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题逸少真迹】_释善珍 | 宋代

【题逸少真迹】作者:释善珍 朝代:宋代

[题逸少真迹]题逸少真迹原文

淳化东都群玉府,光蟠虹霓气龙虎。
墨池笔冢千岁精,鸾骞凤翥来帝庭。
帝好文似虬须主,盗夺鬼偷离复聚。
珠宫玉函雷电护,犀辟尘埃芸辟蠹。
崇宁别置书学员,司空无畏博士颠。
钩党牵连颖与玄,毡包驼载迁幽燕。
司卿巨卿怒裂眦,手揽脱身兵火里。
江南不得练儿评,流落无人识真伪。

[题逸少真迹]诗词问答

问:题逸少真迹的作者是谁?答:释善珍
问:题逸少真迹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善珍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善珍

[题逸少真迹]释善珍题逸少真迹 书法图

【题逸少真迹】_释善珍 | 宋代
题逸少真迹书法作品

[题逸少真迹]参考注释

[题逸少真迹]淳化

(1).纯正平和。《素问·五常政大论》:“阳和布化,阴气廼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

(2).敦厚的教化。《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综 注:“淳厚之化,通於神明也。”《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陛下自膺人望,岁时丰稔,亦淳化所致也。”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权若讷冯澥》:“削之无益於淳化,存之有光於孝理。”

(3).犹驯化。《史记·五帝本纪》:“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虫蛾。”

[题逸少真迹]东都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 商 代指 商丘 ,在 殷 ( 殷墟 )之东。故址在今 河南省 商丘县 。《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畧……取於 相土 之 东都 ,以会王之东蒐。” 杨伯峻 注:“ 相土 , 殷商 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 后相 即位,居 商丘 。’则, 相土 之 东都 为今 河南 商丘县 。”一说指 帝丘 (今 河南省 濮阳县 )。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 西周 指 洛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西。在 镐京 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 成王 合诸侯城 成周 ,以为 东都 ,崇 文 德焉。”(3) 东汉 都 洛阳 ,在 西汉 京都 长安 之东。 汉 班固 有《东都赋》。(4) 隋唐 时指 洛阳 。时京都在 长安 。《隋书·炀帝纪上》:“﹝ 大业 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 东都 还京师。”《新唐书·高宗纪》:“﹝ 显庆 二年十二月﹞丁卯,以 洛阳宫 为 东都 。”(5) 南唐 指 广陵 ,在 建康 之东。故址在今 江苏省 扬州市 。 宋 陆游 《南唐书·烈祖纪》:“﹝ 昇 元 元年﹞以 建康 为 西都 , 广陵 为 东都 。”(6) 元 代指 大梁 。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 清 侯方域 《定鼎说》:“胜国有三都焉:冬春居 大都 、 东都 …… 东都 者, 大梁 也。”

(2).代指 东汉 。 唐 韩愈 《荐士》诗:“五言出 汉 时, 苏 李 首更号。 东都 渐瀰漫,派别百川导。” 明 宋濂 《张侍讲<翠屏集>序》:“文之难言久矣。 周 秦 以前,固无庸议。下此唯 汉 为近古,至於 东都 则渐趋於綺靡。”

(3). 长安 东都门 的省称。 汉 疏广 与侄 受 同时退隐,满朝百官祖饯于 东都门 外,后以“东都”谓致仕或饯别之地。《南齐书·徐孝嗣传》:“ 世祖 问 俭 曰:‘谁可继卿者?’ 俭 曰:‘臣 东都 之日,其在 徐孝嗣 乎!’”《文选·江淹<别赋>》:“帐饮 东都 ,送客 金谷 。” 李善 注引 苏林 曰:“ 长安 东都门 也。”参见“ 东都门 ”。

[题逸少真迹]玉府

(1).《周礼》官署名。掌管天子之金玉玩好、兵器等。《周礼·天官·玉府》:“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货贿之藏。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王齐则共食玉。” 贾公彦 疏:“玉府以玉为主,玉外所有美物,亦兼掌之。”

