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原文
眉山万古老苏仙,坡颍儿孙世世贤。
尚想九关排虎豹,□须七叶珥貂蝉。
何人不作无穷地,今日才知已定□。
绍述奸朋市朝挞,剡源学士笔如椽。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诗词问答
问:《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参考注释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眉山
(1).《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 卓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后因以“眉山”形容女子秀丽的双眉。 唐 韩偓 《生查子》词:“绣被拥轻寒,眉山正愁絶。” 宋 陈师道 《菩萨蛮》词:“髻釵初上朝云捲,眼波翻动眉山远。” 清 洪昇 《长生殿·惊变》:“不劳你玉纤纤高捧礼仪烦,子待借小饮对眉山。”
(2). 宋 代大文学家 苏轼 的代称。 苏 为 四川 眉山 人,故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夫书聚而弗读,犹亡聚也。故録 眉山 《藏书记》。” 清 钱谦益 《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少年应举,笔放墨饱,一洗熟烂,人惊其頡頏 眉山 ,不知汪洋跌荡,得之 庄周 者为多。”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次韵一道, 唐 代极盛时,殊未及之…… 宋 则 眉山 最擅其能,至有七古长篇押至数十韵者,特以示才气过人可耳。”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古老
(1) 古雅而不同时俗
古老的传说
(2) 年老;苍老
古老之人无所闻知
(3) 形容书画文章等苍劲朴实,有古人风格
公有文章若干卷,深茂古老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苏仙
指 苏轼 。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出遨》:“还作遨头惊俗眼,风流文物属 苏仙 。” 宋 范成大 《夜行上沙见梅记东坡作诗招魂之句》诗:“ 苏仙 上宾天,妙意终难陈。” 宋 朱熹 《与诸人用东坡韵共赋梅花》:“ 罗浮山 下 黄茅村 , 苏仙 仙去餘诗魂。”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坡颍
苏轼 ,号 东坡居士 ; 苏辙 ,号 颍滨遗老 。故以“坡潁”为他们兄弟俩的并称。 清 赵翼 《题杨斐园研堂长卷》诗:“会与纱縠卷中鱼肤碧, 坡 潁 二老名同高。”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儿孙
(1) 儿子和孙子
(2) 泛指后代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世世
累世;代代。《书·微子之命》:“世世享德,万邦作式。” 孔 传:“言 微子 累世享德。”《史记·孟尝君传》:“ 齐 得东国益彊,而 薛 世世无患矣。” 唐 周朴 《塞上行》:“世世征人往,年年战骨深。” 清 方苞 《教忠祠祭田条目序》:“此乃三圣如天之德,世世子孙毁家忘身而未足以报者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墨守斯法,世世仍之,稍加整顿,未尝不足以治天下。”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九关
(1).谓九重天门或九天之关。《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王逸 注:“言天门凡有九重,使神虎豹执其关闭。” 王夫之 通释:“九关,九天之关。”《隋书·音乐志中》:“九关洞开,百灵环列。” 宋 范仲淹 《乞修京城札子》:“臣闻天有九关,帝居九重,是王者法天设险,以安万国也。”
(2).指宫阙,朝廷。 宋 陆游 《言怀》诗:“孰云九关远,精意当彻闻。”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三:“赤心自愬縈千折,丹地频惊扣九关。” 清 陈梦雷 《抒哀赋》:“叩九关以竭诚兮,及离思之未远。”
(3).九成的饷银。旧军队给官兵发工资称关饷。 清 李鸿章 《复英西林》:“敝部仅发九关,现仍万分支絀,未知侯相能代展一筹否?”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虎豹
(1).喻指 * 之人。《后汉书·刘陶传》:“陛下不悟,而竞令虎豹窟於麑场,豺狼乳於春囿。” 唐 韦应物 《京师叛乱寄诸弟》诗:“覉离守远郡,虎豹满 西京 。” 清 方文 《偕蔡芹溪至宛兼赠令弟玉立》诗:“虎豹当关欲嚙人,季女何能不憔悴?”
