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梅花】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独山梅花]独山梅花原文
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
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
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
[独山梅花]诗词问答
问:独山梅花的作者是谁?答:王安石
问:独山梅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安石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安石
[独山梅花]王安石独山梅花 书法图
独山梅花书法作品
[独山梅花]参考注释
[独山梅花]梅花
(1) 梅树的花
(2) 〈方〉∶腊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独山梅花]何所
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独山梅花]荆棘
荆:荆条,无刺;棘,酸枣,有刺。两者常丛生为从莽。也泛指丛生于山野间的带棘小灌木
斩荆棘。——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独山梅花]美人
(1)
(2) 美女
一个长着油光发亮的黑头发、红嘴唇、眼睛一点也不怯懦的大胆的美人
(3) 品德高尚的人;贤人
全州的美人和绅士都聚集在那里
[独山梅花]零落
(1) 不景气;衰落
家事零落
(2) 散乱
零落的枪声
(3) 散落;好像散乱安排
零落的村庄
(4) 树木枯凋
草木零落
[独山梅花]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独山梅花]志士
有远大志向和高尚节操的人
爱国志士
[独山梅花]憔悴
(1) 黄瘦;瘦损
憔悴孤虚。——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形容憔悴
憔悴了许多
(2) 枯萎;凋零
花有点憔悴
(3) 困顿
漂沦憔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生民憔悴
(4) 烦恼
何苦将钱去买憔悴,白折了五百两银子,又送了五条性命。——《二刻拍案惊奇》
[独山梅花]蒿蓬
(1).蒿和蓬。泛指杂草。 晋 陶潜 《咏贫士》之六:“ 仲蔚 爱穷居,遶宅生蒿蓬。” 明 刘基 《夏夜台州城中作》诗:“良田半作龟兆坼,秔稻日夕成蒿蓬。” 清 顾炎武 《劳山歌》:“古言 齐国 之富 临淄 次 即墨 ,何以满目皆蒿蓬。”
(2).草野。《南史·梁武烈世子方等传》:“生在蒿蓬,死葬沟壑,瓦棺石椁,何以异兹。” 金 元好问 《光武台》诗:“当年 赤帝 孙,提剑起蒿蓬。” 清 孙枝蔚 《旅兴》诗之三:“寓目增黽勉,慨焉念蒿蓬。”
[独山梅花]亭亭
(1) 高耸直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宋· 周敦颐《爱莲说》
亭亭独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亭亭如盖。——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形容女子或花木挺立秀气
[独山梅花]孤艳
指独秀的花。《宣和书谱·行书二》:“ 陈叔怀 作行书……字虽嫵媚,而中藏劲气,如幽香孤艳,凌轢冰霜者。”
[独山梅花]寒日
(1).寒冷的天气。《后汉书·郑兴传》:“今年正月繁霜,自尔以来,率多寒日,此亦急咎之罚。” 唐 陆龟蒙 《书带草赋》:“几临寒日,幸到青春。”
(2).寒冬的太阳。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惨惨寒日,肃肃其风。” 唐 李百药 《登叶县故城谒沉诸梁庙》诗:“总轡临秋原,登城望寒日。” 明 何景明 《渡泸赋》:“晨瞻崇丘,鬱乎相袤,扃以水峡,隐以大洲,沙莽寒日,江深夕流。”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一:“寒日惨无光,朔风何凛厉。”
[独山梅花]漠漠
(1) 寂静无声
漠漠门长掩
(2) 密布;布满
云漠漠,风瑟瑟
(3) 迷蒙
天漠漠
雨漠漠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雁荡经行云漠漠。——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广阔
荒原漠漠
(5) 冷淡,不关心
何乃视之漠漠
(6) 茂盛、浓郁
漠漠芳馨
[独山梅花]移栽
(1) 将从原来容器移植到另一处适合继续生长的地方
(2) 移走并栽种在另一个地方;特指挖出来再种在其它土壤或位置
[独山梅花]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独山梅花]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独山梅花]上林
(1).古宫苑名。 秦 旧苑, 汉 初荒废,至 汉武帝 时重新扩建。故址在今 西安市 西及 周至 、 户县 界。《三辅黄图·苑囿》:“ 汉 上林苑 ,即 秦 之旧苑也。《汉书》云:‘ 武帝 建元 三年,开 上林苑 ,东南至 蓝田 宜春 、 鼎湖 、 御宿 、 昆吾 ,旁 南山 而西,至 长杨 、 五柞 ,北绕 黄山 ,濒 渭水 而东,周袤三百果。’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
(2).古宫苑名。 东汉 光武帝 时建造。故址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 汉 魏 洛阳 故城西。 东汉 永平 十五年冬,车骑校猎 上林苑 ,即此。
(3).古宫苑名。 南朝 宋 大明 三年建造。故址在今 江苏 南京市 玄武湖 北。见《宋书·孝武帝纪》。
(4).泛指帝王的园囿。 宋 岳飞 《从驾游内苑应制》诗:“勒报游西内,春光靄上林。”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何处家山,回首上林春老, 秣陵 城烟雨萧条。”
(5).指 司马相如 的《上林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相如 《上林》,繁类以成艳。” 唐 李白 《大猎赋》:“《上林》云:左 苍梧 ,右 西极 。”
[独山梅花]色空
(1).佛教语。“色”与“空”的并称。谓物质的形相及其虚幻的本性。 唐 王维 《谒璇上人》诗序:“色空无碍,不物物也;嘿语无际,不言言也。”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色空两不住,收拾宗风裡。” 靳荣藩 注:“《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2).佛教语。“色即是空”的略语。谓一切事物皆由因缘所生,虚幻不实。 唐 白居易 《感悟妄缘题如上人壁》诗:“弄沙成佛塔,鏘玉謁王宫。彼此皆儿戏,须臾即色空。” 明 高濂 《玉簪记·投庵》:“皈依法,愿悟着顽空与色空。”
宋代,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