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内弟刘常侍诗】作者:江淹 朝代:南北朝
[伤内弟刘常侍诗]伤内弟刘常侍诗原文
金璧自蕙质。
兰杜信嘉名。
丹彩既胜迹。
华萼故扬声。
伊余方罢秀。
叹息向君荣。
谁疑春光昃。
何遽秋露轻。
远心惜近路。
促景怨长情。
风至衣袖冷。
况复蟪蛄鸣。
白露{氵公}汉沼。
明月空汉生。
长悲离短意。
恻切吟空庭。
注欷东郊外。
流涕北山垧。
[伤内弟刘常侍诗]诗词问答
问:伤内弟刘常侍诗的作者是谁?答:江淹
问:伤内弟刘常侍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江淹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淹
[伤内弟刘常侍诗]参考注释
[伤内弟刘常侍诗]金璧
(1).黄金和璧玉。《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鉅者, 齐 之居士;孱者, 魏 之居士。 齐 魏 之君不明,不能亲照境内,而听左右之言,故二子费金璧而求入仕也。” 唐 沉亚之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而戎臣以自入士卒虚名占籍者十五,不啻日夜飞金璧,走银繒。”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特健药》:“御府之珍,多归私室。先尽金璧,次及书法。”
(2).薄金制成的椽头圆形饰物。《文选·班固<西都赋>》:“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璫。”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裁金为璧,以当榱头。”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佛殿嵯峨耀金璧,回廊繚绕画丹青。”
[伤内弟刘常侍诗]蕙质
(1).女子美好的仪态和秉性。 唐 陈山甫 《汉武帝重见李夫人赋》:“髣髴烟光,飘颻蕙质。” 明 沉鲸 《双珠记·遗珠入宫》:“来求蕙质幽閒女,去做椒房左右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妾身姓 王 ,名 朝云 ,字 子霞 , 钱塘 人也,蕙质多奇,兰媌堪画。”
(2).指淑女。 唐 杨衡 《征人》诗:“望云愁玉塞,眠月想蕙质。”
[伤内弟刘常侍诗]嘉名
(1).好名字;好名称。《楚辞·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 。”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缀以万年,綷以紫榛,或以嘉名取宠,或以美材见珍。”《旧唐书·后妃传下·肃宗章敬皇后吴氏》:“伏以山陵贞兆,良吉有期,虞祔之仪,式资配享。率由故实,敬奉嘉名。” 清 吴趼人 《俏皮话·虫类嘉名》:“蒙大王锡以嘉名,不胜荣幸。”
(2).好名声。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弃休令之嘉名,造梟鴟之逆谋。” 唐 韩愈 《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不战而来之之道也,有安阜之嘉名焉。”
[伤内弟刘常侍诗]丹彩
见“ 丹彩 ”。
亦作“ 丹采 ”。亦作“ 丹綵 ”。1.朱红的色彩。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皓皓旰旰,丹彩煌煌。”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二:“外发龙鳞之丹綵,内含麝芬之紫烟。” 唐 温庭筠 《开成五年秋书怀一百韵》:“粉垛收丹采,金髇隐僕姑。”
(2).喻词藻。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序》:“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
[伤内弟刘常侍诗]胜迹
名胜古迹
江山留胜迹
然而一切西湖胜迹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却是这 雷峰塔。—— 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
[伤内弟刘常侍诗]华萼
(1).亦作“ 华蕚 ”。同“ 华鄂 ”。《文选·谢瞻<于安城答灵运>诗》:“华蕚相光饰,嚶鸣悦同响。” 吕延济 注:“华蕚,喻兄弟也。” 唐 李白 《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见千条之緑杨,折一枝以相赠,则华萼情在,吾无恨焉。” 宋 苏轼 《赐皇弟大宁郡王佖生日礼物口宣》:“乃眷贤王,篤生兹日,本枝之庆,华萼相承,宜分廏库之良,以致乔松之寿。”参见“ 华鄂 ”。
(2).指 唐玄宗 所建的 花萼楼 。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往来年少説 长安 , 玄武楼 成 华萼 废。”
[伤内弟刘常侍诗]扬声
(1) 提高声音
这儿吵闹声越来越大,我们只好扬声说话
(2) 故意对外宣扬
他守口如瓶,不会往外扬声
(3) 扬名;声誉传扬
[伤内弟刘常侍诗]伊余
自指,我。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伊余小子,恃宠骄盈。” 五代 贯休 《古离别》诗:“只恐 长江 水,尽是儿女泪。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 明 刘基 《北上感怀》诗:“伊余朽钝材,嬾拙更无比。”
[伤内弟刘常侍诗]叹息
