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作者:熊禾 朝代:宋代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原文
秋宵倦起,起来风露湿人衣。
休休未是早行时。
旋摘青蔬炊饭,暖酒就炉围。
值青山有意,且把诗题。
兴阑便归,忽邂逅、故人期。
道是游山正叔,消息曾知。
茶烟午灶,听击棹、歌声笑语迟。
云霭散、皓月呈辉。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诗词问答
问: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的作者是谁?答:熊禾
问: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熊禾的名句有哪些?答:熊禾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参考注释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秋宵
秋夜。 唐 曹松 《僧院松》诗:“此木韵弥全,秋宵学瑟絃。” 前蜀 韦庄 《抚盈歌》:“玉庭兮春昼,金屋兮秋宵。” 宋 朱松 《宿石龙寺》诗:“道人身似南枝鹊,更尽秋宵一再飞。”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起来
(1)
(2) 向上;向高处
把孩子抱起来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拿起来
(3) 离开床,有时用于命令或号令
起来,起来,我的朋友,放下你的书本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风露
(1).风和露。《韩非子·解老》:“时雨降集,旷野閒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 唐 王昌龄 《东溪翫月》诗:“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 郁达夫 《采石矶》二:“昨天晚上,因为月亮好得很, 仲则 竟犯了风露,在园里看了一晚的月亮。”
(2).犹风寒。《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休休
悠闲的样子
休休有容。——清· 张廷玉《明史》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行时
时行。谓见重于当时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青蔬
泛指蔬菜。 宋 苏轼 《鱼蛮子》诗:“破釜不著盐,雪鳞芼青蔬。” 宋 陆游 《村居酒熟偶无肉食煮菜羹饮酒》诗:“三亩青蔬了盘箸,一缸浊酒具杯觴。” 清 杜濬 《赠别叶桐初》诗:“淹留愧穷旅,青蔬顿顿设。” 清 厉鹗 《七月五日满月精舍同汪旭瞻坐雨用东坡韵》:“相从问字餘,香饭青蔬煮。”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炊饭
煮饭。 汉 王充 《论衡·知实》:“ 颜渊 炊饭,尘落甑中。”《晋书·卫瓘传》:“ 瓘 家人炊饭,堕地尽化为螺,岁餘而及祸。” 宋 徐积 《宿山馆》诗之三:“执爨正燃炊饭火,乞飡恰值寄眠僧。”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有意
(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诗题
(1).诗的题目。 唐 陆龟蒙 《怀杨台文杨鼎文二秀才》诗:“钓具每随轻舸去,诗题閒上小楼分。” 宋 徐铉 《和钱秘监与边谏议南宫同直赠答》:“筵上诗题共笔牀,罇前酒兴话 高阳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上思有以难之,值乙未会试,钦命诗题为‘灯右观书’四字。”
(2).诗的题材。 宋 杨万里 《寒食雨中同舍人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观》之九:“城里哦诗枉断髭,山中物物是诗题。”《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景大先生 么?这样好天气,他先生正好到 六桥 探春光,寻花问柳,做 西湖 上的诗。絶好的诗题,他怎肯在店里坐着?”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兴阑
兴残,兴尽。 唐 王维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诗:“ 杨子 谈经所, 淮王 载酒过。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邂逅
不期而遇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诗·唐风·绸缪》
邂逅发露,祸及知亲。——《后汉书·杜根传》
邂逅迷惑。——《三国志·管宁传》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击棹
打桨。谓驾船。 宋 范成大 《龙门峡》诗:“不辞击棹更深入,万一龙惊雷破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汪士秀》:“父子聚喜,中夜击棹而去。”
擊櫂:打桨。《汉书·严助传》:“会天暑多雨,楼舩卒水居击櫂,未战而疾死者过半。” 汉 王粲 《为荀彧与孙权檄》:“今皆击櫂若飞,回柁若环。”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歌声
声带经头腔和喉腔共鸣产生的乐音,与说话时声音的主要区别在于特定音高上元音的拖长与否;唱歌的声音
歌声飞出窗外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笑语
指谈笑;玩笑的话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云霭
云雾;云气
远处的山峦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皓月
犹明月。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长歌。” 唐 李白 《友人会宿》诗:“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宋 柳永 《倾杯乐》词:“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恰微雨初阴,早皓月穿窗,使行云易飞。” 巴金 《灭亡》第二十章:“一轮明镜似的皓月慢慢地向上面移动。”
宋代,熊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