(2).比喻勇猛的战士。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
(3).比喻富有文采。 宋 黄庭坚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 谢公 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4).形容怪石。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七叶
(1).七世;七代。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七叶重光,海内冠冕。”《隋书·孝义传·郭儁》:“家门雍睦,七叶共居。” 唐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尔来得茂彦,七叶仕汉餘。”
(2).见“ 七叶树 ”。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珥貂
(1).插戴貂尾。 汉 代侍中、中常侍于冠上插貂尾为饰。后借指皇帝之近臣。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戴蝉珥貂,朱衣皓带。入侍帷幄,出拥华盖。”《梁书·朱异传》:“歷官自员外、常侍至侍中,四官皆珥貂。” 唐 白居易 《孔戣可右散骑常侍制》:“可使珥貂,立吾左右。从容侍从,以备顾问。” 明 王洪 《奉和胡学士光大侍从游万岁山诗韵》之五:“珥貂黄阁老,挥翰玉堂人。” 清 黄鷟来 《杂兴》诗之十二:“触豸岂无柱下史,珥貂曾列侍中筵。”
(2).指贵官显宦。 晋 戴安公 《释疑论》:“ 比干 忠正,毙不旋踵; 张汤 酷吏,七世珥貂。” 唐 韩愈 《陪杜侍郎游湘西寺》诗:“珥貂潘维番,政作类分 陕 。” 明 何景明 《雷黄明凯旋图歌》:“封侯拜将珥貂列,白金緋衣照云月。” 清 徐乾学 《纳兰君墓志铭》:“及被恩命引而置之珥貂之行,而后知上之所以造就之者,别有在也。”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不作
(1).不兴起;不兴盛。《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 疏:“不作,谓不动作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赵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兴。”《韩诗外传》卷三:“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李善 注:“作,兴也。”
(2).不耕作;不写作。《史记·赵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一:“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穷地
荒僻贫瘠之地。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 元父 者,九州之穷地,先代之幽墟者也。”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教传嗣於墝壤,何安身於穷地?”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才知
见“ 才智 ”。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已定
(1).既定。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升沉应已定,不必问 君平 。”
(2).一定。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那娘子已定出来也,我只在这里等待问他咱。”《 * 词话》第二回:“已定是记掛着间壁那个人。”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绍述
(1).继承。特指 宋哲宗 时对 神宗 所实行的新法的继承。 宋神宗 年号 熙宁 、 元丰 ,其时推行新法。 神宗 死, 哲宗 嗣立,年号 元祐 ,以年幼,太皇太后 高氏 主政,尽废新法。八年太皇太后死, 哲宗 亲政,次年改元 绍圣 ,任 章惇 执政,以绍述 熙宁 、 元丰 新政为名,尽复 高太后 临朝时所废新法。《宋史·奸臣传一·章惇》:“ 哲宗 亲政,有復 熙寧 、 元丰 之意……於是专以绍述为国是,凡 元祐 所革,一切復之。” 元 郝经 《龙德故宫怀古》诗之三:“ 蔡京 姦计假 荆公 ,绍述虽同事岂同?”
(2).泛指承继前人所为。 明 高攀龙 《台卿夏公行状略》:“有一家父子祖孙以盗相绍述。”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惟张皇近世学説,无不本之古人,一切新声,胥为绍述,则意之所执,与蔑古亦相同。”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奸朋
犹奸党。 宋 范成大 《白狗峡》诗:“石磯铁色顽,相望如姦朋。”参见“ 姦党 ”。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市朝
众人合集的场所;公共场合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学士
(1) 学位的一种,通常是初级或最低级学位
文学士
(2) 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
[题三苏先生族谱俊载帅初为其七世孙撰序]笔如椽
《晋书·王珣传》:“ 珣 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諡议,皆 珣 所草。”后因以“笔如椽”喻大手笔或重要的文墨之事。 宋 苏轼 《光禄庵》诗之一:“何事庵中著光禄,枉教閒处笔如椽。”
宋代,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