宋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 孙仲谋 。”
宋代,马子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