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作者:李复 朝代:宋代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原文
少年游嵩丘,登高吾独见。
西游渡陇坂,脱屣古河县。
削发俗网裂,绝味诸漏断。
卧胁三十年,凝尘满羌簟。
六月大地燋,炉中结冰霰。
牛头实枬檀,降出九重殿。
正就寂灭时,泉竭悲禽散。
直从开元初,到今色不变。
破屋闭真相,野鼠嗅香篆。
时有碧眼人,酌乳供新献。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诗词问答
问:《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的作者是谁?答:李复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复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复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参考注释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嵩丘
亦作“ 嵩邱 ”。1. 嵩山 。 晋 潘岳 《怀旧赋》:“前瞻 太室 ,傍眺 嵩丘 。” 唐 李白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逆 胡 窃号,剥乱中原,虽平 伊 洛 ,填 嵩丘 ,不足以掩宫城之骸骨。” 唐 贾岛 《病起》诗:“ 嵩邱 归未得,空自责迟迴。”
(2).泛指高山。 唐 韩愈 《驽骥》诗:“借问价几何,黄金比嵩丘。” 清 曾国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铭》:“三十万人,金甲貔貅,死者半之,白骨嵩邱。”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登高
上到高处。也特指重阳节登山的风俗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唐· 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独见
(1).独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谓能见人所不能见者。《吕氏春秋·制乐》:“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 汉 王充 《论衡·实知》:“儒者论圣人,以为前知千岁,后知万世,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 唐 柳宗元 《天爵论》:“盹盹於独见,渊渊於默识,则明者又其一端耳。”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然而他已怀独见,以为智识阶级独斗政府,革命殊难于成功。”
(2).指一己之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魏晋宋诗》:“予撰五言诗,於 魏 独取 阮籍 为一卷,而别於 鄴中 诸子。 晋 取 左思 、 郭璞 、 刘琨 为一卷……盖予之独见如此。”
(3).独自看见。 唐 杜甫 《石砚》诗:“巨璞 禹 凿餘,异状君独见。”
(4).单独接见。 唐 白居易 《与承宗诏》:“开独见之路,降非常之恩。”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陇坂
见“ 陇阪 ”。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脱屣
比喻看得很轻,无所顾恋,犹如脱掉鞋子。《汉书·郊祀志上》:“嗟乎!诚得如 黄帝 ,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 颜师古 注:“屣,小履。脱屣者,言其便易,无所顾也。” 唐 李颀 《缓歌行》:“一沉一浮会有时,弃我翻然如脱屣。” 宋 王禹偁 《潘阆咏潮图序》:“脱屣场屋,耻原夫之流;栖心云泉,有终焉之计。”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夫 鲁公 之见厄於当时,而直伸其志,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於亭?”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 加里波的 之脱屣爵禄,兔起鶻落于 卡菩列拉 之一孤岛,其高风亮节,为史家所津津乐道。”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削发
剃去头发,指出家为僧尼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俗网
尘世的罗网。比喻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尘世间诸事务的拖累。 晋 傅咸 《仪凤赋》:“秽惟尘之纷浊兮,患俗网之易婴。” 唐 郑谔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住字》诗:“繄君曲得引,使我缨俗网。” 前蜀 杜光庭 《众修甲子醮词》:“臣等仰赖神功,获逢道运,尘机久闭,俗网未祛。”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漏断
漏声已断。指夜深。 宋 苏轼 《卜算子·感旧》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三十
(1).数词。十的三倍。《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2).指三十岁。《穀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灝 《赠王威古》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
(3).指三十年。 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凝尘
积聚的尘土。《晋书·简文帝纪》:“帝少有风仪,善容止,留心典籍,不以居处为意,凝尘满席,湛如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经验方》:“熊胆善辟尘,试之之法:以浄水一器,尘羃其上,投胆粟许,则凝尘豁然而开。” 清 纳兰性德 《生查子》词:“散帙坐凝尘,吹气幽兰并。”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六月
《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 宣王 北伐也。”《国语·晋语四》:“ 秦伯 赋《六月》。” 韦昭 注:“《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业。《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 重耳 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梁郊祀乐章》:“白日体无私,皇天辅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师方克。”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於是竿木羣兴,风云毕会,兴六月之师,振九天之鋭。”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大地