(2).泛指收藏宝物的府库。《文献通考·征榷一》:“凡屠者歛其皮角筋骨入於玉府。”

(3).指道观、仙府、仙宫。 唐 武平一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诗:“玉府凌三曜,金坛驻六龙。”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我本玉府仙姝,岂偶凡夫俗子。”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早离却玉府清严,一任珮摇风影,衣动霞光,小步红云垫。”

(4).道家的藏书之所。后亦泛指书库。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看讲启》:“莫测天文,徒观玉府。”

(5).指高洁的襟怀。 唐 杜甫 《暮春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玉府标孤映,霜蹄去不疑。” 仇兆鳌 注:“此备言其道术过人。玉府,比其操洁;霜蹄,比其才敏。”

[题逸少真迹]虹霓

见“ 虹蜺 ”。

[题逸少真迹]龙虎

(1) 形容皇帝的气派

(2) 比喻英雄豪杰

皆为龙虎。——《史记·项羽本纪》

[题逸少真迹]墨池

(1).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 汉 张芝 、 晋 王羲之 等,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 唐 裴说 《怀素台歌》:“ 永州 东郭有奇怪,笔家墨池遗跡在。” 宋 曾巩 《墨池记》:“﹝ 临川 ﹞ 新城 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 王羲之 之墨池。”

(2).指砚。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墨地皮棚》:“ 王僧彦 父名 师古 ,常自呼砚为墨池。”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文房四宝都拈住,谩把松烟试,墨池点得兔毫浓,拂拭锦笺一纸。” 郁达夫 《采石矶》七:“他拿起笔来,往墨池里扫了几扫,就模模糊糊的写了下去。”

(3).指习书写字处。 唐 元稹 《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墨池怜嗜学,丹青羡登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白首何人?墨池谁子?后生是畏,前圣有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玩具·高丽贡纸》:“其表文咨文俱卤悍之甚,不足供墨池下陈矣。”

(4).制笔时,以羊青毛为最内层,以兔毫为次层,做成“墨池”(又称“笔柱”、“承墨”),用以吸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笔墨》:“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笔柱’,或曰‘墨池’、‘承墨’。復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齐,亦使平均。”

[题逸少真迹]笔冢

亦作“ 笔塚 ”。书法家埋藏废笔的处所。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长沙 僧 怀素 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弃笔堆积,埋於山下,号曰‘笔塚’。” 唐 裴说 《怀素台歌》:“ 永洲 东郭有奇怪,笔冢墨池遗跡在。” 清 吴伟业 《过中峰礼苍公塔》诗:“凄凉看笔冢,遗墨满江湖。”

见“ 笔冢 ”。

[题逸少真迹]千岁

(1) 千年。泛指年代长久

(2)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直接称呼,小说和戏剧中常用

千岁爷

(3)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间接称呼

[题逸少真迹]帝庭

(1).天庭。《书·金縢》:“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 孔 传:“汝元孙受命於天庭为天子。”

(2).宫廷;朝廷。 汉 班昭 《大雀赋》:“翔万里而来游,集帝庭而止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俞往钦哉之授,并陈辞帝庭,匪假书翰。”

(3).祭天神之廷。《汉书·郊祀志上》:“鼎宜视宗禰庙,臧於帝庭,以合明应。” 颜师古 注:“帝庭, 甘泉 天神之庭。”

[题逸少真迹]虬须

亦作“虯须”。见“ 虬鬚 ”。

亦作“虯须”。亦作“虯鬚”。拳曲的胡须。《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太祖 令曰:‘ 琰 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鬚直视,若有所瞋。’”《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引作“虯须”, 胡三省 注曰:“卷鬚也。”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虯鬚似 太宗 ,色映塞外春。”一本作“ 虬髯 ”。 唐 温庭筠 《夜宴谣》:“虬须公子五侯客,一饮千钟如建瓴。” 清 孙枝蔚 《马食禾伐田家》诗:“碧眼虬鬚使我愁,向前长跪泪双流。”

[题逸少真迹]盗夺

掠夺,侵夺。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为吏,以货赂为市,盗夺百姓,侵侮万民。”

