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_魏了翁 | 宋代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作者:魏了翁 朝代:宋代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原文

禹穴元从一罅通,禹陵元在乱山中。
饮泉窆石皆如此,误却东游太史公。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诗词问答

问:《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的作者是谁?答:魏了翁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魏了翁的名句有哪些?答:魏了翁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参考注释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禹穴

(1).相传为 夏禹 的葬地。在今 浙江省 绍兴 之 会稽山 。《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 江 、 淮 ,上 会稽 ,探 禹穴 。”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 禹 巡狩至 会稽 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閒云 禹 入此穴。”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山》诗:“幸游 建德 乡,观奇经 禹穴 。” 唐 李白 《越中秋怀》诗:“何必探 禹穴 ,逝将归 蓬丘 。”

(2).指 会稽 宛委山 。相传 禹 于此得 黄帝 之书而复藏之。 唐 李白 《送二季之江东》诗:“ 禹穴 藏书地, 匡山 种杏田。” 王琦 注:“ 贺知章 《纂山记》曰: 黄帝 号 宛委穴 为 赤帝 阳明之府,於此藏书。 大禹 始於此穴得书,復於此穴藏之,人因谓之 禹穴 。” 禹 于 宛委山 得 黄帝 金简书之说,见《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宋 陆游 《秋雨初霁徙倚门外有作》诗:“前身已预 兰亭 会,老眼曾窥 禹穴 书。” 清 王誉昌 《舟泊武林城外因忆新安会稽之胜赋呈确庆夫子志别》诗:“学溯 考亭 开雾障,书探 禹穴 破云封。”

(3).相传为 夏禹 决 汉水 时的住处。在今 陕西省 旬阳县 东。《大清一统志·兴安府·古迹》:“ 禹穴 在 洵阳县 东一百三十里。高八尺,深九尺。旁鎸“禹穴”二字。穴右有泉,味甚清洌。世传 禹 决 汉水 时居此。”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从一

见“ 从一而终 ”。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窆石

圹旁石碑。有孔,用以穿绳引棺下穴。 宋 王十朋 《会稽风俗赋》:“ 雷鼓 铜漏, 海梁 窆石。” 清 叶襄 《禹陵》诗:“窆石虫书古,穹碑鸟篆工。”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古迹·窆石》:“ 会稽 禹庙 ,后坐 镜湖 ,前对 宛委山 ,地甚宏敞,而无 唐 宋 旧碑,惟窆石为最古。”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与君同时 杜拾遗 ,窆石却在 瀟 湘 湄。”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误却

耽误掉;失掉。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二折:“我则为他三封书把我这前程来误却。”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你为妾身误却了你的功名如何。”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太史公

汉 司马谈 为太史令,子 迁 继之,《史记》中皆称“太史公”。其说不一:(1)太史公为官名, 汉武帝 时置,因位在丞相之上,与三公相等,故称。(2) 司马谈 为太史令, 司马迁 尊其父,故称。(3)太史令掌天文图书等,古代主天官者皆上公,故沿旧名而称之。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 谈 为太史公”三家注。综上当以第三说较为可信。后世多以“太史公”称 司马迁 。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诗文赏析

【原题】: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以记之舟中马上随得书不复叙次

,

  • 【夏初湖村杂题】_陆游 | 宋代
  • 【夏初湖村杂题】_陆游 | 宋代 >> 【夏初湖村杂题】_陆游 | 宋代...

  • 【沁园春·寄稼轩承旨】_刘过 | 宋代
  • 【沁园春·寄稼轩承旨】_刘过 | 宋代 >> 【沁园春·寄稼轩承旨】_刘过 | 宋代...

  • 【梅花和黄觉民四首】_王之道 | 宋代
  • 【梅花和黄觉民四首】_王之道 | 宋代 >> 【梅花和黄觉民四首】_王之道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