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作者:赵师侠 朝代:宋代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原文
斜风疏雨,正无聊情绪,天涯寒食。
烟重云娇春烂漫,却得轻寒邀勒。
柳褪鹅黄,池添鸭绿,桃杏浑狼藉。
乱山深处,尚留些子春色。
海燕未便归来,踏青斗草,谁与同寻觅。
杜宇多情芳树里,只管声声历历。
似劝行人,不如闻早,作个归消息。
休教肠断,梦魂空费思忆。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诗词问答
问: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的作者是谁?答:赵师侠
问: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赵师侠的名句有哪些?答:赵师侠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参考注释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风疏
和风缓吹。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无聊
(1) 因精神空虚而烦闷
他一闲下来,就感到十分无聊
(2) 言行等庸俗或没有意义而使人生厌
(3) 生活穷困,无所依赖
穷饿无聊。——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卧病无聊。——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情绪
(1) 情丝, * 的情意
情绪留连
(2) 泛指感情
富于情绪
(3) 心情;心境
醒来时情绪极坏
(4) 情况;端绪
未知情绪
(5) 劲头
学习的情绪很好
(6) 指不正当或不愉快的情感
闹情绪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天涯
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寒食
(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愤而隐于 绵山 。 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翽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重云
重迭的云层。 晋 束晳 《补亡诗》之三:“黮黮重云,辑辑和风。” 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重云闭白日,炎燠成寒凉。” 宋 张先 《泛清苕》词:“飞槛倚,斗牛近,响簫鼓,远破重云。” 清 顾炎武 《怀人》诗:“乍迴别鹤下重云,一叫哀猿坠深木。”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烂漫
(1) 色彩鲜丽
山花烂漫
(2) 坦荡,无做作
天真烂漫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轻寒
微寒。 南朝 梁简文帝 《与萧临川书》:“零雨送秋,轻寒迎节。江枫晓落,林叶初黄。” 明 刘基 《春晓》诗:“踈雨随风过,轻寒薄暮归。” 胡怀琛 《春日寄家兄闽中》诗:“薄酒成孤坐,轻寒悵远离。”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邀勒
强迫;逼勒。 唐 李山甫 《牡丹》诗:“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臺。” 宋 司马光 《乞趁时收籴常平斛斗白札子》:“凶岁穀贵伤民,故官中比在市减价出糶,使蓄积之家,无由邀勒贫民,须令贵糴,物价常平,公私两利。” 宋 黄庭坚 《采桑子·赠黄中行》词:“西邻三弄争秋月,邀勒春回,箇里声催,铁树枝头花也开。”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鹅黄
指淡黄色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狼藉
(1) 乱七八糟;散乱、零散
闻其儿为吏,放纵狼藉。——《后汉书·张酺传》
满目狼藉
杯盘狼藉
(2) 也作[狼籍]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深处
(1)
(2) 很深的地方
白云深处有人家
海洋深处的宝藏
(3) 内部
心灵深处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些子
亦作“ 些仔 ”。少许,一点儿。 唐 李白 《清平乐》词:“花貌些子时光,抛入远泛 瀟 湘 。”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论修养帖寄子由》:“寻常静中推求,常患不见;今日闹里忽捉得些子。” 明 高明 《琵琶记·文场选士》:“才学无些子,只是赌命强。”《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难道你家里竟没些子家教不成?”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记沿途所见》词之三:“调查农村些仔事,要凴力量争丰穫。”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脸上的喜色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海燕
构成鹱科(Procellariidae)和海燕科(Hydrobatidae)的许多海鸟之一;尤指各种小的到中等大小长翅鸟之一,它远飞离陆地,觅食于海面游泳的动物和船弃之垃圾,繁殖于洞 * 或通常在岛上的岩石和峭壁裂缝中,羽毛主要为暗色,但有时近腰处有白色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未便
不适于;不便
未便自作主张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踏青
清明前后到野外去观赏春景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斗草
亦作“鬭草”。见“ 斗百草 ”。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与同
(1).与之相同。《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郑玄 笺:“ 卫 之诸臣行如是,不与诸伯之臣同。”《淮南子·泰族训》:“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
(2).犹同。谓与人一齐。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四折:“寡人带酒,与同二人欲要起身,被店主人家扯住。”《水浒传》第六七回:“却説 关胜 与同 宣赞 、 郝思文 ,引领五千军马接来,相近 凌州 。”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寻觅
寻求,探索
不难寻觅到服饰与战争之间的联系
绕墙寻觅。——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杜宇
杜鹃鸟的别名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多情
重感情;富于感情,多指重爱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芳树
(1).泛指佳木;花木。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三:“芳树垂緑叶,清云自逶迤。”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芳树笼 秦 栈,春流遶 蜀 城。” 明 余思复 《寒食日游焦山》诗:“郭外参差一径斜,乱烟芳树带樵家。”
(2).乐府曲名。《汉铙歌》十八曲之一。见《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汉铙歌》。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只管
(1) 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大胆做
大娘,您只管放心好了
(2) 只顾
他头也不抬,话也不回,只管忙着手中的活
(3) 尽管;虽说
姐姐只管比你大两岁,可他性情傲些,你可得让着点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历历
一个个清晰分明
历历可数
历历在目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闻早
趁早;赶早。《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须知浮世俄尔是,闻早迴心莫等閒。” 金 段成己 《行香子》词:“到而今,一事无成;不如闻早,觅个归程。” 元 白朴 《庆东原》曲:“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掛。”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肠断
喻非常悲痛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梦魂
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唐 刘希夷 《巫山怀古》诗:“頽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 楚 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 谢 桥。” 元 萨都剌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词:“ 楚 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 江 东。”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自别 沧浪 ,梦魂常绕。”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费思
耗费神思。 晋 郭璞 《客傲》:“无沉冥之韵,而希风乎 严光 ,徒费思於钻咏,摹洞林乎连山,尚何名乎。” 清 李光庭 《乡言解颐·物部上·水牌》:“遇事书方省费思,光明粉地界朱丝。”
宋代,赵师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