[题逸少真迹]珠宫

(1).龙宫。 唐 杜甫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诗:“煌煌珠宫物,寝处祸所婴。” 浦起龙 心解:“ 赵 曰:珠宫言龙宫。” 宋 苏轼 《张龙公祠记》:“度公之居,贝闕珠宫。揆公之食,琼醴玉饔。” 元 王旭 《螺杯赋》:“访珠宫於层波,招泉客於鮫室。”

(2).指道院或佛寺。 唐 殷尧恭 《中元观道流步虚》诗:“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元 袁桷 《游长 * 分韵得莱字》:“珠宫敞殊界,积构中 天台 。” 明 梁有誉 《峡山飞来寺》诗:“碧流环黛壑,琪树隐珠宫。”

[题逸少真迹]玉函

(1).玉制的匣子。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九转丹、金液经、守一诀,皆在 崑崙 五城之内,藏以玉函,刻以金札,封以紫泥,印以中章焉。” 唐 杜牧 《赠李处士长句四韵》:“王函怪牒鎻灵篆,紫洞香风吹碧桃。” 郭沫若 《孔雀胆》附录资料汇集:“来件珍藏在玉函,传之百世足观览。”

(2).“ 玉函方 ”的省称。泛指医书。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清汶老龙珠丹》:“天公不解防痴龙,玉函寳方出龙宫。” 宋 陆游 《病中杂咏》之三:“ 华佗 囊书久已焚, 思邈 玉函秘不闻。”参见“ 玉函方 ”。

[题逸少真迹]雷电

空中带电的云在放电时所发强光与声音

[题逸少真迹]辟尘

(1).犹除尘,去尘。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却尘犀,海兽也。然其角辟尘,致之於座,尘埃不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经验方》:“熊胆善辟尘。试之以法,以浄水一器,尘羃其上,投胆粟许,则凝尘豁然而开。”

(2).香炉名。《采兰杂志》:“ 沉约 有香炉曰辟尘。”

(3).蚊帐名。《采兰杂志》:“ 谢灵运 有帐曰辟尘。”

(4).避开尘嚣。指隐居。 傅尃 《焦山南麓寺所集》诗:“稍隔人寰已辟尘,水云深处自成邻。”

[题逸少真迹]学员

在高校、中小学以外的学校、培训班学习的人

[题逸少真迹]空无

(1).佛教语。谓一切事物从因缘生,唯心所造,了无自性。《维摩经·菩萨行品》:“观於空无而不捨大悲。”

(2).指虚无之境。 晋 陶潜 《归园田居》之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题逸少真迹]博士

(1) 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明清仍之,稍有不同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博通古今的人

(3) 学位名。学位的最高一级

文学博士

医学博士

(4) 古代对茶坊伙计、手工艺者的尊称,犹后世称人为师傅

茶博士

酒博士

[题逸少真迹]钩党

谓相牵引为同党。《后汉书·灵帝纪》:“中常侍 侯覧 讽有司奏前司空 虞放 ,太僕 杜密 ……皆为鉤党,下狱,死者百餘人。” 李贤 注:“鉤谓相牵引也。”《文选·范晔<宦者传论>》:“因復大考鉤党,转相诬染。” 李周翰 注:“鉤党,谓鉤取諫者同类,使转相诬谤而杀之也。” 明 杨琏 《龙膏记·起衅》:“非全气体曾鉤党,变仓皇有谁相信,须防。”

[题逸少真迹]牵连

(1) 关联

他与这笔买卖有牵连

(2) 连接;联系

南北的居民保持着一线牵连

(3) 株连;连累

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留连;牵挂

奴去也,莫牵连。——《红楼梦》

(5) 拖延

牵连久不解。——唐· 杜牧《雪中书怀》

[题逸少真迹]毡包

(1) 毡房;我国北部少数民族居住的篷帐

这个时候,一个牧民匆匆忙忙钻进毡包来

(2) 毡制的包儿

他背着毡包到野外去接回初生的羊羔

[题逸少真迹]驼载

驮负运载。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二本第七出:“怎得一匹长行马,不拣几钱,罄其衣鉢,买来驼载。”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兰泉先生》:“需车辆、马、骡约以万计,而银钱、火药、鎗炮、军装驼载者,又以万计。”

