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其三】_彭汝砺 | 宋代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其三】作者:彭汝砺 朝代:宋代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其三]原文

圣意藏羲易,人心勿舍旃。

玩爻知上古,经火叹遗编。

六画功成简,三才道亦玄。

兄今微大过,默默识真筌。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其三]诗词问答

问:《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其三》的作者是谁?答:彭汝砺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彭汝砺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砺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其三]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其三]参考注释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其三]圣意

(1).圣人及其经典的意旨。《后汉书·徐防传》:“ 防 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为章句,以悟后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论者,伦也。 * 无爽,则圣意不坠。”

(2).帝王的旨意。《史记·秦始皇本纪》:“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钦若 曰:臣得以圣意喻 旦 ,宜无不可。”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臣奉旨集客,而 良祐 不至,是违圣意也。”《花月痕》第四六回:“还是 明经略 到京,慢慢的回转圣意,方得归结,救活了多少人。”

(3).谓神灵的启示。《汉书·儿宽传》:“六律五声,幽赞圣意,神乐四合,各有方象,以丞嘉祀,为万世则。”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其三]羲易

《周易》的别称。因 伏羲 始作八卦,故名。 宋 苏轼 《贺邻帅及监司冬至启》:“既醉太平,实具 周 诗之福;大有元吉,允符 羲 《易》之占。”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其三]人心

(1)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 良心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其三]上古

较早的古代,中国多指商周秦汉这个时期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其三]遗编

(1).指前人留下的著作。《旧唐书·章怀太子贤传》:“往圣遗编,咸穷壼奥。” 宋 苏辙 《寄题蒲传正学士阆中藏书阁》诗:“更把遗编观得失,君家旧物岂须猜。” 明 黄哲 《过梁昭明太子墓》诗:“遗编軼正雅,旷代殊徽音。” 清 杜濬 《咏史得谢皋》:“所以 晞髮翁 ,遗编灿星斗。”

(2).指散佚的典籍。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通儒作相,徵博士於诸侯;中使驱车,访遗编於四海。” 清 戴名世 《<天籁集>序》:“顷余有志於先朝文献,欲勒为一书,所至輒访求遗编,颇畧具。”

(3).释卷;放下书籍。 明 袁宏道 《送叶使君还朝序》:“虽纷庞业杂之中,而幽閒自得,手不遗编。”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其三]六画

亦称“ 六位 ”。以《易》之每卦为六画,故名。《易·说卦》:“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易·乾》“元亨利贞” 唐 孔颖达 疏:“初有三画,虽有万物之象,於万物变通之理犹有未尽,故更重之而有六画,备万物之形象,穷天下之能事,故六画成卦也。” 宋 范仲淹 《<易>兼三材赋》:“大哉,《易》以象设,象由意通,兼三材而穷理尽性,重六画而原始要终。”参见“ 六位 ”。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其三]三才

(1).天、地、人。《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汉 王符 《潜夫论·本训》:“是故天本诸阳,地本诸阴,人本中和。三才异务,相待而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当日三才始判,两仪初分。”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世以 * 地皇 人皇 为三皇者,列三才开始之序,继以 有巢 燧人 伏羲 神农 者,明人群进化之程,殆皆后人所命,非真号矣。”

(2).三位齐名之才人。(1)指 晋 之 潘滔 、 刘舆 、 裴邈 。《晋书·刘舆传》:“时称 越 府有三才: 潘滔 大才, 刘舆 长才, 裴邈 清才。”(2)指 北齐 之 温子昇 、 邢子才 、 魏收 。《北史·魏收传》:“﹝ 魏收 ﹞与 济阴 温子昇 、 河间 邢子才 齐誉,世号三才。”

(3).三种材料。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三:“轮人以轂、辐、牙为三才,弓人以胶、漆、丝为三才,然其所谓三才者亦眇矣。”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其三]大过

太过分

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其三]默默

不说话、不出声的样子

[深父学士示易诗四首某辄和韵·其三]识真

(1).识别真相。 唐 柳宗元 《重赠》诗之二:“世上悠悠不识真,薑芽尽是捧心人。” 金 王若虚 《文辨》:“世之秉笔者往往不谨,驰骋雕鐫,无所不至,自以为得意,而读者亦从而歆羡,识真之士,何其少也。”

(2).识认自然之道;认识本原。 唐 张说 《岐州刺史平原男陆君墓志铭》序:“公讳 伯玉 ,字某, 河南 人,识真之士也。” 明 海瑞 《训诸子说》:“圣贤以识真诲人,其説备在方册。”

,

  • 【岁晚山楼书怀】_林亦之 | 宋代
  • 【岁晚山楼书怀】_林亦之 | 宋代 >> 【岁晚山楼书怀】_林亦之 | 宋代...

  • 【北苑焙新茶】_丁谓 | 宋代
  • 【北苑焙新茶】_丁谓 | 宋代 >> 【北苑焙新茶】_丁谓 | 宋代...

  • 【野望】_叶茵 | 宋代
  • 【野望】_叶茵 | 宋代 >> 【野望】_叶茵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