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其四十九】作者:张达 朝代:元代
[杂言·其四十九]杂言·其四十九原文
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撝谦不违则,悔吝非已致。
在陈孔何歉,居东旦无怼。
荣辱自外来,中虚识明志。
自矜兆瑕衅,妄想服忧悸。
折翼庸得飞,伤行诚罔利。
所嗟负性险,疲滑丧中虑。
乐善吾敢忘,知非仰前智。
[杂言·其四十九]诗词问答
问:杂言·其四十九的作者是谁?答:张达
问:杂言·其四十九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张达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达
[杂言·其四十九]注释
1. 出处:元音遗响卷九
[杂言·其四十九]参考注释
[杂言·其四十九]负下
(1).谓负污辱之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李善 注:“负累之下,未易可居。”
(2).不如,不及。 章炳麟 《与罗振玉书》:“顷世学者不諭其意,以东国彊梁,貤美於其学术,得懱截小善,輒引之为驰声誉,自 孙仲容 诸大儒,犹不脱是,况其稍负下者?”
[杂言·其四十九]未易
不易;难于。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僕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夫街谈巷説,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今观诸联句诗,凡 昌黎 与 东野 联句,必字字争胜,不肯稍让……要之二人工力悉敌,实未易优劣。”
[杂言·其四十九]谤议
非议
动遭谤议
[杂言·其四十九]撝谦
谓施行谦德。泛指谦逊。《易·谦》:“无不利,撝谦。” 王弼 注:“指撝皆谦,不违则也。”《陈书·周弘正传》:“窃闻撝谦之象,起於 羲 轩 爻画;揖让之源,生於 尧 舜 禪受。” 宋 王安石 《贺留守侍中启》:“遂回涣号之孚,以徇撝谦之美。”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二生至,各叙契阔,并申贺悃, 梁 撝谦不已。” 朱自清 《忆跋》:“他说‘薄薄的影’,自是撝谦的话。”
[杂言·其四十九]不违
(1).依从。《论语·为政》:“子曰:‘吾与 回 言终日,不违,如愚。’”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不违者,无所怪问,於 孔子 之言,默而识之,如愚。” 元 马致远 《耍孩儿·借马》曲:“恰才説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
(2).不远。《国语·齐语》:“天威不违颜咫尺。” 韦昭 注:“违,远也。”
(3).不休止。《左传·昭公二十年》:“徵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 杜预 注:“违,去也。”
(4).符合。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絶。”
[杂言·其四十九]悔吝
亦作“ 悔恡 ”。1.灾祸。《易·繫辞上》:“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东方朔》:“ 文帝 时政颇遗失,皆所谓悔恡小疵耶。” 唐 杜甫 《送李校书》诗:“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 清 黄景仁 《闲居》诗:“名象实易玩,悔吝虚已消。”
(2).悔恨。《后汉书·马援传》:“出征 交阯 ,土多瘴气, 援 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释争》:“若然者,悔恡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 唐 李咸用 《猛虎行》:“须知《易水歌》,至死无悔吝。” 明 唐顺之 《与董后峰宪副书》:“野人一入仕途,百般悔吝,禪家所谓猢孙入布袋,真可一笑也。”
(3).谓追悔顾惜。 唐 司空图 《疑经》:“纵天王制用失节,多取於诸侯,如欲垂诫,即书於 周 史可矣;若书於诸侯之史,是悔恡其货而侮王命也。”
[杂言·其四十九]在陈
见“ 在陈之厄 ”。
[杂言·其四十九]居东
《书·金縢》:“ 周公 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 孔颖达 疏:“ 郑玄 以为 武王 崩, 周公 为冢宰三年,服终,将欲摄政, 管 蔡 流言,即避居 东都 。”后因以指退职避居。 明 张居正 《谢恩疏》:“恶被谗慝,直欲为有北之投;鉴此悃诚,固止其居东之请。”
[杂言·其四十九]荣辱
荣耀和耻辱
荣辱与共
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货殖列传序》
[杂言·其四十九]外来
从外边来的;非固有的
外来干涉
[杂言·其四十九]中虚
(1).指胸腔。《荀子·天论》:“心居中虚,以治五官。” 杨倞 注:“心居於中空虚之地。” 梁启雄 释:“指人体上的胸腔。”
(2).指心。《子华子·北宫子仕》:“夫人之中虚也,不得其所欲则疑,得其所不欲则惑;疑惑载於中虚,则荆棘生矣。” 宋 苏轼 《读道藏》诗:“至人悟一言,道集由中虚。”
