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瑞鹤仙(暮春有感)】_赵长卿 | 宋代

【瑞鹤仙(暮春有感)】作者:赵长卿 朝代:宋代

[瑞鹤仙(暮春有感)]瑞鹤仙(暮春有感)原文

海棠花半落。
正蕙圃风生,兰亭香扑。
青英暝池阁。
任翻红飞絮,游丝穿幕。
情怀易著。
奈宿酲、情绪正恶。
叹韶光渐改,年华荏苒,旧欢如许。
追念凭肩盟誓,枕臂私言,尽成离索。
记得忘却。
当时事,那时约。
怕灯前月下,得见则个,厌厌只待窥著。
问新来、为谁萦牵,又还瘦削。

[瑞鹤仙(暮春有感)]诗词问答

问:瑞鹤仙(暮春有感)的作者是谁?答:赵长卿
问:瑞鹤仙(暮春有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瑞鹤仙(暮春有感)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赵长卿的名句有哪些?答:赵长卿

[瑞鹤仙(暮春有感)]参考注释

[瑞鹤仙(暮春有感)]海棠

(1)

(2) 即海棠树,落叶乔木,卵形叶,开淡红或白花,结红、黄色球形果,酸甜可食

(3) 该植物所结果实

[瑞鹤仙(暮春有感)]风生

(1).起风。 晋 潘岳 《为诸妇祭庾新妇文》:“室虚风生,牀尘帷举。” 唐 李白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诗:“水退池上热,风生松下凉。”

(2).犹言雷厉风行。《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廻避。” 颜师古 注:“风生,言其速疾不可当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遇事风生,吏民称快。”

(3).形容气氛活跃。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七宝山座》:“惟 张九龄 论辩风生,升此座,餘人不可阶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俄而 文皇 到来,精彩惊人,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伟如也。”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五:“区上并不了解他,只觉得他谈吐风生,学问渊博,对他非常客气,也就相信了他。”

[瑞鹤仙(暮春有感)]兰亭

(1).亭名。在 浙江省 绍兴市 西南之 兰渚山 上。 东晋 永和 九年(公元353年) 王羲之 之 谢安 等同游于此, 羲之 作《兰亭集序》。

(2).指《兰亭帖》。 唐 李约 《萧子云飞白萧字赞序》:“比获《兰亭》之书,世情观之,未若野人之块,不闕於世,在世为无用之物,苟适余意,於余则有用已多。” 宋 陆游 《太平时》词:“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 明 陶宗仪 《<兰亭集>刻》:“《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 南宋 理宗 内府所藏,每版有内府图书鈐缝玉池上,后归 贾平章 。” 郁达夫 《寄映霞》诗之二:“欲撰 西泠 才女传,苦无椽笔写《兰亭》。”

(3).见“ 兰亭春 ”。

[瑞鹤仙(暮春有感)]池阁

池苑楼阁。《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帝饗卫士於 南宫 ,因从皇太后周行掖庭池阁。” 唐 储光羲 《舟中别武金坛》诗:“月光丽池阁,野气浮林园。” 宋 孙光宪 《河传》词之三:“花落,烟薄, 谢 家池阁,寂寞春深。”

[瑞鹤仙(暮春有感)]飞絮

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

[瑞鹤仙(暮春有感)]游丝

(1) 漂浮在空中的蛛丝

(2) 调节计时器摆轮运动的细小弹簧。比喻飘动的淡淡烟气

[瑞鹤仙(暮春有感)]情怀

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

畅舒情怀

[瑞鹤仙(暮春有感)]宿酲

犹宿醉。 三国 魏 徐干 《情诗》:“忧思连相属,中心如宿酲。” 宋 司马光 《和留守相公寄酒与景仁》诗:“想对白衣初满倾,执盃未饮已诗成。怀贤孤坐悄无语,不是朝来困宿酲。” 清 纳兰性德 《瑞鹤仙·丙辰生日自寿起用弹指词句并呈见阳》词:“无寐,宿酲犹在。 小玉 来言,日高花睡。”

