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雨(四月初九日)】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阵雨(四月初九日)]阵雨(四月初九日)原文
阵雨西北来,□□雷声作。
雴霫喧众音,大小珠纷落。
土砌已积水,点滴浮沤掠。
须臾风捲之,徂云散以霩。
■地未及寸,为泽实浅薄。
不足资麦收,掷笔叹索莫。
[阵雨(四月初九日)]诗词问答
问:阵雨(四月初九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阵雨(四月初九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阵雨(四月初九日)]注释
1. 押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一
2. 四月初九日
[阵雨(四月初九日)]参考注释
[阵雨(四月初九日)]阵雨
短时间内强度有显著变化的降雨
[阵雨(四月初九日)]西北
方位名,介于西和北之间。特指中国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记》
[阵雨(四月初九日)]雴霫
大雨。《玉篇·雨部》:“霫,雴霫,大雨也。” 清 恽敬 《大云山房杂记》卷一:“雴,敕立切;霫,息入切;大雨也。今 吴 人以秋雨为秋雴霫。”
[阵雨(四月初九日)]大小
(1) 大小的程度,大与小,大或小
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
(2) 尊卑或长幼
说话没个大小
(3) 大人和小孩
全家大小五口
(4) 物体的大小
计量箱子的大小
[阵雨(四月初九日)]积水
(1) 指由于堵塞或未能排除而积聚的水
(2) 空腔器官内积聚液体而膨胀
[阵雨(四月初九日)]点滴
输液
他右手吊着点滴,腰下垫着冰枕,有气无力地躺在国泰医院667病房
[阵雨(四月初九日)]浮沤
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灭,常比喻变化无常的世事和短暂的生命。 唐 姚合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诗:“走童惊掣电,飢鸟啄浮沤。” 宋 范成大 《石湖中秋二十韵感今怀旧而作》:“水天双对镜,身世一浮沤。” 明 无名氏 《赠书记·认男作女》:“老爷若放浮沤,情愿焚香顶礼,朝夕把恩酬。” 清 恽敬 《海会庵放生河碑铭》:“圣人愚人,善禽恶兽,如大海中浮沤,大空中飞尘。” 郭沫若 《女神·蜜桑索罗普之夜歌》:“无边天海呀,一个水银的浮沤。”
[阵雨(四月初九日)]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阵雨(四月初九日)]云散
像天空的云那样四处散开。比喻曾经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各个地方
旧友云散
[阵雨(四月初九日)]未及
(1) 来不及
老师未及说完,下课铃响了
(2) 并未涉及
他所说的只是事,而未及你本人
[阵雨(四月初九日)]浅薄
(1) 肤浅。多指人的学识、修养等
浅薄的议论
(2) 指社会风气浇薄;轻浮
风俗浅薄
(3) 鄙薄;简慢
浅薄于争夺之事
(4) 轻微;微薄
福命浅薄
[阵雨(四月初九日)]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阵雨(四月初九日)]麦收
收割麦子
[阵雨(四月初九日)]索莫
亦作“ 索漠 ”。亦作“ 索寞 ”。1.荒凉萧索貌。 唐 元稹 《醉行》诗:“秋风方索漠,霜貌足睽携。” 宋 陈亮 《朝中措》词:“索莫败荷翠减,萧疏晚蓼红添。” 元 耶律楚材 《和冲霄韵》之三:“天涯索寞正穷秋,衰草寒烟无尽头。”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昔日之繁华,真耶幻耶?今日之索寞,幻耶真耶?”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二:“除在山脚下有一些风景区之外,山上都显得非常索寞,既没有什么‘松柏一径’的大树,也没有什么‘粉墙丹柱’的灵宫。”
(2).寂寞无聊;失意消沉。 唐 贾岛 《即事》诗:“索漠对孤灯,阴云积几层。”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休向尊前情索莫,手举金罍,凭仗深深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 白居易 ﹞既復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序》:“骨肉凋零,老怀索漠,宿疴时作,精力益衰。”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我抱着梦幻而来,一遇实际,便被梦境放逐了,不过剩下些索漠。”
(3).冷落淡漠貌。 南朝 宋 鲍照 《行路难》诗之九:“今朝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 唐 刘禹锡 《百舌吟》:“南方朱鸟一朝见,索漠无言蒿下飞。” 宋 欧阳修 《与韩献肃公书》:“ 仲仪 顽健如故,惟不能屡相见,交游索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一日,有贫叟来访,僕辈不为通。自候於门,乃得见。神意索漠,一茶后,别无寒温。”
(4).空乏穷尽貌。 宋 杨万里 《和王司法雨中惠诗》:“斋厨索寞如悬罄,慙媿酸寒遣一尊。”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周繇》:“﹝ 周繇 ﹞家贫,生理索寞,只苦篇韵,俯有思,仰有咏,深造閫域,时号为‘诗禪’。” 清 唐孙华 《秣陵太守行》:“官厨索寞賸韲盐,妓馆萧条斥歌舞。”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