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分鉴曲】_乾隆 | 清代

【分鉴曲】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分鉴曲]分鉴曲原文

玉泉山之阳,天下实第一。

小者不胜数,如珠吐波出。

山左别为湖,岩窦淙乳溢。

居然领众派,可与第一匹。

几曲分鉴光,津逮北峰密。

出墙原合流,玉河泻沕潏。

是日游北峰,鉴曲历一律。

形为镜影澄,声作琴声谧。

大凡山之秀,必资水之泌。

于兹论尝脔,溯源究天骘。

[分鉴曲]诗词问答

问:分鉴曲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分鉴曲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分鉴曲]注释

1. 押质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八

2. 上声

[分鉴曲]参考注释

[分鉴曲]玉泉山

(1).山名。在 北京市 西北,山下有 玉泉 ,因以得名。参见“ 玉泉 ”。

(2).山名。在 湖北 当阳县 西。山有乳窟,玉泉交流其中。山下有 玉泉寺 。 唐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常闻 玉泉山 ,山洞多乳窟。” 王琦 注引《潜确居类书》:“ 玉泉山 ,在 当阳 ,泉色白而莹,又曰 珠泉 。泉南为 天台 智者 道场。”

[分鉴曲]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分鉴曲]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分鉴曲]不胜

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驴不胜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

[分鉴曲]珠吐

谓珍珠发出光芒。 唐 柳宗元 《披沙拣金赋》:“皎如珠吐,疑剖蚌之乍分;粲若星繁,似流云之初卷。” 唐 白行简 《五色露赋》:“青荧玉缀,灿烂珠吐。”

[分鉴曲]山左

(1).山的东侧。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 翼际山 ﹞上有 吴 江夏 太守 陆涣 所治城……山左即 沔水 口矣。”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别驾》:“某别驾之任 岭 南,值大雨,借馆於山左 许氏 家。”

(2).特指 山东省 。因在 太行山 之左(东),故称。 清 黄宗羲 《通议大夫靳公传》:“先世为 山左 之 歷城 人。” 清 刘大櫆 《翰林编修李公墓志铭》:“ 治运 提学 山左 ,公主校閲,甄拔号得人。”

[分鉴曲]岩窦

亦作“岩竇”。即岩穴。 唐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诗:“ 韩康 虽復在人间, 王霸 终思隐巖竇。”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四:“ 湖湘 巖竇中多石燕,附石而生。” 金 元好问 《宝严纪行》诗:“遥遥 金门寺 ,寳焰出岩竇。” 清 吴敏树 《吴南屏听雨楼记》:“而其为山,岗阜堆复,无巖竇泉石之奇,峰岭之秀。”

[分鉴曲]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这么重的担子,他居然挑着走了二十里

[分鉴曲]一匹

(1).表数量。用于布帛,古代以四丈为一匹。亦指整卷的布帛,长度不一。《史记·天官书》:“长庚如一匹布著天。此星见,兵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棠》:“成树之后,岁收绢一匹。”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2).表数量。用于牲畜或禽鸟。《史记·平准书》:“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按,《货殖列传》索隐云:“马夜行目照前四丈,故云一匹。或説,度马纵横,适得一匹。”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不过今天倒还好,别外还射了一匹麻雀,可以给你做菜的。”

(3).表数量。犹一片。用于连接成片的物体。《中国民间故事选·红潭河》:“满河的绿水流到一匹山岩下时,转个弯弯聚成了一个深潭。”

[分鉴曲]津逮

(1).由津渡而到达。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悬巖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士罕有津逮者。”逮,一本作“ 达 ”。

(2).比喻通过一定的途径而达到或得到。 清 鄂尔泰 《赠方望溪》诗:“六经治世非土苴,相期津逮闚垠涯。” 清 卢见曾 《<封氏闻见记>序》:“《年号録》、《钱谱》二书并亡,唯《闻见记》独存,然流传絶少,故《稗海》、《秘笈》诸刻罕津逮焉。”

(3).比喻引导(后学)。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二百年来通儒辈出,述作连楹,观玩全书,瑜百瑕一,津逮来学,诚为有裨。” 清 王先谦 《<天禄琳琅>跋》:“仰见圣学博大,囊括万有,足以津逮儒生,準绳百代。”

