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宫长句】作者:李若水 朝代:宋代
[竹宫长句]竹宫长句原文
断云托月天南东,梦魂初下蓬莱峰。
绕街敲金戒天晓,乌帽遡凉奔竹枪。
神明之囿严且邃,踵门已觉尘凡空。
温温妙友隔枪语,徐徐好日常庭红。
案头书帙万卷富,门外枪影三秋风。
东家所慎枪先此,小人曷敢不精衷。
绯衣赞者趣行事,升降拜起庄微躬。
丁东环佩众泉咽,荧煌星斗千炬烘。
瘦羊端笑古人细,肥马暂逐儿曹雄。
指日欃枪落天外,告庙还看礼更丰。
[竹宫长句]诗词问答
问:竹宫长句的作者是谁?答:李若水
问:竹宫长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若水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若水
[竹宫长句]参考注释
[竹宫长句]断云
片云。 南朝 梁简文帝 《薄晚逐凉北楼迥望》诗:“断云留去日,长山减半天。” 宋 赵师秀 《会景轩》诗:“断云分树泊,饥鹤下田行。” 明 边贡 《出郭将访希准郡伯薄暮而返却寄》诗:“断云低白雁,斜日近青山。” 王横 《春感用黄仲则韵》之二:“彩凤倦飞求木集,断云恋岫绕山行。”
[竹宫长句]月天
(1).见“ 月天子 ”。
(2).指月亮或月光。 唐 皮日休 《华山炼师所居》诗:“深夜寂寥存想歇,月天时下草堂来。” 宋 陆游 《山园杂咏》之一:“花径糝红供晚醉,月天生晕作春寒。”
[竹宫长句]梦魂
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唐 刘希夷 《巫山怀古》诗:“頽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 楚 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 谢 桥。” 元 萨都剌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词:“ 楚 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 江 东。”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自别 沧浪 ,梦魂常绕。”
[竹宫长句]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竹宫长句]乌帽
黑帽。唐时贵族戴乌纱帽,后来上下通用。乌纱帽后来成为闲居的常服。简称乌纱
忠烈青衣乌帽。——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竹宫长句]竹枪
亦作“ 竹鎗 ”。1.一种竹制的刺击兵器。《宋史·外国传四·交阯》:“兵器止有弓弩、木牌、梭枪、竹枪,弱不可用。” 明 苏伯衡 《谭济传》:“其子弟皆荷竹鎗、木橛而前,一昼夜得七千人。”
(2).指一种儿童玩具。
见“ 竹枪 ”。
[竹宫长句]神明
(1) 神灵;神祗
那个被他奉为神明的人不公正地谴责过他
奉若神明
(2) 指人的精神和智慧
神明顿飒爽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 英明;圣明
皆颂其神明
[竹宫长句]踵门
亲自上门
踵门而告 文公曰…——《孟子·滕文公上》
[竹宫长句]尘凡
(1).人间;俗世。 宋 苏轼 《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之二:“山前雨水隔尘凡,山上仙风舞檜杉。” 明 刘基 《仙人洞》诗之一:“五云隔断尘凡路,説着人间总不知。”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若非月窟 嫦娥 ,定是 瀟 湘 神女,尘凡世界那有这等姿容?”《红楼梦》第一○三回:“﹝ 贾雨村 ﹞道:‘学生自蒙……受任贵乡,始知老先生超悟尘凡,飘举仙境。’”
(2).凡人。《宣和遗事》前集:“恩许尘凡时纵步,不知身在五云深。”
[竹宫长句]温温
(1).柔和貌;谦和貌。《诗·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温温其恭。” 郑玄 笺:“温温,柔和也。” 唐 杜甫 《赠郑十八贲》诗:“温温士君子,令我怀抱尽。” 清 姚鼐 《赠武义大夫何君墓志铭》:“頎与 何君 ,眉目清美,揖让温温,以与余友。” 孙中山 《祭伍秩庸博士文》:“落落其神,温温其貌,铁石肺肝,强不可挠。”
(2).润泽貌。《荀子·修身》:“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 杨倞 注:“温温,有润泽之貌。”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游仙枕》:“ 龟兹国 进奉枕一枚,其色如玛瑙,温温如玉,其製作甚朴素。”
(3).和暖;不冷不热。 汉 王粲 《初征赋》:“薰风温温以增热,体燁燁其若焚。” 唐 皎然 《答豆卢次方》诗:“贤士胜朝暉,温温无冬春。”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咏炭》:“曾似茅斋风雪夜,地炉榾柮暖温温。” 叶圣陶 《未厌集·抗争》:“从玻璃窗射进来的斜方柱形的阳光,历乱地印在他们头上身上腿足上,大家感得温温地有点春意了。”
[竹宫长句]徐徐
(1) 速度或节奏缓慢地
红旗徐徐升起
徐徐更谓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以缓慢而尊严的步伐
徐徐而来
[竹宫长句]日常
平时的,经常的
日常生活
日常工作
[竹宫长句]案头
几案上或书桌上
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三国演义》
[竹宫长句]书帙
(1).亦作“ 书袠 ”。书卷的外套。 晋 王嘉 《拾遗记·秦始皇》:“二人每假食於路,剥树皮编以为书帙,以盛天下良书。”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上犊车蓬軬,及糊屏风书袠,令不生虫。”
(2).泛指书籍。 宋 苏辙 《南窗》诗:“西斋书帙乱,南窗初日升。” 明 李贽 《与焦漪园》:“偶开书帙欲以散闷,而奇字奥义,无从问卜,反增闷耳。” 清 龚自珍 《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诗之五:“回首外家书帙散,大儒门祚古难躋。”
[竹宫长句]秋风
秋天的风
[竹宫长句]东家
旧时称聘用、雇用自己的人或称租给自己土地的人
[竹宫长句]小人
(1) 〈方〉
(2) 指子女
养这么一个小人就让夫妻俩够操劳的了
(3) 小孩儿
[竹宫长句]敢不
犹言说不定。 洪深 《走私》:“哼,怀里敢不还揣着 * !”
