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寂照庵归蜀】作者:释心月 朝代:宋代
[送寂照庵归蜀]送寂照庵归蜀原文
错向南来犹自可,归乡一错更难追。
果然到底错将去,三十六江流向西。
[送寂照庵归蜀]诗词问答
问:送寂照庵归蜀的作者是谁?答:释心月
问:送寂照庵归蜀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心月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心月
[送寂照庵归蜀]释心月送寂照庵归蜀 书法图
送寂照庵归蜀书法作品
[送寂照庵归蜀]参考注释
[送寂照庵归蜀]自可
(1).本来可以;自然可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太丘 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宋 叶适 《寄吕巽伯换酒亭》诗:“ 瑯琊 初址未完牢,犹倚虚名用我曹。自可全将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
(2).犹自许。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为人魁伟沉塞,以武勇游仕 许 汴 之间,寡言自可,不与人交,众推以为鉅人长者。”
[送寂照庵归蜀]归乡
归心向往。《诗·商颂·长发》“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 汉 郑玄 笺:“天丰大先三正之后世,谓居以大国,行天子之礼乐,然而无有能以德自遂达於天者,故天下归乡 汤 。”
回乡。《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太后愍 阴氏 之罪废,赦其徙者归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父老传言, 屈原 既流放,忽然暂归乡。”
[送寂照庵归蜀]果然
(1) 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虚传
里头果然有一件粉红色的纱衣,她就拿起来,转身走进树林。——《牛郎织女》
(2) 连词,表示假设
那儿果然像你说的那么热,我去时就连毛衣也不用带了。
(3) 饱足的样子
适莽苍者,三食而反,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送寂照庵归蜀]到底
(1) 用于疑问句,表示进一步追究;究竟
你到底去不去?!
(2) 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
经过一番曲折,事情到底成功了
(3) 强调原因或特点;毕竟
到底是南方,四月就插秧了
到底是小孩,这些道理他还不大懂
你到底为什么不走进那间屋子
(4) 一直到完毕、结束或完成
贯彻到底
(5) 表示感叹的语气
到底还是女人心细
[送寂照庵归蜀]三十六
约计之词,极言其多。《文选·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李善 注:“离别,非一所也。《上林赋》曰:离宫别馆,弥山跨谷。” 唐 骆宾王 《帝京篇》:“ 秦 塞重关一百二, 汉 家离宫三十六。” 宋 王珪 《宫词》:“漏永禁宫三十六,宴回争踏月轮归。”《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楼。”
[送寂照庵归蜀]流向
(1) 水流流动方向
这条河的流向一直没变过
(2) 指人或物的最终走向
如今大学生流向一般是经济发达地区
宋代,释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