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_辛弃疾 | 宋代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代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原文

江头醉倒山公。
月明中。
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
溪欲转。
山已断。
两三松。
一段可怜风月、欠诗翁。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诗词问答

问:《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的作者是谁?答:辛弃疾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答:辛弃疾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 书法图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_辛弃疾 | 宋代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书法作品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参考注释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江头

江边,江岸。 隋炀帝 《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诗:“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採还。” 元 沉禧 《一枝花·咏雪景》套曲:“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 苏曼殊 《碎簪记》:“又明日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醉倒山公

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山季伦 为 荆州 ,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 山公 时一醉,径造 高阳池 ,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后以“醉倒山公”形容酒醉。 宋 辛弃疾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词:“江头醉倒 山公 ,月明中。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记得

想得起来;没有忘记

一切都还记得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昨宵

昨夜。 南朝 梁 沉约 《早行逢故人车中为赠》诗:“昨宵何处宿,今晨拂露归。” 唐 韩愈 《送张道士》诗:“昨宵梦倚门,手取连环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昨宵箇锦囊佳製明勿引,今日箇玉堂人物难亲近。”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归路

归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们在大树林里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归路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儿童

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两三

几个。表示少量。《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唐 皎然 《舟行怀阎士和》诗:“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两三片。” 元 萨都剌 《秋词》:“清夜空车出 建章 ,紫衣小队两三行。” 老舍 《骆驼祥子》一:“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一段

一部分

一段树干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可怜

(1) 值得怜悯

露出一副可怜相

(2) 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可怜的家产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诗翁

指负有诗名而年事较高者。后亦为对诗人的尊称。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诗翁憔悴斸荒棘,清玉刻佩联玦环。” 金 元好问 《山邨风雨扇头》诗:“总为诗翁发兴新,直教画笔亦通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花城》1981年第3期:“而她的白发诗翁 李老怪 已经端坐在窑洞门口的小板凳上。”

,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_辛弃疾 | 宋代
  • 【石桥·其一】_余爽 | 宋代
  • 【石桥·其一】_余爽 | 宋代 >> 【石桥·其一】_余爽 | 宋代...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_辛弃疾 | 宋代
  • 【江神子/江城子】_虞某 | 宋代
  • 【江神子/江城子】_虞某 | 宋代 >> 【江神子/江城子】_虞某 | 宋代...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_辛弃疾 | 宋代
  • 【西江月】_朱敦儒 | 宋代
  • 【西江月】_朱敦儒 | 宋代 >> 【西江月】_朱敦儒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