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细雨】作者:王翃 朝代:明代
[声声慢·细雨]声声慢·细雨原文
零光吹碎,远态飘明,依微近人沾洒。
冷聚空烟,秋影半深平野。
池塘薄阴生昼,泣馀姿、垂柳轻惹。
还试问,在巴山前夜,水痕多寡。
别井梧桐寒尽,残叶润、西风泪花从写。
意与丝长,何事乱牵愁下。
沙外雁知羽重,感飞迟、音韵栖哑。
更湿梦、敛巫山,留验鸳瓦。
[声声慢·细雨]诗词问答
问:声声慢·细雨的作者是谁?答:王翃
问:声声慢·细雨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王翃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翃
[声声慢·细雨]注释
1. 押马韵
[声声慢·细雨]参考注释
[声声慢·细雨]依微
(1).隐约,不清晰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江妃赋》:“建羽旌而逶迤,奏清管之依微。”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依微闻鷄犬,豁达值阡陌。”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透着些影依微何处灯……却原来是伴独坐皓月澄澄。”
(2).细微;轻微。 唐 韦应物 《长安道》诗:“春雨依微春尚早, 长安 贵游爱芳草。” 宋 曾巩 《秋夜露坐偶作》诗:“风来亦依微,浊暑焉得扫!”
[声声慢·细雨]近人
(1) 近代的或现代的人
(2) 跟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
近人不说远话
[声声慢·细雨]沾洒
水珠洒落浸湿。多指流泪。 唐昭宗 《菩萨蛮》词:“飘飘且在三峯下,秋风往往堪沾洒。” 宋 柳永 《洞仙歌》词:“每祗向、洞房深处,痛怜极宠,似觉些子轻孤,早恁背人沾洒。” 明 陆采 《明珠记·送愁》:“空交人泪珠沾洒。伊知么,伊还知道泪还加。” 清 陈维崧 《贺新郎》词:“粉壁练裙沾洒徧,墨汁酒痕都有。”
霑灑:1.谓水珠或泪珠等洒落并使沾着物濡湿。《北齐书·窦泰传》:“电光夺目,驶雨霑洒。” 唐 杜甫 《伤春》诗之四:“岂无 嵇绍 血,霑洒属车尘。”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季兰》:“率以明白之操,徽美之诚,欲见於悠远,寓文以宣情,含毫而见志,岂泛滥之故,使人击节霑洒,弹指追念,良有谓焉。” 清 顾炎武 《三月十九日有事于欑宫时闻缅国之报》诗:“年年霑洒频寒食,咫尺龙髯近帝旁。”
(2).使人受惠。《敦煌曲子词·菩萨蛮》:“常慙血怨居臣下,明君巡幸恩霑洒。”
[声声慢·细雨]秋影
(1).秋天的日影。 唐 元稹 《新秋》诗:“夏衣临晓薄,秋影入檐长。”
(2).秋日的形影。 唐 杜牧 《秋感》诗:“金风万里思何尽,玉树一窗秋影寒。” 金 元好问 《王黄华墨竹》诗:“月中看竹写秋影,清镜平明白髮生。” 元 马祖常 《和继学郎中送友归越中》:“雀舫春声留水鷰,鵠袍秋影动天鹅。”
[声声慢·细雨]平野
(1) 城市以外平坦空旷的地区
(2) 广大开阔的土地
[声声慢·细雨]池塘
(1) 蓄水的坑池,较小而浅
(2) 澡塘中的浴池
[声声慢·细雨]阴生
去世了的人的生日。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五:“‘今天是我妈妈的阴生,我要回家去看看。’‘阴生何必回去呢?人又不在了。’ 刘雨生 抬起眼睛,看着他,本本真真地说道。”
[声声慢·细雨]垂柳
乔木,雌雄异体,树枝细长,柔软下垂,叶子基部宽,前端渐尖。也叫[垂杨柳]
[声声慢·细雨]试问
(1).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 :‘君何如许?’”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 左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诗:“白苹秋色里,试问採莲津。”
(2).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 宋 苏轼 《又和刘景文韵》:“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试问当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轻薄之子厠於其间乎?” 许地山 《危巢坠简》:“试问亘古以来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问。《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未几辞去, 嶠 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 嶠 叹曰:‘子且名家!’”《宋史·选举志三》:“诸正名学生有试问《景祐新书》者,诸判局闕而合差,诸秤漏官五年而转资者,无不属於祕书。”《元史·选举志一》:“以《通鑑节要》用 蒙古 语言译写教之,俟生员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者,量授官职。”
[声声慢·细雨]巴山
(1) 大巴山
巴山夜雨涨秋池
(2) 这里的[巴山]泛指巴蜀一带
[声声慢·细雨]前夜
前夕
[声声慢·细雨]水痕
水浸的痕迹。《三国志·魏志·邓哀王冲传》:“ 孙权 曾致巨象, 太祖 欲知其斤重,访之羣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 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唐 岑参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诗:“药椀摇山影,渔竿带水痕。” 宋 杨万里 《过沙头》诗之二:“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声声慢·细雨]多寡
多少
自由民按他们财产的多寡分成若干等级
[声声慢·细雨]梧桐
一种落叶乔木,长柄叶呈掌状分裂,开黄绿色单性花。木材质轻而坚韧,可制乐器等。种子可食,亦可榨油
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声声慢·细雨]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声声慢·细雨]泪花
指要流还没流下来的泪珠
她眼里闪烁着喜悦的泪花
[声声慢·细雨]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声声慢·细雨]牵愁
牵动愁绪。 唐 韩偓 《别绪》诗:“别绪静愔愔,牵愁暗入心。” 元 杨载 《题胡伯衡<飞云图>》诗:“尘沙客路牵愁远,泉石家乡入梦稀。”《红楼梦》第四五回:“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声声慢·细雨]沙外
犹言大漠以北。指北方边远地区。 南朝 宋 谢庄 《为八座江夏王请封禅表》:“拨乱寧民,应天受命,鸿徽洽于海表,威稜震乎沙外。”
[声声慢·细雨]音韵
(1) 和谐的声调、韵律;诗文的音节起伏转折
这首诗音韵十分和谐
(2) 汉字发音的声、韵、调
[声声慢·细雨]巫山
(1). 战国 宋玉 《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 朝云 。”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五代 冯延巳 《鹊踏枝》词之七:“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 巫山 路。”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通嚭》:“今夜同欢会,梦魂飞, 巫山 一对暮云归。”《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但求一见,为荣多矣,谁敢妄想 巫山 之梦。”
(2).山名。在 四川 、 湖北 两省边境。北与 大巴山 相连,形如“巫”字,故名。 长江 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八:“我行 巫山 渚,寻古登 阳臺 。” 宋 陆游 《三峡歌》:“十二 巫山 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毛 * 《水调歌头·游泳》词:“截断 巫山 云雨,高峡出平湖。”
[声声慢·细雨]鸳瓦
即鸳鸯瓦。 唐 李商隐 《当句有对》诗:“密邇 平阳 接 上兰 , 秦 楼鸳瓦 汉 宫盘。” 南唐 冯延巳 《寿山曲》词:“鸳瓦数行晓日,鸞旂百尺春风。” 清 曹寅 《十六夜登虎丘作》诗之一:“树杪浮鸳瓦,罘罳望处明。”参见“ 鸳鸯瓦 ”。
声声慢,明代,王翃,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