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和叔宜弟·其一】_彭汝砺 | 宋代

【和叔宜弟·其一】作者:彭汝砺 朝代:宋代

[和叔宜弟·其一]和叔宜弟·其一原文

悠悠白云飞,戚戚感我情。

白云行四方,顾我岂惮行。

投袂起番水,荷担指宜城。

所怀再踰秋,计以顷刻成。

远装有书帙,贫囊无金籯。

马羸半徒步,仆瘦复兼程。

天寒雪频飞,山阻路少平。

林端虎豹迹,驿后豺狼声。

我行有所怀,虽壮如孩婴。

入门旅愁破,侍席春风生。

丁宁道怀感,恻怛一坐倾。

我今授汝记,汝当以孝名。

孝能事其亲,荣亦及乃兄。

乃兄久衰矣,山川倦遐征。

归与治尔田,我归耦而耕。

[和叔宜弟·其一]诗词问答

问:和叔宜弟·其一的作者是谁?答:彭汝砺
问:和叔宜弟·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彭汝砺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砺

[和叔宜弟·其一]注释

1. 押庚韵

[和叔宜弟·其一]参考注释

[和叔宜弟·其一]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和叔宜弟·其一]云飞

(1).云阵飞行。《艺文类聚》卷六九引 南朝 梁简文帝 《答萧子云上飞白书屏风书》:“非观触石,已觉云飞。” 元 袁桷 《客舍书事》诗之七:“云飞疑到地,草长不知春。”

(2).指雨云兴起。《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祭方丘乐章》:“雨零感节,云飞应序。” 唐 柳宗元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日出 扶桑 ,云飞 苍梧 。”

(3).在云中飞行。高飞。 晋 左思 《蜀都赋》:“云飞水宿,哢吭清渠。”《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张罗沮泽,不覩鸿鴈云飞。” 吕向 注:“张网草泽而不覩鸟之高飞。” 唐 杜牧 《雁》诗:“万里衔芦别故乡,云飞雨宿向 瀟湘 。” 金 元好问 《浩然师出围城赋鹤诗为送》:“明年也作江鸥去,水宿云飞共一天。”

(4).比喻快速行进。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虎啸风腾,云飞电掩。”《隋书·炀帝纪下》:“高帆电逝,巨舰云飞。”《 * 词话》第九十回:“那 小张 掩口应诺,云飞跑去。”

(5).比喻才情奔放。《艺文类聚》卷十四引 南朝 梁 沉约 《<梁武帝集>序》:“牋记风动,表议云飞。” 隋 卢思道 《卢纪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6). 汉高祖 《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因用“云飞”谓奋发有为。 南朝 宋 鲍照 《为柳令让骠骑表》:“翰起云飞,拂翼虹路。”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理应识是识非,知滞知微,使无才者泥伏,有用者云飞。” 宋 王禹偁 《省试三杰佐汉孰优论》:“﹝ 汉高祖 ﹞斩蛇于大泽,逐鹿于中原,云飞 丰 沛 之间,雷动 崤 函 之地。”

(7).比喻远走高飞。 唐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诗:“云飞同去国,星散各殊方。” 明 高启 《送证上人住持道场》诗:“明朝举首空相望,云飞 笠泽 天茫茫。”

(8).飘扬貌。 宋 张先 《宴春台慢·东都春日李阁使席上》词:“雕觴霞灩,翠幕云飞。”

(9).道教语。谓升天成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泿水》:“﹝ 卢躭 ﹞少栖仙术,善解云飞。”《云笈七籤》卷七四:“﹝ 隐栖子 ﹞必当羽化云飞,岂止龟鹤齐寿。”

[和叔宜弟·其一]戚戚

(1) 相亲的样子

戚戚兄弟

(2) 低语声

戚戚低语

(3) 忧惧;忧伤的样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4) 心动的样子

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

[和叔宜弟·其一]云行

(1).形容随从出行者之多。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贵人之家,云行於涂,轂击於道。” 明 李东阳 《立春日车驾诣南郊》诗:“云行复道龙随輦,雾散仙坛日满臺。”

(2).喻迅捷。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陈司空书》:“至於云行电迈,谷静山空。扼 鹊尾 而定王畿,登 牛渚 而扫天闕。”

(3).犹广布。 晋 傅玄 《答程晓》诗:“皇泽云行,神化风宣。”

(4).犹云游。 唐 吕温 《送文畅上人东游》诗:“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 宋 陶穀 《清异录·三只袜》:“去习者云行至 峨眉山 而隐。”参见“ 云游 ”。

[和叔宜弟·其一]四方

(1)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各个方面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正方形或正方体

一只四方的木头匣子

[和叔宜弟·其一]投袂

挥袖,甩袖表示立即行动。

应元投袂起。——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和叔宜弟·其一]荷担

(1).用肩负物;挑担。《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后汉书·丁鸿传》:“布衣荷担,不远千里。”《旧五代史·晋书·张彦泽传》:“百姓荷担,纍纍於路。”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远近为之荷担,宗社几於缀旒。天下之人追咎其失,以为聚歛之过。”