[题逸少真迹]幽燕

古称今 河北 北部及 辽宁 一带。 唐 以前属 幽州 , 战国 时属 燕国 ,故名。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旦刷 幽 燕 ,昼秣 荆 越 。” 唐 杜甫 《恨别》诗:“闻道 河阳 近乘胜,司徒急为破 幽 燕 。”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我朝定鼎 幽 燕 ,正 河 道敝坏之后,溃决频仍。”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大雨落 幽 燕 ,白浪滔天。”

[题逸少真迹]巨卿

(1). 汉 范式 的字。 式 素为信士,以与 张劭 陈平子 等笃于友情,生死无间著称。后世常引为典实。 唐 杜牧 《池州李使君殁后见归妓感而成诗》:“ 巨卿 哭处云空断, 阿鶩 归来月正明。” 明 李贽 《哭陆仲鹤》诗:“ 巨卿 未解 山阳 梦,垂老那堪策素车!”参阅《后汉书·独行传·范式》。

(2).大官。 鲁迅 《花边文学·清明时节》:“ 洛阳 邙山 , 清 末掘墓者极多,虽在名公巨卿的墓中,所得也大抵是一块志石和凌乱的陶器。”

[题逸少真迹]裂眦

见“ 裂眦 ”。

亦作“ 裂眥 ”。谓因发怒而眼睛睁得极大,眼眶似乎要裂开。形容极其愤怒的神态。《淮南子·泰族训》:“ 荆軻 西刺 秦王 , 高渐离 、 宋意 为击筑,而歌於 易水 之上,闻者莫不瞋目裂眦,髮植穿冠。”《梁书·邵陵王纶传》:“溥天率土,忠臣愤慨,比屋罹祸,忠义奋发,无不抱甲负戈,衝冠裂眥。”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冯勰》:“ 汪 闻至此,不禁裂眦曰:‘人心叵测至如此乎!’”

[题逸少真迹]脱身

抽身摆脱

脱身独骑。——《史记·项羽本纪》

脱身独去。

脱身以逃。——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他正忙着,一时不能脱身

[题逸少真迹]兵火

(1) 战争

其时日夜兵火交迫。——《广州军务记》

(2) 指战争所造成的火灾

我想,这些译稿,也许去年已被兵火烧掉了。——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题逸少真迹]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题逸少真迹]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题逸少真迹]练儿

南朝 梁武帝 萧衍 的小字。《梁书·武帝纪上》:“ 高祖武皇帝 讳 衍 ,字 叔达 ,小字 练儿 。”

[题逸少真迹]流落

穷困失意,在外漂泊

流落他乡

[题逸少真迹]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题逸少真迹]真伪

真假。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公府不能昭察真伪。”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但称宫市,即敛手付与,真伪不復可辨。” 清 纳兰性德 《拟古》诗之四十:“鉴古定谁作,真伪不容諦。” 秦牧 《长街灯语·人和稗草的战争》:“有经验的老农,在稻苗和稗苗都很幼小的时候,就可以锐利地辨别良莠,认清真伪了。”

,

【题逸少真迹】_释善珍 | 宋代
  • 【次韵士特赠别】_刘子翚 | 宋代
  • 【次韵士特赠别】_刘子翚 | 宋代 >> 【次韵士特赠别】_刘子翚 | 宋代...

    【题逸少真迹】_释善珍 | 宋代
  • 【舟中作】_陆游 | 宋代
  • 【舟中作】_陆游 | 宋代 >> 【舟中作】_陆游 | 宋代...

    【题逸少真迹】_释善珍 | 宋代
  • 【题复州裂本兰亭】_钱选 | 宋代
  • 【题复州裂本兰亭】_钱选 | 宋代 >> 【题复州裂本兰亭】_钱选 | 宋代...