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_苏颂 | 宋代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作者:苏颂 朝代:宋代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原文

人情安逸或骄惛,君子操修有本原。
结宇近同间燕处,题颜深警圣贤言。
游心最乐群书富,寓目无穷百卉繁。
治世右文风教洽,彬彬儒雅遍宗藩。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诗词问答

问: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的作者是谁?答:苏颂
问: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颂的名句有哪些?答:苏颂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参考注释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说新语·自新》

(2) 情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恩惠,情谊

做个人情

(4) 赠品、礼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红楼梦》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安逸

安闲舒服

退休了而且过着安逸的生活

贪图安逸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操修

道德修养。 宋 王禹偁 《滁州谢上表》:“臣粗有操修,素非轻易,心常知於止足,性每疾於回邪。” 宋 秦观 《谢及第启》:“敢不慎操修之方,明出处之致,庶期末路,获报明恩。” 明 李东阳 《不寐》诗:“誓存操修节,谨独戒未萌。”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本原

(1).根源,根由。《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宋 苏辙 《御试制策》:“臣请为陛下推其本原,而极言其故。”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上:“説者谓 东汉 多名节之士,赖以久存。跡其本原,正在 子陵 钓竿上来。”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今日诗道之弊,其本原尚不在此。”

(2).根本,事物的最重要部分。《管子·水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戴望 校正引 王引之 曰:“本原、根荄、宗室,皆谓根本也。”《汉书·董仲舒传》:“养士之大者,莫大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宋 陆游 《自责》诗:“文章跌宕忘绳墨,学问荒唐失本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若夫 娄师德 都督 丰州 ,亲衣皮裤率士屯田,积穀百万,无转餉和糴之费,此又裕餉之本原在於平日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还在 汉昭帝 时,有所谓贤良文学的儒生,代表下层豪强,力争盐铁私营权,以为这是致太平的本原。”

(3).推究,推本溯源。《墨子·兼爱下》:“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序》:“六圣之德泽,覆露生养,斯其所以盛也。本原事实,其所繇致此,有自也哉!”

(4).根底,基础。 宋 曾巩 《制诰拟词·相制二》:“某行无錙磷,学有本原。材諝智谋,淑问惟旧。”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 清 顾炎武 《与周籀书书》:“为山覆簣,当加进往之功;祭海先河,尤务本原之学。”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君固卓有本原,非近日号为作新体诗者所敢重也。”

(5).哲学上指万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实体。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结宇

建造屋舍。《晋书·江逌传》:“翦茅结宇,耽翫载籍,有终焉之志。”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三·慧永》:“素与 慧期 共期,欲结宇 罗浮 之岫。”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 义公 习禪寂,结宇依空林。” 清 方文 《赠戴其怀》诗:“结宇兵戈后,潜身草木中。”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燕处

(1).退朝而处;闲居。《礼记·经解》:“天子者,与天地参……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 宋 苏辙 《谢翰林学士宣召状》之一:“临朝访道,有元老之在前;燕处清心,援众正而自助。”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不改常度》:“ 仁皇 临御六十餘年,凡一切起居饮食,自有常度,未尝更改。虽酷暑燕处,从未免冠。”

(2).谓相处;居处。 宋 沉遘 《诫励贡士敦尚行实诏》:“比岁以来,士之进於有司者益不及于前时……羣居燕处,则不闻仁义之谈;杂进并趍,则不闻礼让之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冷生》:“忽有狐来,与之燕处。每闻其终夜语,即兄弟詰之,亦不肯洩。”

安息的处所。 汉 无名氏 《杂事秘辛》:“ 商 女 女莹 ,从中閤细步到寝…… 姁 以詔书如 莹 燕处,屏斥接侍,闭中閤子。”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圣贤

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游心

(1).潜心;留心。《庄子·骈拇》:“駢於辩者,纍瓦结绳窜句,游心於坚白同异之閒,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 杨 墨 是已。”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 休 少以好学,游心典謨,既综七经,又精羣纬。”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臣虽至愚,亦知陛下游心经术,动法 尧 舜 。” 明 唐顺之 《答顾东桥少宰书》:“及屏居山林,自幸尚有餘日,将以游心六籍,究贤圣之述作,鉴古今之沿革,以进其识而淑诸身。”