(3).里面空虚。《鹖冠子·学问》:“中虚外博,虽博必虚。” 晋 傅咸 《琵琶赋序》:“观其器,中虚外实,天地之象也。”
(4).犹虚心。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是故 曾点 终於狂而不实,而 曾参 信道之后,遂能以中虚而不易终身之定守者,则夫子来归而后得斯人也。”
(5).中气虚弱。 唐 韩愈 《病中赠张十八》诗:“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
[杂言·其四十九]明志
表明心志。 清 姚鼐 《<礼笺>序》:“夫其所服膺者,真见其善而后信也;其所疑者,必核之以尽其真也,岂非通人之用心、烈士之明志也哉!” 姜妙香 《追怀往事》:“抗 日 战争时期, 兰芳 先后隐居 香港 和 上海 ,息歌息舞,蓄髭明志。”
[杂言·其四十九]自矜
自夸;自尊自大
以专长自矜
[杂言·其四十九]瑕衅
亦作“ 瑕舋 ”。1.可乘之隙;嫌隙,隔阂。《史记·李斯列传论》:“ 李斯 以閭阎歷诸侯,入事 秦 ,因以瑕衅,以辅 始皇 ,卒成帝业。”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每览古今,所由改趣,因缘侵辱,或起瑕舋。” 清 方苞 《蜀汉后主论》:“夫 孔明 之殁,其年乃五十有四耳,使天假之年,而得乘 司马 氏君臣之瑕衅,虽北定中原可也。” 清 陈梦雷 《绝交书》:“海贼虽已连和,彼此未忘瑕衅,不若各散流言,使二逆相图,以分兵势。”
(2).引申指事端。 清 薛福成 《乙亥应诏陈言疏》:“﹝西人﹞恃其诈力,要挟多端。违一言而瑕衅迭生,牵一髮而全神俱动。”
(3).指罪过,过失。《后汉书·第五伦传》:“然诸出入贵戚者,类多瑕衅、禁錮之人,尤少守约安贫之节。”《北史·苏威传》:“ 威 自陈精诚不能上感,瑕衅屡彰,罪当万死。”《旧唐书·文苑传下·唐次》:“﹝皇帝﹞乃詔掌文之臣 令狐楚 等……叙(忠贤者)瑕衅之本末,纪謡諑之浅深,编次指明,勒成(《元和辨谤》)十卷。”
[杂言·其四十九]妄想
(1) 狂妄地打算;梦想
他处于怀旧的妄想中
(2) 不能实现的打算
(3) 不能实现的非分之想
他的希望只不过是妄想
[杂言·其四十九]忧悸
忧惧而心惊胆战。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是时,奉公者欣然得志,邪枉者忧悸失色。”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舒焕 尧文 , 东坡公 客, 建炎 中犹在。有子为 湖南 一县尉,遇盗烧死。 尧文 年九十矣,忧悸得病而卒。”《明史·郑赐传》:“ 赐 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 赵羾 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
[杂言·其四十九]折翼
(1).折断翅膀。比喻受挫伤。《汉书·息夫躬传》:“发忠忘身,自绕罔兮!寃颈折翼,庸得往兮!” 清 浩歌子 《萤窗异草·翠衣国》:“使折翼之禽,无难旋里;嫌笼之鸟,竟得生还。”
(2).相传 晋 陶侃 曾梦生八翼,飞上天去,见天门九重,已上八重,至第九重,门者击之以杖,遂坠地而折左翼。后 侃 都督八州,握重兵,常思折翼之梦,不敢萌异志。见《晋书·陶侃传》。后以“折翼”为自警之典。 唐 杨炯 《浑天赋》:“ 鲁阳 挥戈兮转於西日, 陶侃 折翼兮登於上玄。” 明 吾邱瑞 《运甓记·家门始末》:“ 广 南移镇受波涛,晨昏运甓,梦飞折翼。” 柳亚子 《三月十二日中山先生忌辰有作》诗:“天门折翼怜 陶侃 ,豚犬生儿羡 景升 。”
[杂言·其四十九]罔利
犹渔利。语本《孟子·公孙丑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明史·文苑传二·李梦阳》:“ 寿寧侯 张鹤龄 招纳无赖,罔利 * ,势如翼虎。” 清 林则徐 《会奉请将高廉道暂驻澳门查办夷务片》:“至西洋夷人,虽称恭顺,而不耕不织,专恃懋迁罔利之谋,变幻百出。”
[杂言·其四十九]负性
(1).禀性。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 临江 髯参军 ,负性何贞烈。”
(2).具有个性。《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人生在世,含情负性,岂同草木无知?”
[杂言·其四十九]知非
(1).五十岁的代称。《淮南子·原道训》:“故 蘧伯玉 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谓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过失。后因以“知非”称五十岁。 唐 白居易 《自咏》:“诚知此事非,又过知非年。”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余自少 陆机 作赋之二年,至过 蘧瑗 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清 钮琇 《觚賸·除夜觇士》:“﹝ 陈楚产 ﹞齿踰知非,始补弟子员。”
(2).省悟以往的错误。 唐 赵嘏 《东归道中》诗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宁调元 《东蜕庵三什》:“北瘦南肥各迥然,知非遥想待他年。”
元代,张达,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