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谒汉高庙】_李百药 | 唐代

【谒汉高庙】作者:李百药 朝代:唐代

[谒汉高庙]谒汉高庙原文

纂尧灵命启,灭楚馀闰终。
飞名膺帝箓,沈迹韫神功。
瑞气朝浮砀,祥符夜告丰。
抑扬驾人杰,叱咤掩时雄。
缔构三灵改,经纶五纬同。
干戈革宇内,声教尽寰中。
运谢年逾远,魂归道未穷。
树碑留故邑,抗殿表祠宫。
沐兰祈泗上,谒帝动深衷。
英威肃如在,文物杳成空。
竹皮聚寒径,枌社落霜丛。
萧索阴云晚,长川起大风。

[谒汉高庙]诗词问答

问:谒汉高庙的作者是谁?答:李百药
问:谒汉高庙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谒汉高庙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李百药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百药

全唐诗:卷43_8

[谒汉高庙]参考注释

[谒汉高庙]灵命

(1).上天或神灵的意志。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灵命藴川瀆,帝宝伏篇图。”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杳杳灵命,茫茫天秩,吾道难行,斯文易失。” 宋 徐铉 《稽神录·陆洎》:“有一紫衣秉笏,取书宣云:‘ 洎 三世为人,皆行慈孝,功成业就,宜授此官’……﹝ 洎 ﹞奄然遂寤,灵命已定,不可改矣。”

(2).犹天命。借指帝位。《晋书·儒林传·范弘之》:“会上天降怒,姦恶自亡,社稷危而復安,灵命坠而復构。”《旧唐书·孝友传·宋兴贵》:“朕恭膺灵命,抚临四海。”

(3).生灵,生命。《云笈七籤》卷三五:“此乃清泠调和有道之气,故能生成灵命焉。”

[谒汉高庙]帝箓

天帝的符命。指令为天子。《北齐书·文宣帝纪赞》:“ 天保 定位,受终攸属。奄宅区夏,爰膺帝籙。”

[谒汉高庙]沈迹

亦作“沉跡”。隐迹;匿迹。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赫矣 高祖 ,肇载天禄,沉跡中乡,飞名帝録。”

[谒汉高庙]神功

(1).神一般的功绩。旧时多用以颂扬帝王。《晋书·赫连勃勃载记》:“鸿绩侔于天地,神功迈于造化。”《文选·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神功无纪,作物何称。” 吕延济 注:“谓 高祖 神妙之功无能记述。”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窃仰鸿施,有如神功。” 明 宋濂 《送刘永泰还江西序》:“圣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清史稿·礼志八》:“惟 世祖皇帝 神功圣德,纂述成书,光华万世。”

(2).神灵的功力。《南史·谢惠连传》:“﹝ 灵运 ﹞忽梦见 惠连 ,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 仲氏 司徒自 清源 闻而感,铸而资,虽从人力,悉类神功。” 宋 刘过 《沁园春·寿》词:“紫府真人,黑头元宰,收敛神功寂似无。”《水浒传》第一○五回:“ 宋江 以下众人,十分欢喜,称谢 公孙胜 神功道德。”

[谒汉高庙]瑞气

吉祥之气

霞光瑞气

[谒汉高庙]祥符

[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公元1008至1016年

祥符中,因造玉清宫。—— 宋· 沈括《梦溪笔谈》

[谒汉高庙]抑扬

(1) 音调有节秦地或高或低

抑扬中散曲,漂泊 孝廉船。—— 温庭筠《感旧陈诗》

(2) 浮沉,进退。指处世态度

进退屈伸,与时抑扬。——张衡《南都赋》

(3) 褒贬,指对人的评议

外相抑扬,内相附会。——《北史·甄琛传》

(4) 文气起伏

辞旨抑扬,悲而不伤

[谒汉高庙]人杰

才智杰出的人

[谒汉高庙]叱咤

怒斥,呼喝

使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谒汉高庙]时雄

当代英雄。《后汉书·桥玄传赞》:“ 桥公 识运,先觉时雄。” 北魏 李谐 《述身赋》:“及数反於中兴,驱时雄而电逝。” 唐 李百药 《谒汉庙》诗:“抑扬驾人杰,叱咤掩时雄。”

