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解十首】作者:王迈 朝代:宋代
[嘲解十首]嘲解十首原文
西山名节太峥嵘,洪魏同时俱有声。
斥去不妨为宝庆,出来亦只做端平。
事师如子何为谄,植党旁人笑好名。
婺女谏官良解事,正邪辨析极分明。
[嘲解十首]诗词问答
问:嘲解十首的作者是谁?答:王迈
问:嘲解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迈的名句有哪些?答:王迈
[嘲解十首]参考注释
[嘲解十首]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嘲解十首]名节
名誉与节操。
出处:
《汉书·龚胜传》:“二人相友,并著名节。”
晋 李密 《陈情事表》:“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晋书·吕光载记》:“欲全卿名节 ,不使贻笑将来。”
宋 王禹偁 《上史馆吕相公书》:“今馆中之士先进者……皆砥砺名节,老于文学。”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董先生(董其昌)曰:‘ 公(袁可立)护名节,胜于功名。善刀而藏,见机勇退’”
明 于谦《无题》: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
许杰 《邻居》一:“人家的名节呢,你不能轻易毁坏。”
[嘲解十首]峥嵘
(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唐· 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
(3) 高爽空旷
举目四顾,霜天峥嵘。——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西游记》
(5) 卓异,不平凡
元龙( 陈登)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苏轼《和刘景文见赠》
[嘲解十首]同时
(1) 同时代;同一时候
同时发生
同时发火。——《资治通鉴》
(2) 并且
任务艰巨,同时时间又很紧迫
[嘲解十首]有声
有声誉;著称。《诗·大雅·文王有声》:“ 文王 有声,遹骏有声。”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张耳 之贤,有声 梁 魏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秦中丞》:“ 沉 登甲戌进士,授 粤 之 顺德 令,以清峻称。入为郎,出为守,俱有声。”
[嘲解十首]斥去
(1).排斥并使之离去。 宋 曾巩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在 肃宗 时,数正言,宰相不悦,斥去之。”
(2).排除。 宋 苏辙 《送王震给事知蔡州》诗:“逡巡文字乐,斥去簿领烦。”
[嘲解十首]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嘲解十首]出来
(1)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地
(2) 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里向外
小伙子,拿点干劲出来
(3) 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由隐蔽到显露
群众的积极性都焕发出来了
我认出他来了
(4) 表示动作完成,兼有使一种新的事物产生或从无到有的意思
办法已经研究出来了
一定想得出好主意来
(5) 也可以表示动作使人或物在某一方面获得了某种好的能力或性能
他的嗓子练出来了
[嘲解十首]端平
(1) 平举着拿器物,为使其不倾斜
一碗水端平
(2) 公正;公平
(3) 使公平
端平法度
[嘲解十首]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嘲解十首]植党
结党;树立党羽。《新唐书·萧至忠传》:“时 楚客 怀姦植党。” 明 宋濂 《题宋名公与马鹤山诸帖》:“朝夕忧挠,救过不暇,盖为监察御史 汪义端 攻其植党沽名之故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上》:“而籍贯不可分,素行不可考,智愚贤否不能一律,则营私植党,沽名罔利之弊生焉。”
[嘲解十首]旁人
(1) 称除自己或某人、某些人之外的其他的人、另外的人
(2) 旁边的人
[嘲解十首]好名
爱好名誉;追求虚名。《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怨誚滋生,赧然而退,终为内史所迫:此好名之辱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 清 李渔 《慎鸾交·贿蔑》:“那些好名的妓女,箇箇都来嘱託,要我去攛掇文人,把他定做榜首。”
[嘲解十首]婺女
星宿名,即女宿。又名须女,务女。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之第三宿,有星四颗。《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日在毕,昬翼中,旦婺女中。”《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 司马贞 索隐:“务女。《广雅》云‘须女谓之务女,是也。一作“婺”。’” 晋 左思 《吴都赋》:“婺女寄其曜,翼軫寓其精。” 李善 注:“《汉书》,‘ 越 地,婺女之分野。’” 唐 厉玄 《寄婺州温郎中》诗:“婺女家空在,星郎手未携。”
[嘲解十首]谏官
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鲁公为谏官。——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嘲解十首]解事
懂事
[嘲解十首]辨析
辨别分析
同义词辨析
[嘲解十首]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宋代,王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