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送僧归闽】作者:释德洪 朝代:宋代
[都下送僧归闽]都下送僧归闽原文
汴水悠悠去不回,绿波垂柳眼初开。
日边无意事迎送,海畔有山归去来。
白却人头忙日月,缁飘山衲乱风埃。
此行若到忘情处,拂石猿声后夜哀。
[都下送僧归闽]诗词问答
问:都下送僧归闽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问:都下送僧归闽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都下送僧归闽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释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德洪
[都下送僧归闽]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都下送僧归闽]参考注释
[都下送僧归闽]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都下送僧归闽]不回
正直,不行邪僻。《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高亨 注:“回,邪僻。此言君子以正道求福。”《后汉书·侯霸传》:“﹝ 霸 ﹞在位明察守正,奉公不回。”《新唐书·郗士美传》:“﹝ 士美 ﹞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 元载 所忌。” 明 何景明 《用直篇》:“行高而不回,言危而不逊。”
[都下送僧归闽]柳眼
早春初生的柳叶如人睡眼初展,因以为称。 唐 元稹 《生春》诗之九:“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 宋 周邦彦 《蝶恋花·柳》词:“爱日轻明新雪后,柳眼星星,渐欲穿窗牖。”《南宫词纪·皂罗袍·闺怨》套曲:“柳眼新青浮动,渐千丝万缕,染画春工。”《红楼梦》第七八回:“惊柳眼之贪眠,释莲心之味苦。” 陈三立 《寓园春集和伯纯》:“枿根释雪痕,柳眼碎烟纈。”
[都下送僧归闽]日边
(1).太阳的旁边。犹言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晋元帝 ﹞问 明帝 :‘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唐 李白 《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宋 陈师道 《和彦詹题远轩》:“开牕得远意,兴出杳冥间。芳草日边路,片云天外山。”
(2).比喻京师附近或帝王左右。 唐 赵嘏 《送裴延翰下第归觐滁州》诗:“ 江 上诗书悬素业,日边门户倚丹梯。” 唐 高蟾 《下第后献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宋 杨万里 《送丁卿季吏部赴召》诗:“吾州 史君 五十年,不曾召节来日边。”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羽书飞上九重天,佇望旌旗自日边。”
[都下送僧归闽]无意
(1) 没有做某件事的愿望
对此无意深究
(2) 不是有意的
无意中说出了心里话
[都下送僧归闽]迎送
迎来送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一路迎送荣耀,自不必説。” 郁达夫 《超山的梅花》:“两旁已经有一处一处的梅林在迎送了。”亦泛指交际应酬。 唐 郑谷 《题慈恩寺默公院》诗:“春来老病厌迎送,翦却牡丹栽野松。”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观今之郡长,鲜克尽心,有尚迎送之劳,有贪燕射之逸。”
[都下送僧归闽]海畔
海边。《书·禹贡》“夹右 碣石 入于 河 ” 孔 传:“ 碣石 ,海畔山。”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茝蓀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唐 柳宗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海畔尖山似劒鋩,秋来处处割愁肠。”
[都下送僧归闽]归去来
(1).辞赋篇名。 晋 陶潜 所作。《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 彭泽令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 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后用以归隐之典。 宋 梅尧臣 《田家语》诗:“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2).回去。 唐 杜甫 《发刘郎浦》诗:“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 唐 颜真卿 《赠裴将军》诗:“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 匈奴 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3).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体,仄韵。 清 王奕清 《词谱》卷七:“《归去来》调见《乐章集》词二首,因词有‘歌筵舞,且归去,休惆悵,好归去’句,取以为名。”
[都下送僧归闽]人头
(1) 人员数量
人头税
(2) 指与人的关系
人头熟
(3) 〈方〉∶指人的品质
人头儿次
(4) 人们
人头还未走动
[都下送僧归闽]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都下送僧归闽]山衲
(1).僧侣的衣服。 唐 马戴 《霁后寄白阁僧》诗:“久披山衲坏,孤坐石牀寒。”
(2).借指山中的僧人。 宋 梅尧臣 《冬日陪武平游西余精舍》诗:“遥看松竹深,雪屋藏山衲。” 清 黄周星 《游衡岳记》:“有山衲扶籐相御,则 观音岩 僧 碧环 也。”
[都下送僧归闽]乱风
坏风气。《书·伊训》:“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
[都下送僧归闽]忘情
(1)
(2) 失神;无动于衷
不能忘情
(3) 不能节制感情
忘情地欢唱
[都下送僧归闽]后夜
后半夜。 唐 刘长卿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诗:“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刘六淮潮》:“后夜人无寐,遥听入浦声。”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任怀仁》:“后夜忽见形云。我家明日当除服作祭。”
宋代,释德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