[竹宫长句]绯衣
(1).古代朝官的红色品服。《新唐书·薛苹传》:“所衣緑袍,更十年至緋衣,乃易。”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未几,除祕书少监,赐緋衣、银鱼、象笏。” 清 钱谦益 《题喜复官诰赠内》诗:“我褫緋衣缘底罪,君还紫誥有何功?”
(2).借指官吏。 清 王晫 《今世说·雅量》:“ 李郑生 游学 白鹿洞 ……夜半孤灯,忽见緋衣满室,不之动。吟诵自如。”
(3).红色衣服。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蛮素至江》:“有一个緋衣仙子来相访。他挟青衫掷还 阮郎 。”
[竹宫长句]赞者
亦作“賛者”。赞礼的人。《仪礼·士冠礼》:“宾如主人服,賛者玄端从之,立于外门之外。”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黑水将军灵异》:“一夕梦赞者云:‘黑水将军至。’延之,乃魁梧丈夫,鬚眉雄杰,介金附鞬。”《金史·礼志七》:“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参见“ 赞礼 ”。
[竹宫长句]行事
(1) 办事;做事
(2) 行为
[竹宫长句]降拜
下堂拜宾。《礼记·丧大记》:“彻帷,男女奉尸夷于堂,降拜。” 孔颖达 疏:“降拜者,降,下也,既陈於堂则适子下堂拜賔也。”《国语·晋语四》:“明日宴, 秦伯 赋《采菽》, 子餘 使公子降拜。” 韦昭 注:“降,下堂也。”
[竹宫长句]微躬
谦词。卑贱的身子。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绵四代於兹日,盈百祀於微躬。” 唐 许浑 《泛溪》诗:“纔应毕婚嫁,还此息微躬。” 宋 郭祥正 《金山行》:“百年形影浪自苦,便欲此地安微躬。”
[竹宫长句]丁东
(1).象声词。 唐 温庭筠 《织锦词》:“丁东细漏侵琼瑟,影转高梧月初出。”《老残游记》第十回:“铃声已止,箜篌丁东断续,与角声相和,如狂风吹沙,屋瓦欲震。” 郭沫若 《丁东草》:“我思慕着丁东--可是并不是那环佩的丁东,铁马的丁东,而是清冽的泉水滴下深邃的井里的那种丁东。”
(2).瘪塌貌。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嘲齆鼻》:“虽是五官毕具,可怜鼻不通风。印堂底下瘪丁东,五味馨香难哄。”
[竹宫长句]环佩
环形玉佩;妇女的饰物
小姐气得把环佩都摔了
[竹宫长句]荧煌
辉煌。 唐 李白 《明堂赋》:“崇牙树羽,荧煌葳蕤。”《三国演义》第五回:“龙驹跳踏起天风,画戟荧煌射秋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竹青》:“开目,见高堂中巨烛荧煌。”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竹窗敞开,灯火荧煌。”
[竹宫长句]星斗
星的总称
满天星斗
[竹宫长句]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竹宫长句]儿曹
泛指晚辈的孩子们
[竹宫长句]指日
犹不日。谓为期不远。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弭节长騖,指日遄征。”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闕短,指日亲晨餐。” 明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公急出,则客去远。闻其故,惊颜如土,大哭曰:‘此祸水也,指日赤吾族矣!’” 陈毅 《潜艇上留题》诗:“大哉新 中国 ,指日富且强。”
[竹宫长句]欃枪
(1).彗星的别名。古人认为是凶星,主不吉。《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 郭璞 注:“亦谓之孛,言其形孛,孛似扫彗。”《淮南子·俶真训》:“欃枪衡杓之气,莫不弥靡而不能为害。” 高诱 注:“欃枪,彗孛也。” 宋 文天祥 《有感》诗:“夜凉看星斗,何处是欃枪?” 明 夏完淳 《哀燕京》诗:“一出 乾清 翠华列,仰视欃枪大如月。”
(2).喻 * 势力。《文选·张衡<东京赋>》:“欃枪旬始,羣凶靡餘。” 李善 注:“欃枪,星名也。谓 王莽 在位如妖气之在天。”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几时迴节鉞,戮力扫欃枪。” 明 沉寿民 《江上行》:“我生不及全盛时,攘攘欃枪天步危。屠城掠邑义士死,日月无光天地悲。” 清 钱谦益 《干将行》:“鬼怪相戒匿形影,欃枪不敢争妖躔。”
[竹宫长句]天外
(1).天之外。极言高远。 战国 楚 宋玉 《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2).谓极远的地方。 唐 岑参 《送崔子还京》诗:“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戴望舒 《示长女》诗:“然后,缅想着天外的父亲,把疲倦的头搁在小小的绣枕。”
(3).谓意想不到之处。《后汉书·西域传论》:“神迹诡怪,则理絶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
[竹宫长句]告庙
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或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称“告庙”。《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於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 汉 班固 《 * 通·巡狩》:“王者出,必告庙何?孝子出辞反面,事死如事生。”《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庄宗 受(三矢)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大将受命》:“《唐志》云:大将出军征讨,皆告庙受鉞,辞 齐太公 庙讫,不宿於家。”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 李建泰 出师西征,我家特奉朝命,以太牢告庙,此时何等烜赫。”
宋代,李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