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德清县】作者:张镃 朝代:宋代
[出德清县]出德清县原文
天公有意作诗颠,入得苕溪未见莲。
先放水葓围半时,硬功夫将芦叶界平川。
明金扇日停苍渚,碧玉环山吐白烟。
非是老夫来领略,此中那有地行仙。
[出德清县]诗词问答
问:出德清县的作者是谁?答:张镃
问:出德清县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镃的名句有哪些?答:张镃
[出德清县]参考注释
[出德清县]天公
(1) 天。以天拟人,故称
(2) 神话传说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
天公不作美
[出德清县]有意
(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出德清县]诗颠
亦作“ 诗癲 ”。谓读诗和作诗到如醉如痴的程度。 唐 贾至 《赠陕掾梁宏》诗:“ 梁子 工文四十年,诗颠名过草书颠。” 宋 杨万里 《读<笠泽丛书>》诗:“拈着 唐 诗废晚餐,傍人笑我病诗癲。” 清 黄景仁 《夜起》诗:“诗颠酒渴动逢魔,中夜悲心入寤歌。”
[出德清县]苕溪
水名。有二源:出 浙江 天目山 之南者为 东苕 ,出 天目山 之北者为 西苕 。两溪合流,由 小梅 、 大浅 两湖口注入 太湖 。夹岸多苕,秋后花飘水上如飞雪,故名。 唐 罗隐 《寄第五尊师》诗:“ 苕溪 烟月久因循,野鹤衣製独茧纶。” 宋 苏轼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诗:“试选 苕溪 最深处,仍呼我辈不羈人。”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唤取 謫仙 平章看,过 苕溪 ,尚许垂纶否。”
[出德清县]放水
捣乱。《 * 词话》第三八回:“第二的不知高低,气不愤走来这里放水,被他撞见了,拿到衙门里,打了个臭死,至今再不敢来了。”
[出德清县]半时
半个时辰
竟天(整天)作黄金色,约半时许,不敢久视,变朱红色,亦半时许方晡(午后三时至五时叫晡,此处指太阳将落时)也。——《广州军务记》
[出德清县]硬功夫
指真正的本领。如:搞科研工作是要有点儿硬功夫的。
[出德清县]平川
广阔平坦之地
平川广野
[出德清县]金扇
见“ 金翅扇 ”。
[出德清县]碧玉
一种不透明隐晶质石英,常见有几种颜色(如红色、褐色、绿色、黄色)
[出德清县]环山
(1) 环绕着山
环山公路
(2) 被山围着
村子三面环山,村北是一片平地
[出德清县]吐白
(1).呈露白色。 唐 常衮 《晚秋集贤院即事》诗:“翻黄桐叶老,吐白桂花初。” 明 黄汝良 《玉壶冰赋》:“夜光含辉,截脂吐白。”
(2).陈说,宣告。 明 洪璐 《白知春传》:“每岁天子将颁历,輒先以消息吐白人间。世以其知春候,故名之。”
[出德清县]非是
(1).谓不正当的事。《管子·明法解》:“国无明法,则百姓轻为非是。”
(2).以非为是。《荀子·修身》:“非是是非谓之愚。” 杨倞 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则谓之愚。”
(3).不正常,意外。
(4).不当;有过错。《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臣前奏请葬 丁姬 復故,非是。”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侵官固非是,妄作谴可惩。”
[出德清县]老夫
年老的男子自称
老夫自有主张,尔等不必多言
[出德清县]领略
欣赏;晓悟
领略江苏风味
领略一会雪景
从所有这些观点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们卓越的思想
[出德清县]地行仙
(1).原为佛典中所记的一种长寿的神仙。《楞严经》卷八:“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阿难 ,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阿难 ,是等皆於人中鍊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絶於人境。”后因以喻高寿或隐逸闲适的人。 宋 苏轼 《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诗之一:“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寿南涧》词:“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 明 唐寅 《题自画守耕图》诗:“昨日三山降除日, 长沮 同拜地行仙。”
(2).比喻远行的人。 宋 文天祥 《怀则堂实堂》诗:“中夜想应发深省,故人南北地行仙。”
宋代,张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