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防叶尔奇木大臣阿里衮等奏报诸回城于三月下旬得雨诗以志慰】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驻防叶尔奇木大臣阿里衮等奏报诸回城于三月下旬得雨诗以志慰]原文
葱岭火州致艰雨,一犁天泽霈今春。
灌田不藉穿渠力,利穑都欣缠首人。
校尉方将设戊已,神农未始祷庚辛。
遥遥万里祈年望,敢诩休徵益敬寅。
[驻防叶尔奇木大臣阿里衮等奏报诸回城于三月下旬得雨诗以志慰]诗词问答
问:《驻防叶尔奇木大臣阿里衮等奏报诸回城于三月下旬得雨诗以志慰》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驻防叶尔奇木大臣阿里衮等奏报诸回城于三月下旬得雨诗以志慰]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四
[驻防叶尔奇木大臣阿里衮等奏报诸回城于三月下旬得雨诗以志慰]参考注释
[驻防叶尔奇木大臣阿里衮等奏报诸回城于三月下旬得雨诗以志慰]火州
见“ 火洲 ”。
[驻防叶尔奇木大臣阿里衮等奏报诸回城于三月下旬得雨诗以志慰]天泽
(1).喻上下、尊卑。语出《易·履》:“上天下泽”。 清 王韬 《中国自有常尊》:“然则 金 虽譎诈,其亦明於天泽之分者哉!” 严复 《论世变之亟》:“明天泽之义,则冠履之分严。”
(2).上天的恩泽。 唐 薛据 《怀哉行》:“我闻雷雨施,天泽罔不该。” 明 张居正 《贺瑞雪表》六:“天泽覃敷,大地晃琼瑶之积;皇诚感格,元冬启稼穡之徵。” 叶圣陶 《苦菜》:“短而肥的菊科的野草,是独蒙天泽适存在那里的。”
(3).谓天子的恩泽。 唐 王昌龄 《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赐庆垂天泽,流欢旧 渚宫 。”
[驻防叶尔奇木大臣阿里衮等奏报诸回城于三月下旬得雨诗以志慰]不藉
(1).不凭借;不依靠。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三怪》:“ 济南 李大 ,业负贩。捷足善走,自南诣北,往往不藉舟车。”
(2).不顾惜。 唐 布燮 《听妓洞云歌》:“ 嵇叔夜 鼓琴饮酒无閒暇;若使当时闻此歌,抛掷《广陵》都不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你是为人须为彻,将衣袂不藉。”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寸心酸,五情裂,咱功名已不藉。”
[驻防叶尔奇木大臣阿里衮等奏报诸回城于三月下旬得雨诗以志慰]校尉
军职名。据《史记》, 秦 末起义军中已有此职。《项羽本纪》载: 项梁 “部署 吴中 豪杰为校尉、候、司马。”又《张耳陈馀列传》载: 陈胜 “以 张耳 、 陈餘 为左右校尉。” 汉 代始建为常职,其地位略次于将军,并各随其职务冠以各种名号。掌管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长官,亦有称校尉者。 隋 唐 以后迄 清 为武散官之号,地位逐渐降低。 明 清 之际也称卫士为校尉,其地位尤低。参阅《通典·职官十六》、《续通典·职官十六》。
[驻防叶尔奇木大臣阿里衮等奏报诸回城于三月下旬得雨诗以志慰]方将
(1).将要;正要。《诗·邶风·简兮》:“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三国 魏 阮籍 《诣蒋公》:“猥见採擢,无以称当,方将耕於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 唐 李白 《大猎赋》:“方将延荣光於后昆,軼玄风於邃古。” 清 戴名世 《<庆历文读本>序》:“方将理其旧业,而与世之学者左提右挈,共维挽风气於日盛也。”
(2).将来;未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汉武帝 徐乐 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於今日尔。”《陈书·高祖纪上》:“ 大同 初, 新喻侯 萧暎 为 吴兴 太守,甚重 高祖 ,尝目 高祖 谓僚佐曰:‘此人方将远大。’” 唐 司空图 《擢英集述》:“荣虽著於方将,恨皆缠於既往。”
[驻防叶尔奇木大臣阿里衮等奏报诸回城于三月下旬得雨诗以志慰]神农
中国上古传说中教人农耕,亲尝百草的人物;农业、医药由他开始
[驻防叶尔奇木大臣阿里衮等奏报诸回城于三月下旬得雨诗以志慰]未始
同[未尝]
未始无春。——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这么办理也未始不可
[驻防叶尔奇木大臣阿里衮等奏报诸回城于三月下旬得雨诗以志慰]遥遥
(1) 距离很远
遥遥百有余里。——《广东军务记》
(2) 时间久远
遥遥无期
(3) 漂遥流动的样子
舟遥遥以轻飏。——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驻防叶尔奇木大臣阿里衮等奏报诸回城于三月下旬得雨诗以志慰]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驻防叶尔奇木大臣阿里衮等奏报诸回城于三月下旬得雨诗以志慰]祈年
向神灵祈求丰年
[驻防叶尔奇木大臣阿里衮等奏报诸回城于三月下旬得雨诗以志慰]休徵
吉祥的征兆。《书·洪范》:“曰休徵。” 孔 传:“叙美行之验。”《汉书·终军传》:“故 周 至 成王 ,然后制定,而休徵之应见。” 颜师古 注:“休,美也。徵,证也。” 唐 元稹 《遭风》诗:“那知否极休徵至,渐觉宵分曙气催。” 明 唐顺之 《廷试策》:“陛下敬一以昭事,中和以立极,宜乎休徵至而六沴消矣。”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故河清海宴,神人无杂扰之灾,物阜民蕃,太史奏休徵之应。”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