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作者:释崇岳 朝代:宋代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原文
有时堆堆坐禅,有时一向打哄。
年来行脚衲僧,都是个般病痛。
报君知,休打哄。
入门拚却个浑身,头头自有生蛇弄。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诗词问答
问:偈颂一百二十三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崇岳
问: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崇岳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崇岳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释崇岳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书法图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书法作品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参考注释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堆堆
(1).兀立貌。 唐 韩愈 《路傍堠》诗:“堆堆路傍堠,一双復一隻。”
(2).久坐不移貌。 唐 王建 《新嫁娘词》之一:“邻家人不识,牀上坐堆堆。”《何典》第七回:“﹝ 活死人 ﹞与他娘两个闲话白嚼蛆,堆堆坐,堆堆讲,也没甚厌时。” 清 翟灏 《通俗编·状貌》:“其本字当作敦。《诗》:‘敦彼独宿。’敦,音堆。注云:‘不移貌。’……《素问》:‘土形人则敦敦然,兀兀然。’皆即 唐 宋 所云堆堆。”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坐禅
僧尼闭目端坐,凝志静修
高台坐禅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一向
(1) 向来;从来
(2) 表示行为、情况从上次到现在的一段时间
老陈一向好哇!
(3) 过去的某一段时期
你这一向进步不小吧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打哄
胡闹;开玩笑。《朱子语类》卷八四:“前者某人丁所生继母忧,《礼经》必有明文,当时满朝更无一人知道合当是如何,大家打鬨一场,后来祇説莫若从厚。”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红娘 ,我对你不是打鬨,你且试听一弄。”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你是五霸诸侯命,一品大臣名,乾打哄胡廝噥过了半生。”《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当下 牛布衣 吟诗, 张铁臂 击剑, 陈和甫 打鬨説笑。”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行脚
(1).谓僧人为寻师求法而游食四方。《古尊宿语录》卷六:“老僧三十年来行脚,未曾置此一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此桃去此十餘里,道路危险,贫道偶行脚见之,觉异,因掇数枚。” 金 赵元 《宿少林寺》诗:“箇中有佳处,行脚恨不早。”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道觋》:“赴会的,都要具膳餐饭,行脚的也要老少异粮。” 苏曼殊 《与高天梅书》:“衲行脚南荒,药炉为伍,不觉逾岁。”
(2).引申为行乞。 碧野 《灯笼哨》:“‘今天的行脚好吗!’‘那里,只在一家人家里要到了几根烂红薯!’”
(3).见“ 行脚僧 ”。
(4).行走;行路。 宋 杨万里 《和文远叔行春》诗:“行脚宜晴翠,看云恐夕黄。” 刘白羽 《黑》二:“行脚人全把脚步匆匆扯开,往下赶这两站路。”
(5).谓两脚不停地移动。《宋书·顾觊之传》:“ 覬之 不欲与 殷景仁 久接事,乃辞脚疾自免归。在家每夜常於牀上行脚,家人窃异之而莫晓其意。”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衲僧
和尚,僧人。 唐 黄滔 《上李补阙》诗:“諫草封山药,朝衣施衲僧。” 元 萨都剌 《江城玩雪》诗:“舟子迷归寒浦外,衲僧疑在白云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况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寿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为衲僧耶?”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个般
这般。 宋 晏几道 《玉楼春》词:“春来还为箇般愁,瘦损宫腰罗带賸。” 宋 贺铸 《减字浣溪纱》词:“临水登山,漂泊地,落花中酒寂寥天,箇般情味已三年。” 宋 杨万里 《暑雨后散策》诗:“芒屨泥深凉不浅,今年六月箇般天。”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病痛
因病而引起的痛苦,也指人所患的病
她近来的病痛全消了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报君知
旧时算命占卦的盲人手里所敲打的竹板、铁片或铜锣一类的东西。因使人闻知,故名。《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煖雪 ﹞忽听得街上噹噹的敲响,响的这件东西,唤做‘报君知’,是瞎子卖卦的行头。”《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恰遇一个瞽目先生敲着报君知走将来。”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入门
(1) 初级读物;任何知识或业务的初始门路
技术入门
(2) 初步学会
入门师傅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浑身
全身
吓得浑身发抖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头头
(1) 负责人;老板或领导人
(2) 当头儿的人;为首的人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有生
有生命者,指人类
有生之初。——清· 黄宗羲《原君》
宋代,释崇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