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馀·其一】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雨馀·其一]雨馀·其一原文
雨馀天色蔚蓝深,习习清风度竹林。
漏日云容方散漫,涨溪水势已森沉。
宜人新爽披堪爱,利穑时旸喜不禁。
盻泽转关为盻霁,明参无定是人心。
[雨馀·其一]诗词问答
问:雨馀·其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雨馀·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雨馀·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雨馀·其一]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八
[雨馀·其一]参考注释
[雨馀·其一]天色
天空的颜色,借指时间的早晚和天气的变化
看天色怕要下雨
天色不早,你该走了
[雨馀·其一]蔚蓝
类似晴朗天空的颜色的一种蓝色
蔚蓝的天空
[雨馀·其一]习习
(1).频频飞动貌。《楚辞·九辩》:“驂白霓之习习兮,歷群灵之丰丰。” 朱熹 集注:“习习,飞动貌。” 晋 左思 《咏史》之八:“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唐 卢照邻 《释疾文·命曰》:“野有鹿兮其角兟兟,林有鸟兮其羽习习。”
(2).微风和煦貌。《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毛 传:“习习,和舒貌。”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六:“灵风生太漠,习习吹人襟。”《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趁著这春光融融,和风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 冰心 《寄小读者》七:“凉风习习,舟如冰上行。”
(3).盛多貌。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祁祁我君,习习冠盖。”《文选·左思<魏都赋>》:“习习冠盖,莘莘蒸徒。” 张铣 注:“习习,盛也。”
(4).清雅和谐貌。 汉 傅毅 《舞赋》:“或有矜容爱仪,洋洋习习。”《文选·嵇康<琴赋>》:“洋洋习习,声烈遐布。” 李周翰 注:“洋洋习习,清雅貌。”
(5).形容辛辣、痛痒等感觉。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细辛出 华山 ,极细而直,深紫色,味极辛,嚼之习习如﹝生﹞椒,其辛更甚於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孝廉》:“ 石 觉森寒如浇氷水,喉中习习作痒。”
(6).象声词。 唐 陈润 《宿北乐馆》诗:“溪流潺潺雨习习,灯影山光满窗入。” 沉从文 《边城》十一:“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习习作声。”
[雨馀·其一]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雨馀·其一]竹林
竹子林
避哨竹林中。——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雨馀·其一]散漫
(1) 任意随便,不守纪律
自由散漫
(2) 不集中,零散;分散
在散漫的手工业基础上,全部的精密计划当然不可能
[雨馀·其一]水势
水的流势
水势不大
[雨馀·其一]森沉
亦作“ 森沉 ”。1.谓林木繁茂幽深。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修竹葳蕤以翳薈,灌木森沉以蒙茂。”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黑松林》:“坛外古松万株,森沉蔽日。” 清 王时翔 《绿意·新绿风雨庵分赋》:“嫩叶柔柯,渐觉森沉,装点更饶幽景。”
(2).指幽暗阴沉。 南朝 宋 鲍照 《过铜山掘黄精》诗:“ 铜溪 昼森沉,乳竇夜涓滴。”《云笈七籤》卷一一七:“巨殿森沉,飞甍烜赫。” 郭沫若 《集外·暗无天日的世界》:“大雨倾盆之后,突然阴晦了起来,简直如像森沉的黑夜。”
[雨馀·其一]宜人
气候或温度令人舒适的;温和或温暖的
温和宜人的夏夜
[雨馀·其一]不禁
抑制不住,不由得
不禁失笑
不禁鼓起掌来
不禁不由
[雨馀·其一]转关
(1).以转动控制开合的机轴。《六韬·军用》:“渡沟壍飞桥,一閒,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着转关轆轤。”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器用》:“余曾见一玉臂釵,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於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鬼神。”
(2).耍手段;玩计谋。《敦煌变文集·燕子赋》:“总是转关作呪,徒拟誑惑大王。”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几曾见寄书的颠倒瞒着鱼雁?小则小心肠儿转关。” 明 叶宪祖 《北邙说法》:“比如你鬼録神符,总是虚脾,大古来转关儿,在你论不得眼下高低。” 清 洪昇 《长生殿·絮阁》:“却怎的劣云头只思别岫飘,将他假做抛,暗又招,转关儿心肠难料。”
(3).转折的关键。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还我 中国 之体面,决计只在须臾;遂尔毕世之功名,转关只争俄顷。”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子一》:“ 黄 老 之为 申 韩 ,此其转关乎!”
(4).见“ 转关六幺 ”。
[雨馀·其一]人心
(1)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 良心
乾隆,清代,雨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