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留召伯埭】作者:尤袤 朝代:宋代
[大暑留召伯埭]大暑留召伯埭原文
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
平生山林下,散发颇箕踞。
一官走王事,三伏在道途。
我非褦襶儿,亦尔困驰骛。
居然恋俎豆,安得免羁馽。
区区竟何营,汩汩此飘寓。
渊明应笑人,有底不归去。
[大暑留召伯埭]诗词问答
问:大暑留召伯埭的作者是谁?答:尤袤
问:大暑留召伯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尤袤的名句有哪些?答:尤袤
[大暑留召伯埭]参考注释
[大暑留召伯埭]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大暑留召伯埭]不肯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
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大暑留召伯埭]烈日
炎热的太阳
烈日当空
[大暑留召伯埭]生山
指有利于攻守进退的山头。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地葆》:“南阵之山,生山也;东阵之山,死山也。”
[大暑留召伯埭]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
[大暑留召伯埭]散发
(1) 分散发出
散发调查表
(2) 释放出某种东西
散发一股臭气
(3) 披散着头发,指解冠隐居
散发绝世
[大暑留召伯埭]箕踞
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箕,名词作状语
箕踞而骂。——《战国策·燕策》
箕踞乾明佛殿。——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大暑留召伯埭]王事
(1).王命差遣的公事。《诗·小雅·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晋 王讚 《杂诗》:“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 宋 张孝祥 《题朱元顺浯溪图》诗:“去年到 浯溪 ,王事有期程。”
(2).特指朝聘、会盟、征伐等王朝大事。《易·坤》:“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高亨 注:“从征者有人未立功亦得赏,是无成有终。”《礼记·丧大记》:“既葬,与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国事。” 孙希旦 集解:“王事,谓朝聘、会盟、征伐之事。”《南史·刘悛传》:“ 刘勔 殞身王事,宜存封爵。”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何宏中》:“父 子寄 守 武州 宣寧 尉,殁王事。”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在 商 朝统治的区域里……王和国家是一体的,所以一切重大的国家事务都被称为‘王事’。”
[大暑留召伯埭]三伏
(1) 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十天;然后是中伏,十天或二十天;再后是末伏,十天
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 关汉卿《窦娥冤》
(2) 专指末伏
[大暑留召伯埭]道途
道路,路途
唯恐道途显晦。——唐· 李朝威《柳毅传》
[大暑留召伯埭]褦襶
衣服粗重宽大,既不合身,也不合时。比喻不晓事;无能
今世褦襶子,触热到人家。——程晓《嘲热客》
褦襶子
[大暑留召伯埭]驰骛
奔走趋赴
忽驰骛以追逐兮。——《楚辞·离骚》
东西南北,驰骛往来。——《汉书·司马相如传》
[大暑留召伯埭]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这么重的担子,他居然挑着走了二十里
[大暑留召伯埭]俎豆
(1) 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2) 指奉祀
俎豆千秋
[大暑留召伯埭]羁馽
(1).马络头和绊马索。《庄子·马蹄》:“连之以羈馽,编之以皂栈。” 宋 曾巩 《代人祭李白文》:“飞黄駃騠,軼羣絶类,摆弃羈馽,脱遗辙轨。”
(2).引申为拘束。 明 李东阳 《春园杂诗》之八:“为怜野意厌羈馽,放着林间高树枝。” 清 钱谦益 《特进光禄大夫中极殿大学士孙公行状》:“文更泥拗,好用小见解,沾沾将吏之上,能令将吏羈馽而不得展。”
[大暑留召伯埭]区区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大暑留召伯埭]汩汩
(1).象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文选·木华<海赋>》:“崩云屑雨,浤浤汩汩。” 李善 注:“浤浤汩汩,波浪之声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那老儿拿起瓢来,揭开蒲墩,舀一瓢冷酒来,汩汩的嚥了。”《老残游记》第三回:“池中流水,汩汩有声。” 丁玲 《阿毛姑娘》:“柔嫩的声音,夹在鸟语中,夹在溪山的汩汩中,响彻了这山坳。”
(2).盛貌。 唐 寒山 《诗》之八八:“不肯信受 寒山 语,转转倍加业汩汩。直待斩首作两段,方知自身奴贱物。” 唐 元结 《咸池》诗:“至德汩汩兮,顺之以先。”《新唐书·刘子玄吴兢等传赞》:“故圣主贤臣,叛人佞子,善恶汩汩,有所未尽,可为永愾者矣。”
(3).沉没;沦落。 晋 王羲之 《用笔赋》:“没没汩汩,若 濛 汜之落银鉤;耀耀晞晞,状扶桑之掛朝日。”《新唐书·萧嵩传》:“始,娶 会稽 贺晦 女,僚婿 陆象先 ,宰相子,时为 洛阳 尉,已有名,士争往交,而 嵩 汩汩未仕,人不之异。” 宋 林逋 《杂兴》诗之二:“一壑等闲甘汩汩,五门平昔避炎炎。”
(1).水急流貌。《文选·枚乘<七发>》:“怳兮忽兮,聊兮慄兮,混汩汩兮。” 吕延济 注:“混汩汩,相合疾流貌。” 唐 韩愈 《流水》诗:“汩汩几时休,从春復到秋。”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九章:“ 晓燕 闭着眼睛没有说话,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汩汩而下。”
(2).比喻文思源源不断或说话滔滔不绝。 唐 韩愈 《答李翊书》:“当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来矣。”《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公子才把 张金凤 的一段始末因由……滔滔汩汩的告诉母亲一遍。”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不,他还有奇谈汩汩而出。”
(3).动荡不安貌。 唐 杜甫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诗之一:“汩汩避羣盗,悠悠经十年。” 宋 王安石 《答王逢原书》:“不见已两月,虽尘劳汩汩,企望盛德,何日忘之?” 清 方文 《宝筏禅堂赠大愚越尘二上人》诗之一:“汩汩风尘客,今宵借一枝。”
[大暑留召伯埭]飘寓
飘泊寄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若辞失其朋,则覊旅而无友;事乖其次,则飘寓而不安。” 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书》之一:“下官薄游绵载,飘寓淹时。”
[大暑留召伯埭]渊明
深远明达。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非渊明弘鉴,则中兴之业,何容易哉?”
[大暑留召伯埭]有底
知道底细或内情而有把握
[大暑留召伯埭]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宋代,尤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