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一十七首】作者:释绍昙 朝代:宋代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原文
十二瑞峰前,一火白拈贼。
佛面夜叉心,是何等相识。
烧香供养,使自知非,剪月初无陷虎1*1机。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诗词问答
问:偈颂一百一十七首的作者是谁?答:释绍昙
问: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绍昙的名句有哪些?答:释绍昙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释绍昙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书法图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书法作品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参考注释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十二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一火
(1).一点灯光或火光。 唐 项斯 《江村夜泊》诗:“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 元 揭徯斯 《小孤山次韵》:“天昏一火明山半,石底犹疑有雷电。”
(2).一把火。 唐 吴融 《废宅》诗:“不独凄凉眼前事, 咸阳 一火便成原。” 郭沫若 《虎符》第四幕:“把这叛徒家里的人斩尽杀绝,把这叛徒的住宅一火而焚!”
(3).古时兵制,十人为一火。《新唐书·兵志》:“十人为火,火有长。”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诣青城斋宫》:“诸军有紫巾緋衣素队约千餘人罗布郊野,每队军乐一火。”
(4).同“ 一伙 ”。指若干人结合成的一群。《旧唐书·僖宗纪》:“若诸军全捕得一火草贼,数至三百人已上者,超授将军。”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自入此月,即有贫者三数人为一火,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他矁一矁漫天尘土桥先断,喝一声拍岸惊涛水逆流,那一火怎肯干休!”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白拈贼
徒手盗物而不留形迹者。禅宗借以指打消学人妄想执着于无形中的高僧。《景德传灯录·临济禅师》:“时有僧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便打云:‘无位真人是什么乾屎橛。’后 雪峯 闻,乃曰:‘ 临济 大似白拈贼。’”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佛面
(1).指佛像面部。《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引《冥祥记》:“ 唐 贞观 二十年,征 龟兹 。有 薛孤训 者,为行军仓曹,军及屠 龟兹 后,乃於精舍剥佛面金。”《水浒传》第八三回:“那军校道:‘皇帝赐俺一瓶酒,一斤肉,你都尅减了。不是我们争嘴,堪恨你这厮们无道理,佛面上去刮金。’” 清 翟灏 《通俗编·释道》:“《涌幢小品》:谚云:‘佛面上刮金’,陋之也。”
(2).佛的面子,佛的情面。 元 宋元怀 《拊掌录》:“ 赵閲道 罢政閒居,每见僧,接之甚恭。一日士人以书贄见,公读之终卷,正色谓士人曰:‘朝廷有学校,有科举,何不勉以卒业?’……后再往,门下人不为通。士人谓閽者曰:‘参政便直得如此敬重和尚?’閽者曰:‘寻常来见诸僧,亦只是平平人,但相公道是重他袈裟。’士人笑曰:‘我这领白襴直是不直钱财?’閽者曰:‘也半看佛面。’士人曰:‘更那輟不得些少来看 孔夫子 面。’人传以为笑。”《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这个人是你 王公公 荐来的,僧来看佛面,不可轻慢于他。”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夜叉
(1) 能啖鬼或捷疾鬼,佛教徒所说的一种 * 恶鬼或腾飞空中、速疾隐秘之恶鬼。原为印度神话中一种半神的小神灵
(2) 比喻相貌丑陋、凶恶的人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何等
(1) 什么样的
你知道他是何等人物
(2) 用于感叹语气,表示不同寻常
这是何等高超的技术!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相识
(1) 互相认识
素不相识
(2) 指彼此认识的人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烧香
(1) 拜神佛时点着香插在香炉中
烧香拜佛
(2) 比喻为求人办事而请客送礼
有些地方风气不正,办事得先烧香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供养
(1) 给…提供生计,赡养
我一定供养你
(2) 供给长辈或年长的人生活需要
供养老人
(3) 饲养,养活
就是它们,供养着几百亿吨级的海洋动物,是真正的海洋牧草。——《海洋与生命》
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长,每只工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荔枝蜜》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自知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月初
每月开始
宋代,释绍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