[分鉴曲]合流

(1) 河流汇合

两条河在黄石附近合流

(2) 比喻对立的或有差别的在思想行动上趋于一致

(3) 艺术、学术等方面的不同流派融为一体

[分鉴曲]玉河

(1).天河。 元 丁复 《送廉公子北归》诗:“江上行逢瑶圃树,天边归泛玉河查。”《群音类选·溉园记·后园相窥》:“徐徐抱瓮向岩阿,欲问天孙借玉河。”

(2).清澈如玉的河水。 清 陈维崧 《贺新郎》词:“一片玉河桥下水,宛转玲瓏如雪。” 清 纳兰性德 《长安行赠叶訒庵庶子》诗:“青楼綺阁不卷帘,玉河冻合层冰坚。”

[分鉴曲]沕潏

泉流貌。《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大 汉 之德,逢涌原泉,沕潏曼羡。” 李善 注:“ 服虔 曰:‘潏,泉貌。’ 徐广 曰:‘沕,没也。亡必切。’” 吕向 注:“沕潏,泉流貌。” 唐 张说 《大周故宣威将军杨君碑》:“吁嗟 杨侯 ,託居此矣,沕潏绵曼,德音之(亡)已。”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古赋一》:“ 幼安 为作《秋花草虫赋》曰:‘沕潏曼衍,湛恩汪濊,渗漉九有,旁魄万类。’”一说,盛大貌。见《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沕潏曼羡” 颜师古 注。

[分鉴曲]鉴曲

亦作“鉴曲”。指 鉴湖 。在 浙江 绍兴 。语本《新唐书·隐逸传·贺知章》:“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詔赐 镜湖 剡川 一曲。” 宋 周密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词:“ 鉴曲 寒沙, 茂陵 烟草,俛仰千古悠悠。”一本作“ 鑑曲 ”。 宋 张炎 《忆旧游·寄沉尧道诸公》词:“留连,住人处,是 鉴曲 窥鶯,兰沼围泉。” 清 俞蛟 《梦厂杂著·潮嘉风月·轶事》:“何日扁舟返 鑑曲 ,匡牀夜雨话联蝉。”

[分鉴曲]一律

(1) 同一音律

异音者不可听以一律

(2) 一个样子;没有例外

[分鉴曲]大凡

用在句首,表示对某个范围的人或事物的总括,常在它后面用[总]、[都]相呼应

大凡搞阴谋诡计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分鉴曲]于兹

(1).在此。《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 孔 传:“言 祖乙 已居於此。”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中》:“残珠剩玉,沦没渊海,能亡三嘆?因识其目于兹云。”

(2).于今,至今。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于兹矣。” 晋 潘岳 《怀旧赋》:“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于兹矣。” 唐 韩愈 《祭侯主簿文》:“我狎我爱,人莫与夷,自始及今,二纪于兹。”

(3).当今,今世。《汉书·司马相如传》:“休烈显乎无穷,声称浹乎于兹。” 颜师古 注:“于兹,犹言今兹也。”

吁嗟;叹息。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于兹先生,秉德恭勤。”

(1).至今。《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今臣生十二岁於兹矣。”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设谤木,於兹三年矣。”

(2).在此。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执銓以平,御烦以简。 裴楷 清通, 王戎 简要,復存於兹。”

[分鉴曲]溯源

往上游寻找发源地,比喻探求本源

追本溯源

,

  • 【春景花卉·其四·桃花】_乾隆 | 清代
  • 【春景花卉·其四·桃花】_乾隆 | 清代 >> 【春景花卉·其四·桃花】_乾隆 | 清代...

  • 【景明楼】_乾隆 | 清代
  • 【景明楼】_乾隆 | 清代 >> 【景明楼】_乾隆 | 清代...

  • 【燕九日赵北口行宫观镫火同扈跸诸臣联句】_乾隆 | 清代
  • 【燕九日赵北口行宫观镫火同扈跸诸臣联句】_乾隆 | 清代 >> 【燕九日赵北口行宫观镫火同扈跸诸臣联句】_乾隆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