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三月十七日)】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微雨(三月十七日)]微雨(三月十七日)原文
徒称近水易生云,赵北今朝驻淀濆。
过午晴光犹澹荡,逮申阴霭遂氤氲。
浽微细点霏霄始,羃䍥轻烟罢夜分。
虽不孤名欠实惠,依然惭惕更何云。
[微雨(三月十七日)]诗词问答
问:微雨(三月十七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微雨(三月十七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微雨(三月十七日)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微雨(三月十七日)]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七
2. 三月十七日
[微雨(三月十七日)]参考注释
[微雨(三月十七日)]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微雨(三月十七日)]过午
中午以后
现在是休息时间,你过午再来看看
[微雨(三月十七日)]晴光
晴朗的日光或月光。 唐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緑苹。”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郁达夫 《采石矶》:“呆着向窗外的晴光一望,他又拿起笔来伏下身去,在诗的前面填了‘秋夜’两字,作了诗题。”
[微雨(三月十七日)]澹荡
(1).犹骀荡。谓使人和畅。多形容春天的景物。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曲》之二:“春风澹荡侠思多,天色净渌气妍和。”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 宋 朱淑真 《西江月·春半》词:“恰如飞鸟倦知还,澹荡梨花深院。”
(2).犹放达。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宋 陆游 《春晚风雨中作》诗:“頽然耐辱君无怪,元是人间澹荡人。” 清 顾贞观 《秋晓登沧浪亭呈宋中丞》诗:“由来澹荡人,别作流传计。”
[微雨(三月十七日)]阴霭
浓云。 明 高叔嗣 《病起偶题》诗:“微雨东方来,阴靄倏终夕。”
[微雨(三月十七日)]氤氲
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唐·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云烟氤氲
[微雨(三月十七日)]细点
(1).小水滴。 宋 刘克庄 《听泉》诗:“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2).精制的点心。 许地山 《命命鸟》:“一面吩咐 玛弥 预备槟榔、淡巴菰和些少细点,一面携着 加陵 上楼。” 冰心 《姑姑·三年》:“中间一张小藤桌子,罩着细麻绣白花的桌布,上面三副杯盘,几碟子细点,一瓶红玫瑰花。”
[微雨(三月十七日)]轻烟
亦作“ 轻烟 ”。1.轻淡的烟雾。 南朝 梁元帝 《咏雾》:“乍若轻烟散,时如佳气新。” 元 白朴 《天净沙·秋》套曲:“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许地山 《缀网劳蛛·海世间》:“割不断的轻烟,缕缕丝丝从烟筒里舒放出来,慢慢地往后延展。”
(2). 明 初 金陵 妓楼名。 明 祝允明 《野记》:“国初於京师建妓馆六楼于 聚寳门 外,以安远人,故名曰 来賔 ,曰 重译 ,曰 轻烟 ,曰 淡粉 ,曰 梅妍 ,曰 柳翠 。”《西湖二集·巧妓佐夫成名》:“我国初 洪武爷 时也有官妓,共建十六楼于 南京 :…… 轻烟 、 淡粉 、 梅妍 、 翠柳 、 南市 , 北市 。” 清 钱谦益 《金陵杂题绝句》之一:“ 淡粉 轻烟 佳丽名,开天营建记都城。”
(3).梅花品名之一。 宋 张镃 《梅品·花宜称二十六条》:“为澹云,为晓日,为薄寒,为细雨,为轻烟,为佳月,为夕阳。”
见“ 轻烟 ”。
[微雨(三月十七日)]夜分
夜半
[微雨(三月十七日)]不孤
(1).古时幼年丧父为孤,孤子受到长辈父亲般的照顾称为不孤。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二十:“ 康节 先公既捐馆,二 程 先生于 伯温 有不孤之意,所以教载甚厚。”
(2).不孤单,不单独。《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 沉兼士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序》:“今读此编,深幸吾道之不孤。”
[微雨(三月十七日)]实惠
(1) 实际的利益
从中得到实惠
(2) 具有实际好处的
让顾客吃到既经济又实惠的饭菜
[微雨(三月十七日)]依然
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微雨(三月十七日)]惭惕
羞愧惶恐。《隋书·杨素传》:“昼夜迴徨,寝食惭惕,常惧朝露奄至,虚负圣慈。” 宋 欧阳修 《答李诩第一书》:“人还索书,未知所答,惭惕,惭惕!”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七章:“劳阿姊询及,惭惕何可言。”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