(2).承担生活、工作、责任、事业等。 清 刘大櫆 《祭吴忠恪公文》:“公之知余,在於旅舍,一见其文,许以荷担。” 郭沫若 《天地玄黄·历史的转变》:“多么令人兴奋的世纪啊,这个非以全民的规模不能荷担的伟大的世纪。”

[和叔宜弟·其一]指宜

犹阐明。《晋书·王浑传》:“可令中书指宜明詔,问方土异同,贤才秀异,风俗好尚。”《梁书·武陵王纪传》:“今遣散骑常侍、 光州 刺史 郑安忠 ,指宜往怀。”《旧唐书·懿宗纪》:“宜悚与书题,深陈祸福,殷勤晓喻,劈析指宜。”

[和叔宜弟·其一]所怀

(1).怀抱;心中所想。《庄子·在宥》:“大人之教,若形之於影,声之於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所怀不章,长恨黄泉。”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故缀敍所怀,以为之赋。”

(2).忧伤;哀怜。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和叔宜弟·其一]顷刻

片刻;表示行动或事情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当于[一会儿]

菀枯顷刻。——〔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顷刻两毙。——《聊斋志异·狼三则》

一阵风过,江面上顷刻间掀起了巨浪

[和叔宜弟·其一]书帙

(1).亦作“ 书袠 ”。书卷的外套。 晋 王嘉 《拾遗记·秦始皇》:“二人每假食於路,剥树皮编以为书帙,以盛天下良书。”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上犊车蓬軬,及糊屏风书袠,令不生虫。”

(2).泛指书籍。 宋 苏辙 《南窗》诗:“西斋书帙乱,南窗初日升。” 明 李贽 《与焦漪园》:“偶开书帙欲以散闷,而奇字奥义,无从问卜,反增闷耳。” 清 龚自珍 《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诗之五:“回首外家书帙散,大儒门祚古难躋。”

[和叔宜弟·其一]金籯

见“ 金籝 ”。

[和叔宜弟·其一]徒步

(1) 用脚行走

徒步则汗出。——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徒步入华山。—— 明· 顾炎武《复庵记》

徒步行军

(2) 平民的代称。古时平民外出无车,故称

集中营内,多为徒步

(3) 步兵

[和叔宜弟·其一]兼程

指夜以继日,加倍赶路

有意兼程去,飘然二翼轻。——钱起《送原公南游》

[和叔宜弟·其一]寒雪

(1).天冷下雪。《晋书·陶侃传》:“ 夔 妻有疾,将迎医於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南齐书·张冲传》:“ 永 征 彭城 ,遇寒雪,军人足脛冻断者十七八。”

(2).寒冷的雪。 宋 许顗 《彦周诗话》:“﹝ 李少云 ﹞病中作《梅花》诗云:‘素艷明寒雪,清香任晓风。’”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一干一枝拥着寒雪,只觉得凄冷。”

[和叔宜弟·其一]阻路

阻塞要道。《周礼·夏官·司险》:“国有故,则藩塞阻路,而止行者,以其属守之。” 郑玄 注:“闭絶要害之道,备姦寇也。”

[和叔宜弟·其一]虎豹

(1).喻指 * 之人。《后汉书·刘陶传》:“陛下不悟,而竞令虎豹窟於麑场,豺狼乳於春囿。” 唐 韦应物 《京师叛乱寄诸弟》诗:“覉离守远郡,虎豹满 西京 。” 清 方文 《偕蔡芹溪至宛兼赠令弟玉立》诗:“虎豹当关欲嚙人,季女何能不憔悴?”

(2).比喻勇猛的战士。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

(3).比喻富有文采。 宋 黄庭坚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 谢公 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4).形容怪石。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和叔宜弟·其一]豺狼

(1) 豺和狼

(2) 比喻贪婪残忍的人

[和叔宜弟·其一]我行

犹言我这里。《水浒传》第十四回:“ 雷横 又駡道:‘贼头贼脸贼骨头,必然要连累 晁盖 !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和叔宜弟·其一]有所

有所,无所类同。有:存在。无:没有,不存在。所:此为代词。

例句:

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列子》: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和叔宜弟·其一]孩婴

幼儿;幼小。《隶释·汉童子逢盛碑》:“捬育孩婴,弱而能言。”《黄庭内景经·呼吸》:“延我白首返孩婴。”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诗:“资储无担石,儿女皆孩婴。”《新唐书·李训传》:“是时暴尸旁午,有詔弃都外,男女孩婴相杂厠。”