[谒汉高庙]缔构

亦作“ 缔搆 ”。 1.犹缔造。谓经营开创。 晋 左思 《魏都赋》:“ 有魏 开国之日,缔构之初,万邑譬焉,亦独 犫麋 之与 子都 ,培塿之与 方壶 也。”《宋书·徐羡之传》:“近思皇室缔构之艰,时揽万机,躬亲朝政。”《南史·张弘策庾域等传论》:“ 庾域 、 郑绍叔 、 吕僧珍 等,或忠诚亮藎,或恪勤匪懈,缔构王业,皆有力焉。” 明 张居正 《赤兔》诗:“只今四海昇平日,谁识当年缔搆难。” 康有为 等《上清帝第二书》:“以列圣艰难缔搆而得之,一旦从容误听而弃之,如列祖列宗何?” 吴晗 《论中立》:“单凭一点有限的武力,和由这武力所缔构的穷凶极恶的 * ,来奴役广大的人民。”

(2).建造。《西京杂记》卷一:“匠人 丁缓 、 李菊 ,巧为天下第一,缔构既成,向其姊子 樊延秊 説之,而外人稀知,莫能传者。”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陈提督》:“时 陈提督 杰 为中营千总,日夕危坐宫门侧,督率工匠缔搆,初无怠容。” 清 唐孙华 《修双凤关壮缪庙示劝》诗:“缔构出 输般 ,意匠絶摹倣。”

(3).引申为经营构思。 明 宋濂 《四明佛陇禅寺兴修记》:“禪师之缔搆维勤,其意诚出于此。” 清 黄景仁 《半亩园》诗:“先人此缔构,心力亦已殫。”

(4).结构。《周书·武帝纪下》:“缔构弘敞,有踰清庙。” 唐 高彦休 《唐阙史·东都焚寺》:“ 东都 圣善寺 缔搆甲于天下。” 明 李东阳 《赠固原伯刘公世墓修建记》:“神道之碑,饗祭之堂,培筑坚厚,缔构閎壮。” 清 黄景仁 《入山至戒坛》诗:“中藏法王宫,缔构一何杰。”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今之文字,形声转多,而察其缔构,什九以形象为本柢。”

[谒汉高庙]三灵

(1).指日、月、星。《汉书·扬雄传上》:“方将上猎三灵之流,下决醴泉之滋。”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三灵,日、月、星垂象之应也。”《南史·宋纪上》:“三灵垂象,山川告祥。”

(2).指天、地、人。《文选·班固<典引>》:“答三灵之蕃祉,展 放唐 之明文。” 李善 注:“三灵,天、地、人也。”《魏书·孙绍传》:“事恢三灵,仁洽九服。”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冀大觉垂慈,三灵协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精诚之至,哀感三灵。”

(3).指天神、地祇、人鬼。《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三年》:“臣 光 曰:治国家者固不可无信。然 彦珣 之恶,三灵所不容, 晋高祖 赦其叛君之愆,治其杀母之罪,何损於信哉!” 胡三省 注:“三灵,谓天神、地祇、人鬼。”

(4).指灵台、灵囿、灵沼。《诗·大雅·灵台序》“灵臺,民始附也” 唐 孔颖达 疏:“《大雅·灵臺》一篇之诗,有灵臺,有灵囿,有灵沼,有辟雍。其如是也,则辟雍及三灵,皆同处在郊矣。”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 文王 之辟雍、明堂、三灵同地。凡治 岐 之大政,皆行其中。”

(5).道教称三魂为三灵。《黄庭内景经·琼室》:“何为死作令神泣,忽之祸乡三灵殁。” 梁丘子 注:“三灵,三魂也。谓爽灵、胎光、幽精。”

[谒汉高庙]经纶

(1) 整理过的蚕丝

(2) 比喻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大展经纶

满腹经纶

(3) 借指抱负与才干

[谒汉高庙]五纬

金、木、水、火、土五星。《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实柴祀日月星辰” 汉 郑玄 注:“星谓五纬,辰谓日月。” 贾公彦 疏:“五纬,即五星:东方岁星,南方荧惑,西方太白,北方辰星,中央镇星。言纬者,二十八宿随天左转为经,五星右旋为纬。” 汉 张衡 《西京赋》:“五纬相汁,以旅於东井。” 唐 李百药 《谒汉高庙》诗:“缔构三灵改,经纶五纬同。”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十有二岁》:“五纬之名,木曰岁星,火曰荧惑,土曰填星,金曰太白,水曰辰星。”