[瑞鹤仙(暮春有感)]绪正

谓理出头绪,排正序次。《史记·张丞相列传》:“ 张苍 为计相时,绪正律历。” 裴駰 集解引 文颖 曰:“绪,寻也。”《新唐书·列女传序》:“今采获尤显行者著之篇,以绪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懿云。”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今《五经》惟《礼》最繁乱,惜不一经 朱子 绪正。”

[瑞鹤仙(暮春有感)]韶光

(1) 美好的时光,多指美丽的春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红楼梦》

(2) 比喻美好的青春年华

韶光一去不再来

[瑞鹤仙(暮春有感)]荏苒

(1)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过去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潘岳《悼亡诗》

光阴荏苒,转瞬又是一年

(2) 草叶柔弱的样子

[瑞鹤仙(暮春有感)]欢如

欣喜貌。 宋 叶适 《草庐先生墓志铭》:“事父母兄无违志,朋友不倍其言,妻子裕如也,邻里懽如也。”

[瑞鹤仙(暮春有感)]追念

追忆怀念

追念老一辈革命家的风范

[瑞鹤仙(暮春有感)]凭肩

以手靠在别人肩上。 唐 白居易 《新丰折臂翁》诗:“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宋 辛弃疾 《念奴娇·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韵》词:“月下凭肩,花边繫马,此兴今休矣。”《金史·完颜忠传》:“ 太祖 与 迪古乃 凭肩而语曰:‘我此来岂徒然也,有谋於汝,汝为我决之。’”

亦作“ 凭肩 ”。倚肩或把手臂放在别人肩上。 清 洪昇 《长生殿·得信》:“七夕对牵牛,正夜半凴肩私咒。” 刘国钧 《月词》诗之七:“记得凭肩花底坐,含情羞见影双双。”

[瑞鹤仙(暮春有感)]盟誓

结盟立约;指盟约

[瑞鹤仙(暮春有感)]私言

(1).个人之言论。 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 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质而言之,则循现今之政治组织而不变,恐不待九年筹备之告终,而国已亡矣!此非吾一人之私言也。”

(2).犹言私自打算。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五:“忆昨阴霖天,连连三四旬。赖逢家醖熟,不觉过朝昏。私言雨霽后,可以罢餘尊。”

[瑞鹤仙(暮春有感)]离索

(1).离群索居。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仇兆鳌 注:“离索,离羣索居,见《礼记》 子夏 语。” 宋 陆游 《钗头凤》词:“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明 皇甫涍 《将命巡轺徙倚署阁》诗:“俄顷惻幽衷,遇物悲离索。” 叶圣陶 《火灾·醉后》:“我知道他有离索之感,更兼昨夜酒醉,很不宜于作文。”

(2).萧索。《北齐书·元孝友传》:“设令人强志广娶,则家道离索,身事迍邅,内外亲知,共相嗤怪。” 宋 姜夔 《凄凉犯·合肥秋夕》词:“緑杨巷陌,西风起,边城一片离索。” 夏承焘 注:“这里作为萧索之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旌旗片片穿林薄,游魂渺渺增离索,增离索。”

[瑞鹤仙(暮春有感)]记得

想得起来;没有忘记

一切都还记得

[瑞鹤仙(暮春有感)]忘却

不记得;忘记

[瑞鹤仙(暮春有感)]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瑞鹤仙(暮春有感)]前月

上个月

前月浮梁卖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瑞鹤仙(暮春有感)]则个

早期白话句末语助词,有[便了]之意

全望舅舅看觑则个。——《水浒传》

[瑞鹤仙(暮春有感)]厌厌

整齐茂盛貌;秀美貌。《诗·周颂·载芟》:“厌厌其苗,緜緜其麃。” 郑玄 笺:“厌厌其苗,众齐等也。”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趁着这厌厌露华,对着这澄澄月下,惊的那呀呀呀寒鴈起平沙。” 清 金农 《秋雨坐槐树下书怀》诗:“阶前老槐十围大,碧罗张繖高厌厌。”