[和叔宜弟·其一]入门

(1) 初级读物;任何知识或业务的初始门路

技术入门

(2) 初步学会

入门师傅

[和叔宜弟·其一]旅愁

羁旅者的愁闷心情。 唐 王昌龄 《万岁楼》诗:“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元 黄庚 《书山阴驿》诗:“寄驛通乡信,题诗记旅愁。” 许地山 《缀网劳蛛·无法投递之邮件》:“知道你底生活和行脚僧一样,所以没有破旅愁的书信给你念。”

[和叔宜弟·其一]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和叔宜弟·其一]丁宁

叮咛,反复地嘱咐

[和叔宜弟·其一]怀感

心怀感激。《后汉书·刘平传》:“政有恩惠,百姓怀感,人或增貲就赋,或减年从役。”《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邻里有争财者,持兵而斗, 凤 往解之……於是争者怀感,投兵谢罪。”

[和叔宜弟·其一]恻怛

(1).哀伤。《礼记·问丧》:“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懣气盛,故袒而踊之。”《后汉书·祭遵传》:“征虏将军 潁阳侯 遵 ,不幸早薨,陛下仁恩,为之感伤,远迎 河 南,惻怛之慟,形於圣躬。”《旧唐书·岑文本传》:“其夕, 太宗 闻严鼓之声,曰:‘ 文本 殞逝,情深惻怛,今宵夜警,所不忍闻。’命停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老龙舡户》:“状中称死者不下百餘,其千里无主者,更不知凡几。公骇异惻怛,筹思废寝。”

(2).犹恻隐。 宋 叶适 《乐清县学三贤祠堂记》:“ 贾公 惻怛长者,惠贫恤孤。” 明 宋濂 《<杏庭摘稿>序》:“其发之於诗,和而不怨,平而不激,严而不刻,雅而不凡,庶几忠厚惻怛,有三百篇之遗意者。”

(3).恳切。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 杜甫 ﹞诗意与 狄昌 同,而其惻怛规戒,涵蓄不露,则大有逕庭矣。”《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国会为治外交之本》:“国民之对於政府也,当至诚惻怛,以销其防闲畛域之私,而不可激烈以召变。”

[和叔宜弟·其一]一坐

(1).犹今一跪。古人“坐”如今跪,惟不直伸。《礼记·王制》:“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 孔颖达 疏:“其受君命之时,理须再拜,不堪为劳,一坐於地,而首再至於地。”

(2).指全部在座的人。《史记·孝武本纪》:“ 少君 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尝从 武安侯 饮,坐中有年九十餘老人, 少君 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行,识其处,一坐尽惊。”《新唐书·杨师道传》:“帝曰:‘闻公每酣赏,捉笔赋诗,如宿构者,试为朕为之。’ 师道 再拜,少选輒成,无所窜定,一坐嗟伏。”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寇莱公 在中书,与同列戏云:‘水底月为天上月’,未有对。而会 杨大年 适来白事,因请其对。 大年 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的对。”

(3).一个座位。《晋书·礼志上》:“明堂南郊,宜除五帝之坐。五郊改五精之号,皆同称昊天上帝,各设一坐而已。”《宋史·礼志二》:“帝坐止三,紫微、太微者已列第二等,唯天市一坐在第三等。”

[和叔宜弟·其一]能事

(1) 原指能做到的事,后指擅长的本事

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能干

此人果真能事

[和叔宜弟·其一]山川

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和叔宜弟·其一]遐征

(1).远行;远游。 汉 繁钦 《与魏文帝笺》:“咏北 狄 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 宋 陆游 《夜闻湖中渔歌》:“峡猿失侣方独宿,沙雁垂翅犹遐征。” 明 刘基 《述志赋》:“清都不可以久留兮,忽乘云而遐征。” 清 吴敏树 《吴云台哀辞》:“谓君之必速飞兮,翔天路以遐征。”

(2).远道出征或长途行军。 三国 魏 曹丕 《黎阳作》诗:“奉辞罸罪遐征,晨过 黎山 巉峥。”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吞九皇而上运,控八圣而遐征。” 明 冯梦龙 《双雄记·兄弟从军》:“从此去渡 鸭緑 ,万里遐征,秋蒿满目。”

遐徵:谓对远处或以往的事物加以考察。 唐 周鍼 《登吴岳赋》:“遐徵众岳,式并嶐崇。” 唐 张叔良 《五星同色赋》:“逖览传记,遐徵休咎。”

,,

  • 【次韵朱希真二首】_张嵲 | 宋代
  • 【次韵朱希真二首】_张嵲 | 宋代 >> 【次韵朱希真二首】_张嵲 | 宋代...

  • 【石塘感旧十绝】_刘克庄 | 宋代
  • 【石塘感旧十绝】_刘克庄 | 宋代 >> 【石塘感旧十绝】_刘克庄 | 宋代...

  • 【挽王易岩】_金履祥 | 宋代
  • 【挽王易岩】_金履祥 | 宋代 >> 【挽王易岩】_金履祥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