(1)
(2) 地面;地球表面广阔的土地
大地回春
(3) 代指地球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结冰
液体在低温下变为固体
低温使鸟池子里的水结了冰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牛头
(1).牛的头。《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裴松之 注引《诸葛亮集》:“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 鲁迅 《书信集·致陈铁耕》:“昨收到廿二日函并木刻……《岭南之春》的缺点是牛头似乎太大一点,但可以用的。”
(2).牛头形的酒尊。 唐 李贺 《河阳歌》:“牛头高一尺,隔坐应相见。月从东方来,酒从东方转。” 王琦 注:“牛头,酒巵。”
(3).佛教指地狱中的牛头鬼卒。《三国志·蜀志·蒋琬传》:“ 琬 见推之后,夜梦一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法苑珠林》卷十一:“夫论地狱幽酸,特为痛切……牛头恶眼,狱卒凶牙,长叉拄肋。”参见“ 牛头阿旁 ”。
(4).见“ 牛头旃檀 ”。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降出
谓下旨。与“留中不报”相对。 宋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陛下察其无实而不降出者,又不知其几何矣。”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重殿
前后殿。《汉书·佞幸传·董贤》:“詔将作大匠为 贤 起大第北闕下,重殿洞门,土木之功,穷极技巧。” 颜师古 注:“重殿,谓有前后殿。” 晋 张协 《七命》:“重殿叠起,交綺对幌。”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寂灭
(1) 消灭;消逝
楼下的人声渐渐寂灭了
(2) 佛教用语。[涅槃]的意译。指超脱生死的理想境界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开元
唐玄宗李隆基年号(713—741)
开元天宝之际。——宋· 苏轼《教战守》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不变
(1)
常用于诗或古文,可以意味不变的恒常性或稳定性
尔不变,余亦不变
(2)
使…不发生不合心意的改变
现在的税额不变
(3)
使 不再改变
使一切未解决的问题…十年不变,在此期间将共同努力寻求永久的和平解决的办法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破屋
(1).破陋的房屋。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四:“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牀,四壁风入衣。” 宋 苏轼 《纸帐》诗:“锦衾速卷持还客,破屋那愁仰见天。”《宋史·隐逸传下·刘愚》:“﹝ 徐氏 ﹞遂归于 愚 ,居破屋中,一事机杼。”
(2).击穿房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俄顷,疾雷破屋,女已无矣。”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真相
(1).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修梵寺》:“ 修梵寺 有金刚,鳩鸽不入,鸟雀不栖, 菩提达摩 云:‘得其真相也。’” 唐 李贺 《听颖师弹琴歌》:“ 竺 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答问》:“不过他们可以装作懂得的样子,来胡说八道欺骗不明真相的人。”
(2).谓实任宰相。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下:“今岁便当登第,十餘年间可为侍从,又十年为执政,然决不为真相,晚年当以使相终。”
(3).犹宝相。即神、佛的画像或塑像。 唐 白居易 《画大罗天尊赞文》:“爰命国工,俾陈绘事,真相儼若,玄风穆如。”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野鼠
生活在田野中的鼠类,种类很多,如黄鼠、田鼠、鼢鼠等。一般对农作物有害,有的能传播鼠疫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香篆
(1).香名,形似篆文。 宋 洪刍 《香谱·香篆》:“﹝香篆,﹞鏤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然於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 宋 洪刍 《香谱·百刻香》:“﹝百刻香,﹞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準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已。” 宋 张孝祥 《蓦山溪》词:“绣工慵,围棋倦,香篆频销印。”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词:“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
(2).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因其曲折似篆文,故称。 宋 范成大 《社日独坐》诗:“香篆结云深院静,去年今日燕来时。” 金 萧贡 《拟回文》诗之三:“风幌半縈香篆细,碧窗斜影月笼纱。” 清 汪懋麟 《三月晦日漫兴》诗之四:“静看香篆低帘影,默听飞虫绕鬢丝。”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碧眼
(1).绿色的眼睛。 唐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诗:“ * 山 下逢真士,玄肤碧眼方瞳子。” 宋 苏轼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之二:“何处霜眉碧眼客,结为三友冷相看。” 朱锡梁 《白门咏史》之二:“虽然陵墓残薪采,碧眼 孙郎 是可儿。”
(2).旧指胡人,后指白种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 明 徐渭 《沉叔子解番刀为赠》诗:“鏤金小字半欲灭,付与碧眼译不出。” 清 黄遵宪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祇增人愁。”
宋代,李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