[谒汉高庙]干戈

干与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战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化干戈为玉帛。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谒汉高庙]宇内

(1) 即天下

包举宇内。——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

而御宇内。

寓形宇内。——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谒汉高庙]声教

声威教化。《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汉 班固 《东都赋》:“穷览万国之有无,考声教之所被,散皇明以爥幽。” 唐 薛能 《国学试风化下》诗:“英明高比日,声教下如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国初声教所被,固宜保塞称藩者,享王恐后矣。”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二幕:“ 曹丞相 既然看重 蔡文姬 的文彩,要她回去参与文治声教的事业,我们理当从命。”

[谒汉高庙]寰中

宇内,天下。 晋 孙绰 《喻道论》:“焉復覩夫方外之妙趣、寰中之玄照乎?” 唐 王勃 《拜南郊颂序》:“天下黎人,知四海之安乐;寰中殊域,奉三灵之康泰。” 清 龚自珍 《保甲正名》:“械鬭之风, 宋 世早有之;不但 闽 粤 ,且徧寰中,寰中何能一日安?”

[谒汉高庙]逾远

亦作“踰远”。1.远行。《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有肆险以稟朔,或踰远而纳賮。” 李善 注引《孟子》:“有远行者必以賮。”

(2).犹遥远。 晋 潘岳 《寡妇赋》:“遥逝兮逾远,缅邈兮长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昔有苾芻,勤励心身,屏居修定,岁月逾远,不证圣果。” 廖平 《<群经大义>序》:“方今去古逾远,史册政典,日新月积,数十百倍於经传。”

[谒汉高庙]归道

(1).谓辞谢师职。《后汉书·桓荣传》:“臣师道已尽,皆在太子,谨使掾臣 汜 再拜归道。” 李贤 注:“归犹谢也。”

(2).返回的路,退路。《六韬·虎韬》:“敌人四合而围我,断我归道。”

[谒汉高庙]树碑

立碑。《后汉书·桓彬传》:“ 蔡邕 等共论序其志,僉以为 彬 有过人者四……乃共树碑而颂焉。” 唐 黄滔 《赠旌德吕明府》诗:“两衙断狱兼留客,三考论功合树碑。” 明 刘基 《杭州实庵和尚福严寺记》:“ 至正 辛卯寺成,将树碑求文以誌其所自。”

[谒汉高庙]故邑

(1).原来的封邑。《史记·孟尝君列传》:“王召 孟尝 君而復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2).故乡所在的都邑。《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齐王 信 家在 楚 ,此其意欲復得故邑。”

[谒汉高庙]抗殿

(1).谓高筑殿堂。《文选·张衡<西京赋>》:“疏 龙首 以抗殿,状嵬峩以岌嶫。” 张铣 注:“ 龙首 ,山名。疏之构殿於上,故言抗。抗,举也。”《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负朝阳而抗殿,跨灵沼而浮荣。” 吕向 注:“抗,立也。”《陈书·高祖纪上》:“若夫表里山河,金汤嶮固,疏 龙首 以抗殿,揃 华岳 以为城,杂虑凭焉,彊兵自若。”

(2).高大的殿堂。 唐 刘孝孙 《游清都观寻沉道士得仙字》诗:“飞轩俯松柏,抗殿接云烟。” 唐 赵中虚 《游清都观寻沉道士得芳字》诗:“烟霞凝抗殿,松桂肃长廊。”

[谒汉高庙]祠宫

指祠堂,神庙。 宋 韩驹 《余往岁与逊叔侍郎同寓广陵》诗:“ 广陵 三岁共祠宫,二月帆开二水风。” 宋 梅尧臣 《蓬莱阁赋》:“乔松鬱雽故陵,丹青儼於祠宫。”

[谒汉高庙]沐兰

犹沐芳。兰,兰草。 唐 皇甫冉 《宿洞灵观》诗:“明日开金籙,焚香更沐兰。”

[谒汉高庙]泗上

(1).泛指 泗水 北岸的地域。《左传·襄公十九年》:“执 邾悼公 以其伐我故,遂次于 泗 上。”《战国策·楚策一》:“大王悉起兵以攻 宋 ,不至数月而 宋 可擧,擧 宋 而东指,则 泗 上十二诸侯,尽王之有已。”参见“ 汶上 ”。