(1) 叹气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闻琵琶已叹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仅叹息曰。——《资治通鉴》
御史叹息去。——清· 张廷玉《明史》
制府绕阶叹息,知变生肘腋,顷刻间便有作乱之事。——清· 魏源《圣武纪》
(2) 叹美;赞叹
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儿女英雄传》
[伤内弟刘常侍诗]何遽
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何遽不为祸。
[伤内弟刘常侍诗]秋露
(1).秋日的露水。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秋露未凝,归神太素。” 隋 薛道衡 《老氏碑》:“春泉如醴,出自京师,秋露凝甘,遍於竹苇。” 唐 杜甫 《移居 * 敬赠卫大郎》诗:“水烟通径草,秋露接园葵。”
(2).指清酒。 宋 苏轼 《浊醪有妙理赋》:“湛若秋露,穆如春风,疑宿云之解駮,漏朝日之暾红,初体粟之失去,旋眼花之扫空。” 明 高启 《次韵答朱冠君游西山之作》:“玉壶一双秋露倾,唯此可以忘吾情。” 金檀 辑注:“《庶物异名疏》:‘薌林秋露, 向白恭 酒名。’”
(3).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有“秋露如珠”之句,后因以“秋露”喻明珠。 元 张宪 《孥弟走马歌》:“金龙五爪蟠彩袍,满背真珠撒秋露。”
[伤内弟刘常侍诗]远心
深远的心机。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远心旷度,赡智宏材。”《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傅嘏 字 兰石 ”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嘏 友人 荀粲 ,有清识远心,然犹怪之。” 唐 杨炯 《从弟去溢墓志铭》:“玉振金声,笔有餘力,远心天授,高兴生知。” 明 许三阶 《节侠记·侠晤》:“看他远心旷度,翩翩豪举, 刘生 一腔热血,今番有用处了。”
离散之心。《国语·楚语上》:“若敛民利以成其私欲,使民蒿焉忘其安乐,而有远心,其为恶也甚矣。” 韦昭 注:“远心,叛离。”
[伤内弟刘常侍诗]近路
比寻常所走的途径更直接、更快的道路;近道
[伤内弟刘常侍诗]促景
短促的光阴。 南朝 梁 江淹 《伤内弟刘常侍》诗:“远心惜近路,促景怨长情。”
[伤内弟刘常侍诗]况复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伤内弟刘常侍诗]蟪蛄
一种蝉科动物( Platypleura kaempferi ),吻长,体短,黄绿色、有黑色条纹,翅有黑斑
[伤内弟刘常侍诗]白露
节气名,每年九月上旬交节
[伤内弟刘常侍诗]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伤内弟刘常侍诗]恻切
(1).悲切。 汉 刘桢 《遂志赋》:“牧马於路,役车低昂,愴恨惻切,我独西行。” 南朝 梁 江淹 《伤内弟刘常侍》诗:“长悲离短意,惻切吟空庭。”
(2).恳切。 宋 叶适 《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其言殷重惻切,天子以为然,行之至今。”
[伤内弟刘常侍诗]空庭
幽寂的庭院。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虚馆絶諍讼,空庭来鸟雀。” 南朝 宋 鲍照 《秋夜》诗之二:“荒径驰野鼠,空庭聚山雀。” 唐 刘长卿 《客舍喜郑三见寄》诗:“穷巷无人鸟雀閒,空庭新雨莓苔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良夜迢迢甚伴?对空庭寂寞,花光清絶。”
[伤内弟刘常侍诗]郊外
城市以外或乡村
北京的郊外有许多名胜古迹
[伤内弟刘常侍诗]流涕
流泪。涕,古代一般指眼泪,用[泗]指鼻涕。如[涕泗交流]。后来[泪]代替了[涕],[涕]代替了[泗],[泗]一般不再使用
德威流涕,不能执刀。——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伤内弟刘常侍诗]北山
(1).泛指北面的山。《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莱。”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2).山名。即 北邙山 。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 ,使公卿皆从。” 杜预 注:“ 北山 , 洛 北芒 也。”《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命驾登 北山 ,延佇望城郭。” 刘良 注:“谓登 北邙 望 晋 都。”
(3).山名。即 钟山 ,又名 紫金山 。在今 江苏 南京市 东。《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吕向 题解:“ 钟山 在都北。其先 周彦伦 隐於此山,后应詔出为 海盐县 令。今欲却过此山, 孔生 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故云‘北山移文’。”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有道寧徵 管 ,无才却荐 嵇 。 北山 休誚让, 东观 岂攀躋。”
南北朝,江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