(2).浮想骋思。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絃,俯仰自得,游心泰玄。”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采生於用笔,意在笔先,笔周意内,画尽意在,像应神全。” 叶圣陶 《城中·搭班子》:“他一向游心于理想的境界,对于 钱先生 的话不免生疏,因生疏而不免诧怪。”

(3).游惰之心。 唐 白居易 《息游堕策》:“方今人多游心,地有遗力,守本业者,浮而不固;逐末作者,荡而忘归。”

留心;心神倾注在某一方面。《庄子·德充符》:“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梁书·韦叡传》:“每虚室独坐,游心坟素。” 清 龚自珍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翘首昭代之蹟,游心官书之府。”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群书

指各类书籍

博览群书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寓目

看一下,过目

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这些情况我都大概寓目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无穷

没有穷尽;没有止境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乐亦无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受享无穷。——清· 黄宗羲《原君》

传之无穷。

后患无穷

无穷的悔恨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百卉

百草。后亦指百花。《诗·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汉 张衡 《西京赋》:“冰霜惨烈,百卉具零。” 唐 罗隐 《春居》诗:“春风百卉摇,旧国路迢迢。” 宋 张元干 《青玉案·生朝》词:“花王独占春风远。看百卉、芳菲遍。” 清 张潮 《花鸟春秋》:“春王正月,梅放其英於干,与百卉争先,遂夺其魁。”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治世

(1) 和平昌盛之世

(2) 管理国家,处理国务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右文

(1).崇尚文治。 宋 欧阳修 《谢赐<汉书>表》:“窃以右文兴化,乃致治之所先。” 元 曹之谦 《应州庙学释奠》诗:“右文遭圣代,备礼引诸生。” 清 龚自珍 《说刻石》:“ 南唐 、 北宋 ,始刻於石,以为天子右文,儒生好古,颇在於是矣,名为帖。”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七节:“ 战国 尊武,一统右文,固事势所必至,有不自知其然者矣。”

(2).汉字形声字中右旁兼声义者称为右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一》:“ 王圣美 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戔’为义也。”

(3). 宋 代宫殿名。《宋史·徽宗纪三》:“改 集贤殿 为 右文殿 。”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近世士夫以 集英 为热撰, 右文 、祕阁为冷撰,非也。 右文 即 集贤 。”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风教

《诗大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后以“风教”指风俗教化。《史记·五帝本纪》:“余尝西至 空桐 ,北过 涿鹿 ,东渐於海,南浮 江 淮 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 黄帝 、 尧 、 舜 之处,风教固殊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梵衍那国》:“文字、风教、货币之用,同 覩货逻国 。”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我们县里,得 王 父台主持风教,使民家女子,也能弹琴,这要算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呢。”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彬彬

形容文质兼备,后往往用以形容人的行为文雅有礼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儒雅

风度温文尔雅

以经术自辅,其政颇杂儒雅,往往表贤显善,不醇用诛罚。——《汉书·张敞传》

[寄题宗室世泽太博修性斋]宗藩

亦作“ 宗蕃 ”。指受天子分封的宗室诸侯。因其拱卫王室,犹如藩篱,故称。《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 既譎谋,禽 信 於 陈 ; 越 荆 剽轻,乃封弟 交 为 楚王 ,爰都 彭城 ,以彊 淮 泗 ,为 汉 宗藩。”《宋书·五行志二》:“后中原大乱,宗蕃多絶,唯 琅邪 、 汝南 、 西阳 、 南顿 、 彭城 同至 江 表,而 元帝 嗣 晋 矣。” 宋 苏轼 《赐皇伯祖宗晖已下罢散兴龙节道场香酒果口宣》:“卿等以义重宗藩,志存忠爱,先朝诞月,归命佛乘,迨兹法会之成,宜有分颁之宠。” 清 李渔 《玉搔头·情试》:“目下宗藩跋扈,阉寺弄权,指日即有萧墙之变。”

,

  • 【擬白乐天遣怀】_晃逈 | 宋代
  • 【擬白乐天遣怀】_晃逈 | 宋代 >> 【擬白乐天遣怀】_晃逈 | 宋代...

  • 【湖山】_陆游 | 宋代
  • 【湖山】_陆游 | 宋代 >> 【湖山】_陆游 | 宋代...

  • 【颂证道歌证道歌】_释印肃 | 宋代
  • 【颂证道歌证道歌】_释印肃 | 宋代 >> 【颂证道歌证道歌】_释印肃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