(2). 春秋 时 孔子 在 泗 上讲学授徒,后常以“泗上”指学术之乡。《晋书·桓彝传论》:“ 首阳 高节,求仁而得仁; 泗 上微言,朝闻而夕死。”《南齐书·刘善明传》:“令 泗 上归业, 稷 下还风,君欲谁让邪?” 郁达夫 《正月六日作》诗:“ 泗 上文章初识命, 淮阴 风骨亦求怜。”

[谒汉高庙]深衷

内心;衷情。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刘参军》:“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 唐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光禄经济器,精微自深衷。”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三表》:“伏奉圣旨,以臣上表陈让 邠州 观察使事,当体深衷。” 清 陆嵩 《赠龚蓝生照琪大令》诗:“相逢一语感相许,便与深衷吐款款。”

[谒汉高庙]英威

英勇威武。《后汉书·光武帝纪赞》:“英威既振, 新都 * 。” 唐 李德裕 《寒食日三殿侍宴奉进》诗:“英威扬絶漠,神算尽 临洮 。”《归潜志》卷九引 金 元好问 诗:“英威未觉消沉尽,试向 舂陵 望鬱葱。”

[谒汉高庙]肃如

犹肃然。恭敬整饬貌。 汉 扬雄 《法言·渊骞》:“ 仲元 ,世之师也,见其貌者,肃如也。” 唐 韩愈 《中大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 中宗 时,夫人高明,遇子妇有节法,进见侍侧,肃如也。”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君聚书万餘卷,强力篤学,为人恭逊质俭,能自修飭,门内之治,肃如也。”

[谒汉高庙]文物

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东西;指礼乐制度

[谒汉高庙]竹皮

指笋壳。即箨。竹初生时的外壳。 唐 李百药 《谒汉高庙》诗:“竹皮聚寒径,枌社落霜丛。” 唐 白居易 《小台》诗:“风飘竹皮落,苔印鹤跡上。”

[谒汉高庙]寒径

冷僻的小路。 唐 李百药 《谒汉高庙》诗:“竹皮聚寒径,枌社落霜丛。” 唐 徐仲雅 《赠江处士》诗:“薄雾笼寒径,残风恋緑萝。”

[谒汉高庙]枌社

(1). 枌榆社 的省称。指 汉高祖 的故里。《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袁淑“从驾”>》“ 枌邑 道严玄” 唐 张铣 注:“ 汉 丰邑 有 枌社 。”

(2).指 新丰 枌榆社 。 清 董俞 《落花篇》诗:“ 渭城 倡妇承歌扇, 枌社 游人拂马蹄。”参见“ 枌榆 ”。

(3).泛指家乡、故里。 宋 陆游 《绍熙辛亥九月四日雨后白龙挂西北方复雨三日》诗:“皇天生民岂不爱,龙亦何心败吾稼?父老相看出无策,揽涕顿顙号 枌社 。” 元 刘壎 《隐居通义·文章四》:“ 枌社 数交朋,萍踪几聚散。” 清 黄宗羲 《念祖堂记》:“若以为先生念其故居而已, 枌社 春秋,何所阻隔?”

[谒汉高庙]霜丛

经霜的草木。 宋 晏几道 《临江仙》词:“烟雨依前时候,霜丛如旧芳菲。” 宋 苏轼 《用过韵冬至与诸生饮酒》:“黄薑收土芋,苍耳斫霜丛。” 宋 黄庭坚 《种决明》诗:“霜丛风雨餘,簸簸场功毕。”

[谒汉高庙]萧索

衰败;冷落

苍茫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村落

[谒汉高庙]阴云

云层密布,天色阴暗

[谒汉高庙]长川

(1) 长流

(2) 连续不断地;常川

长川供给

长川往来

[谒汉高庙]大风

麻风病

可以已(止,治愈)大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 【送边使】_郑巢 | 唐代
  • 【送边使】_郑巢 | 唐代 >> 【送边使】_郑巢 | 唐代...

  • 【江南暮春寄家】_李绅 | 唐代
  • 【江南暮春寄家】_李绅 | 唐代 >> 【江南暮春寄家】_李绅 | 唐代...

  • 【寄进士贾希】_蒋吉 | 唐代
  • 【寄进士贾希】_蒋吉 | 唐代 >> 【寄进士贾希】_蒋吉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