(1).安静;安逸。《诗·秦风·小戎》:“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毛 传:“厌厌,安静也。” 晋 陶潜 《咏二疏》诗:“厌厌閭里欢,所营非近务。” 逯钦立 校注:“厌厌,安逸貌。” 元 侯克中 《醉花阴》套曲:“凉夜厌厌露华冷,天淡淡银河耿耿。” 清 金人瑞 《宴胡侍御书堂》诗:“厌厌毕今夜,僕马汝先归。”

(2).微弱貌;精神不振貌。《汉书·李寻传》:“列星皆失色,厌厌如灭。” 晋 陶潜 《和郭主簿》诗之二:“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曹蜍 李志 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明史·方献夫传》:“虽执大政,气厌厌不振。”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女官则厌厌无生意,略无动作。”

(3).形容病态。 唐 韩偓 《春尽曰》诗:“把酒送春惆悵在,年年三月病厌厌。” 宋 欧阳修 《送张屯田归洛歌》:“季秋九月予丧妇,十月厌厌成病躯。” 元 白朴 《东墙记》第一折:“早是这两日茶饭不进,厌厌瘦削。”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七幕:“她头上扎着一条手巾,身上披着一件斗篷,厌厌病容,弱不禁风的样子。”

(4).懒倦;无聊。 宋 柳永 《定风波》词:“暖酥消,腻云嚲,终日厌厌倦梳裹。” 元 李致远 《新水令·离别》套曲:“黯黯愁成阵,厌厌日胜年。”

(5).绵长貌。 南唐 冯延巳 《长相思》词:“红满枝,緑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 宋 苏轼 《次韵子由种杉竹》:“吏散庭空雀噪簷,闭门独宿夜厌厌。”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词:“不语恨厌厌,何人思故园。” 清 纳兰性德 《生查子》词:“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听彻清音意厌厌,数琳瑯琬琰。” 闻一多 《红豆》诗十一:“相思枕上的长夜,怎样的厌厌难尽啊!”

[瑞鹤仙(暮春有感)]新来

(1).新近前来;初到。《左传·襄公四年》:“ 魏絳 曰:‘诸侯新服, 陈 新来和,将观於我。’”《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是新来的那位 顾师爷 一个人儿在屋里弹琵琶呢。” 茅盾 《子夜》十五:“ 蔡真 说着就跳了起来,坐在那新来的男子 克佐甫 的旁边。”

(2).近来。 宋 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 * 》词:“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你道是新来加你做 寿亭侯 。” 清 吴伟业 《仿唐人<本事诗>》之四:“新来夫婿奏兼官,下直更衣礼数宽。”

[瑞鹤仙(暮春有感)]萦牵

旋绕牵挂。 南朝 宋 鲍照 《和王丞》:“明涧予沿越,飞萝子縈牵。” 唐 黄滔 《壶公山》诗:“清吟思却隐,簪紱奈縈牵。” 宋 赵长卿 《临江仙》词:“别来此处最縈牵:短篷 南浦 雨,疎柳 断桥 烟。”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贴]我芳心不解乱縈牵,羞睹游丝与飞絮。”

[瑞鹤仙(暮春有感)]瘦削

消瘦得像被削过一样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祝福》

道静拉住她瘦削的手,声音颤抖着。—— 杨沫《青春之歌》

,

  • 【袁松溪簿来承绝句以紫霞翁见号因自号为紫霞】_赵汝腾 | 宋代
  • 【袁松溪簿来承绝句以紫霞翁见号因自号为紫霞】_赵汝腾 | 宋代 >> 【袁松溪簿来承绝句以紫霞翁见号因自号为紫霞】_赵汝腾 | 宋代...

  • 【江州五咏其一射蛟浦】_苏辙 | 宋代
  • 【江州五咏其一射蛟浦】_苏辙 | 宋代 >> 【江州五咏其一射蛟浦】_苏辙 | 宋代...

  • 【咏史下慕容垂】_陈普 | 宋代
  • 【咏史下慕容垂】_陈普 | 宋代 >> 【咏史下慕容垂】_陈普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